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专练 题型11 主题类非选择题

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专练 题型11 主题类非选择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题型11 主题类非选择题

(限时40分钟)

1.(2015·江苏无锡期中)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

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且“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候王……”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元)刘孟保等《南台备要》

材料三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出现的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制度:郡国并行制。问题: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国家行政命令难以在封国内推行;威胁中央集权。

(2)权力: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行省拥有紧急事务处置权。

(3)看法: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社会不可倒退实行分封制);提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的主张;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4)认识: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地方管理是维护统一的需要;中央强化对地

1

方管理的同时须适当放权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2015·江苏扬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 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2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答案 (1)变化: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原因:政治上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完善的交通系统;广州港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2)特点: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服务于政治动机的对外贸易,违背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3)不同:过去主要是商品贸易往来,现在包括贸易、投资、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过去主要是一种贸易通道,现在走向更广泛的联系。

(4)认识:对外贸易发展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3.(2015·江苏宝应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3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答案 (1)态度:怀疑神灵。条件:经济,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运动:启蒙运动。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4.(2015·江苏无锡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 1936年 1944年 1947年 1949年 1956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关贸总协定签署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4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答案 (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

(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