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探讨与推广技术协作信息文章简述了配网自动化的概况,同时介绍了它们的功能,进一步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赵魁伟一、配网自动化的问题概述传统意义的配电网主要是利用人力资源和人工操作,对整个配网系统进行有效地检查、维护和故障排查,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在查找故障和处理故障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甚至可能直接影响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导致供电中断等严重问题。如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充分整合了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使配网的自动化技术得以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一)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是整个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的监控、管理中心。其主要功能有实时功能和管理功能,实时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控制功能、事件报告、人机联系、系统维护、故障处理等。管理功能:指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辅助设计、输助工程管理、应用软等。(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在特大城市的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中可设计中心站,是下属主站经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汇集、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局重要信息的监视与管理,特大城市电力部门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本局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中是否设置中心站。(三)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监控的主体就是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的主要功能包括功能以及实时功能,其中管理功能及包括应用软件、辅助设计、设备管理、指标管理、运行管理以及辅助工程管理等等。(四)中压监控单元,为了优化信息的传输、分布主站功能并且使系统结构更加的清晰而设置了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中压监控单元,汇集信息、处理信息、监视通信以及处理故障是中压监控单元的主要工作内容。三、配电网及配电自动化应用现状(一)地域发展水平不平衡(1)我国电力事业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较为落后,对配电网建设目的偏向高效率输出及变压方面,有些方面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应用需求。(2)我国人口密度不均匀,分布不平均,经济水平发展程度不一致,是以国内电力主干线较长,可线路分段点远远不足,导致线路联络程度较低,远远低于系统技术应用水平,比重最大的依然是单辐射线路。(二)配电自动化实用性不强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原因,国内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导致技术落后,配电自动化就是其中之一,相比于先进国家同期水平,而我国只有百分之十以下,而且实用性也远不足,资源分配也很不合理,比如相当多的配电自动化设备处于闲置,也导致经济浪费,影响配电发展甚至滞后。(三)系统结构设计中的顾此失彼。在功能设计中缺乏统筹兼顾,出现控制端与主站功能不匹配,通信通道容量不足,一次网架设备不适应,把先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装在陈旧的配电网架上,其效果难以实现。(四)技术管理不规范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其安全管理工作还无法全面落实,逐渐导致自动化技术出现较多的电能故障,目前电力企业在进行自动化技术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一个标准和完善的责任落实制度,员工在工作中无法责任落实到人,没有明确的分工制度,出现故障缺少相关的具体负责人,使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无法有效开展。(五)电力设备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所需的电力设备要求也会更高。但是目前大部分电网中所使用的设备都较为陈旧,没有按照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因此电力设备已经无法负荷社会所需的电量,更无法达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高需求和高标准,从而导致发生一些电力故障,甚至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坏。(六)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目前,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检修都主要是依靠生产厂家,出了事故不能自己及解决,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要尽快培养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电力维修队伍,加强行业内的相互交流,促进彼此电力自动化知识的完善,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电力运行中出现的各种设备故障,将其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窑窑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电力输送搭配管理混乱必然会给家庭用电以及工业用电等的安全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解决输送搭配管理的问题,必然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唯有建立起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才可以确保电力生产有序、高效的开展,才可以改变当前电力输送搭配管理混乱的状况。(二)提高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认识必须要高度重视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这是有效推进全同整体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核心与关键所在。因此,所有人员都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积极的态度,科学精神去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行实时认识。(三)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一方面需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创新信息收集、实时感知和分析管理的功能应用,实现配电系统由运行过程的监督、状态的感知和管控、故障预警、故障检测与处理的全方位功能提升;另一方面要逐步实现技术与GIS技术的有效集成,达到配电数据的可视化和实时控制相结合。(四)推进传统设备与自动化设备的有机融合需要对不同时期的配电设备的外观、尺寸、运行规范、接口插件的统一性和标准型进行有机地适应、改造和融合,达到配电设备整体型式结构的标准化母爱强化对于设备工艺、技术与质量的高要求,将各个设备的功能设计简单化和实用化,不断拓展设备在自动化应用中的功能适应性。(五)建立健全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质量与应用一方面要强化配电终端和故障指标器入网检测、到货全检、运行评估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完善从自动化的设计、运行、改造到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管理制度和实施规范,避免运维和改造上不必要的失误和重复建设,简化人工工作的流程,提高信息自动化控制的质量。五、结束语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对电力供给的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过去的电力系统,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发展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要注重故障的分析与解决,还要加强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作者单位:国网伊春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