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拼写乐园。(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处.所 用处. 住处. 到处. B.圈.养 圆圈. 羊圈. 圈.套 C.停泊. 湖泊. 泊.车 漂泊. D.牲畜. 畜.牧 畜.养 畜.力 2.根据语境写词语。(5分)

(1)luò mò( )的我听到这样qī měi( )的乐曲后,禁不住泪流满面。(2)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严禁横穿马路,翻越zhà lán( )。

(3)我们要学会 kòng zhì( )自己的情绪,防止不良情绪的qīn xí(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荒.

无人烟( ) A.不合情理。 B.荒歉。 C.荒凉。 2.天涯海角.

( ) A.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B.形状像角的东西。C.古时军中吹的乐器。 3.无济.

于事( ) A.过河,渡。 B.救,救济。 C.帮助,使获得益处。 4.聚精会.

神( ) A.聚合,合在一起。B.理解,懂得。C.有一定目的的集会。 三、将下列词语与其对应的意思连一连。(5分)

前所未闻 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荒无人烟 指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已临近死亡。 奄奄待毙 从来没有听说过。

重见天日 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焉知非福 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四、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4分)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 )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 )看了几场足球赛。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但是还要( )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五、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心理描写)

B.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动作描写) C.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细节描写)

D.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心理描写) 六、鲁滨逊流落荒岛经历的事可以用小标题概括如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畜牧种植 ②海上遇险 ③建房定居 ④回到英国 ⑤救“星期五”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④②③⑤① D.③④②⑤①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变句子的语调,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用这句

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几乎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课文里写鲁滨逊流落到了一座荒岛上,他担心野人会来吃掉自己,恐惧万分。 ( )

2.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鲁滨逊不怕困难的精神和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

3.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主要写了一个叫尼尔斯的男孩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尼尔斯是一个能改正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的,勇敢善良的孩子。

( ) 4.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讲述了汤姆从失踪到回来,然后讲述山洞历险经历并看望小伙伴的故事,从中让我们感受到汤姆是一个骄傲、自私的孩子。

( ) 九、口语交际。(5分)

小明很喜欢看小说,尤其是一些中外名著,他觉得从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 但妈妈不赞成他看这些书,认为看作文书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尤其是不喜欢让他看外国小说。如果你是小明,该怎样说服妈妈让自己看中外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理解。(29分)

(一)(18分)

又过了几年,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

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很多葡萄干。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有一天清晨,鲁滨逊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pàn)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

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鲁滨逊终于回到了英国。

1.选文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国的________,小说是用________人称按___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5分)

2.选文中,鲁滨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杀野人,救“星期五”的行为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滨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死情(11分)

我在广州培训时,老师出了一道题—“爱的表达方式”,要求我们每人说一种,但不能重复。

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用宽容来表达;有的说可以用鲜花和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痛苦一个人承受,快乐两个人分享,这就是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轮到一个叫秦依的东北女孩时,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对年轻夫妇,都是生物学家,经常一起深入原始森林考察。

有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钻进森林,可当他们爬过那个熟悉的山坡时,顿时僵住了,

一只老虎正对着他们。他们没带猎枪,逃跑也是不可能的。

他们脸色苍白,一动不动,老虎也站着。僵持了几分钟,老虎朝他们走来,然后开始小跑,越跑越快。

就在这时,那个男的突然大喊一声,然后自顾自地飞快跑开。奇怪的是,跑到那女的面前的老虎也突然改变方向,朝那男的追过去。随后那边就传来惨叫声,而那女的却平安逃回来。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说那男的“活该”。就在这个时候,秦依问我们知不知道那男的喊的是什么?我们几十个学员,大致给出两种答案:一是:“老婆,对不起啊!”二是:“赶快逃,逃一个算一个!”

秦依说:“错了。那个男的对他妻子喊:‘照顾好依依,好好活下去!’” 秦依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面对着大家惊愕的表情,她接着说道:“在那种情况下,老虎只会攻击逃跑的人,这是老虎的特性。”秦依最后说,在最危险的时刻,我爸爸一个人跑开了,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我妈妈最真挚的爱……”

1.概括说出这个真实故事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年轻夫妇和老虎僵持了几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分别会想些什么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习作。(30分)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成功与失败,我们正是在一次次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逐渐长大,变得坚强,变得自信的,请你把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成功或失败经历诉诸笔端吧!要求內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附答案: 一、1.A

2.(1)落寞 凄美 (2)栅栏 (3)控制 侵袭

二、1.C 2.A 3.C 4.A 四、1.陆续2.持续3.连续4.继续 五、D 六、A

七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都很熟悉。

2.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球,有的玩游戏。 3.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八、1.× 2.√ 3.√ 4.x

十、(一)1.《鲁滨逊漂流记》英 笛福 第一 时间

2.鲁滨逊遇到了安全问题,恐惧野人,怕野人吃掉他。他用插杨柳桩子,分开

圈养羊群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困难。他给我留下了镇定自若、非常勇敢的印象。 3.鲁滨逊勇敢、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4.因为鲁滨逊在荒岛上衣食无忧,生活得很愉快;更主要的是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感到绝望了

(二)1.一对手无寸铁的夫妻在原始森林考察时遇到了老虎,丈夫为了救妻子,利用老虎只会攻击逃跑的人的特性,独自跑开,最后丧生虎口。

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范文一:

贴春联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打年糕时的情景和年糕出锅后的热闹场面。习作详略得当,场面描写生动,读来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范文三:

提着酥糖去拜年

我的故乡是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特别是我们当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酥糖去亲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呢!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穴有一位姓董的孝子与母亲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名师点评:小作者对春联的发展过程、贴春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春联相关故事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对名句的引用和对贴春联、写春联的学问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知识性。

范文二:

冬至打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

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名师点评:小作者详细介绍了冬至打年糕的习俗,习作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打年糕前的准备工作、

相依为命。有一年秋天,母亲突发风寒,卧病在床。因为家里贫穷,无钱治病抓药,这位孝子很着急,一心想着缓解母亲的病情。情急之下,他把自家田里种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然后摇落院中新鲜的桂花,用甘蔗糖水浸渍,与芝麻末混拌,最后让母亲吃下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母亲吃了几天后,居然康复了。这位姓董的孝子将这一良方传给了身边的人,经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后定名为“酥糖”。这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武穴酥糖流传下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但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道香甜。年关将近,亲戚之间相互串门,便会带上一盒“武穴酥糖”当作礼物,这是我的故乡特有的风俗。客人走之后,我们小孩便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从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还未来得及轻轻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便弥漫开来。合上牙齿,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荡。松脆却不粘牙齿,细碎的芝麻末散落在唇齿间,酥酥麻麻的感觉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别提多惬意、多舒适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扬四方,我想不仅与它的味道有关,还与它背后的美好民间传说有关,与它寄托着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关。

名师点评:小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笔墨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武穴酥糖的传说和味道,让人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全文一气呵成,开篇直奔主题,正文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巧妙,结尾抒发感情,是一篇佳作。

范文四:

家乡的端午节

五天,四天,三天,两天,一天,终于盼到这一天了。(终于一词,写出了自己对端午节的期盼。)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路桥,每户人家的中餐或者晚餐,都会吃食饼筒。

早上,妈妈叫我起床去买做食饼筒的食饼皮,去迟了中午没得吃。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慌什么,还这么早。”

啊!今天人真多,都排成一排了,我也只好也排着了,我一看前面,都是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了,有的伸长脖子往前瞧一瞧,看看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有的时不时看看手上的手表,看一下几点了;还有的直跺脚,嘴上还嘀咕着:“好了没啊!这么慢。”(场面描写很细腻,具体。通过动作、语言,把买食饼皮的队伍写得非常好。)过了一个半钟头,我才轮到,我瞧了一瞧,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在那里摊麦饼,旁边还坐着一位老爷爷。只见,老婆婆先熟练地从面团中取出一点面,铺在平底锅上,接着把面团均匀地铺满整个平底锅,过了一分钟左右,老爷爷再把食饼翻个身,又过了一分钟,一张完整的食饼皮就好了。(“先……接着……再……”,将制作食饼皮的过程写得很流畅。描写包粽子,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我回到家已经临近中午,妈妈已炒好了馅。哇!馅的品种这么丰富!有炒米面,红烧肉,黄鳝丝,蛋丝,鱿鱼丝,鲜虾仁,洋葱,茭白,包菜……每样夹一点,用食饼皮包裹住,卷着吃,混合着海鲜、禽蛋、蔬菜的鲜味,真是意想不到的美味,令人齿颊留香。

吃着香喷喷的食饼筒,我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地方吃粽子,我们这里却要吃食饼桶?”

妈妈说:“别的地方吃粽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我们台州吃食饼筒来纪念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将军。”

我又问了问妈妈:“为什么要纪念他呢?”

妈妈说:“戚继光虽然不是浙江人,但他在台州抗击倭寇使得倭寇不敢再犯台州沿海,为台州人民保卫家园,赢得了台州人民崇高的敬意。相传得胜后家家户户做了菜肴向犒劳大军。但怎么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路远不便携带,总不能连碗送过去吧?于是聪慧的渔家女就做了饼皮,裹上菜,把菜包进去送给士兵们,只要没骨头没刺的。都可以包入食饼筒当中。”(语言描写生动。通过我和妈妈对话的描写,我们知道了食饼筒的由来。)

听了妈妈的故事,我觉得食饼筒的滋味更美妙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看了我的介绍,有没有流口水呢?(俏皮的语言,结束作文。)

范文五:

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范文六:

家乡的元宵节

我家住在宝鸡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非常热闹的。

这天,人们都要闹元宵,整个小镇一片欢腾,大家兴高采烈,气氛热闹极了。 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来到各自所在的院坝,开始放烟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烟花,妹妹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

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我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有趣!你们在这比赛烟花?加我一个!”原来是爸爸来了,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礼炮。爸爸慢慢地点燃了礼炮,一下子,天空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是那样漂亮,它寄托着我们的快乐在天空中绽开……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范文七:

家乡习俗—汤圆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我们必须吃汤圆,因此,汤圆成了我最爱吃的一种食物。 元宵节那天是要包汤圆的。去到外婆家里,正巧碰到外婆在包汤圆,结果我跟着外婆学了起来。外婆先用开水倒入装有糯米粉的盆子里,然后不断的用力搓面,一直搓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把面搓成宝塔的形状,后来从“宝塔”的顶上拽下一块块面团,中间掏个洞,两只手相配合把洞越搞越大,把准备好了的芝麻馅放入洞内,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后把汤圆放在手心上,两只手柔和地将汤圆搓圆,我的手忍不住痒痒的,我连忙卷起袖子也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汤圆馅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但还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扬。后来我们把汤圆煮熟,到熟了以后就一个个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一个个白花花、圆滚滚的汤圆真叫人眼馋!我吃了一个汤圆以后乐呵呵的说:“汤圆象征着我们的生活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啊!家乡的汤圆,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范文八:

家乡过年的习俗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范文九:

家乡的春节风俗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我的老家就有一个习俗:干什么事不能说“完了”,而要有“好了、满了、圆了”。比如包完饺子不能说“包完了”,得说“包好了”或“包满了”;吃完饭得说“吃好了”或“吃饱了”。我在想,那要是违背了这一条习俗会怎么样呢?

大年三十,为了避嫌爷奶的忌讳,爸妈特意交待我不要乱说不吉利的话。吃饺子时,我想:“假如吃完饺子说‘吃完了’会怎么样?会被训斥几句?会不让拿压岁钱?还是会怎样?”一个个问号从我脑子里“蹦”出来,环绕着。“对了,就这样!”一个鬼点子从我脑海里跳出。我吃过饭,故意说了声:“吃完了。”旁边依就是吃饭声。突然,爸爸意味深长地抬起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意味深长地在我背上不轻不重地打了一巴掌,我悻悻地走开了。 这就是我说话给我的教训。

“完”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尽,没有了”,谁想在新的一年刚开始的时候就过完了呢?所以这一习俗也是人们想在新的一年里祈求幸福美好的意思。

范文十: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假,虽然作业比平时多一点,但还是有闲暇、玩耍的时间。

我喜欢过节,最喜欢过中秋节,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就可以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们这里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坐下的月饼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饼你别看表面上像是大饼,但上面的图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不仅如此,还是用新鲜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红糖或白糖,然后再加上点儿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干什么的。做出来的月饼,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考出来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会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都会让你的口水垂涎三尺。 我喜欢过中秋节,在院子里,全家人为主桌子,吃着月饼,喝着桂花茶,赏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有时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会来,我们就一边赏月,一边想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街市上有琳琅满目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吃家里的,因为吃着家里的月饼,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咱家乡的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代表团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多么好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