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现代历史知识入手,从文化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的碰撞及渗透的现实这个角度对中国现代美术产生的三种美术类型:传统、西化、融合进行阐述。
2、中国传统文化被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前提下,美术方面呈现出了三种类型(传统、西化、融合),在面对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应该尊重多元,走近多元发现多元的价值。
设计依据:高中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情景中,不断突破个体的狭隘审美经验,形成开放和宽容的多元文化审美观念,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背景,把握中国美术的三个发展取向——传统、融合、西化,区别不同取向的特点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不同取向作品的鉴赏,学生学会辨别不同取向的作品,结合自己的体验用美术术语分析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
(1)、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学会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基础上尊重多元,感受多元。
(2)、体验和感受不同取向的美术作品,发现不同取向美术作品的价值。
(3)、走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1、中国近代美术产生不同取向的背景、特点。
2、学会鉴赏不同取向的代表画家,学会鉴赏他们的作品了解其特点。
教学难点:
活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课堂辩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情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其中有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有些受到西方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家考虑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受到西方的影响?
[总结]:同学们同各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整个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课件分别展示四个方面展示传统和现代的区别,这些影响是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渗透而产生。
(二)、新课(知识):
1、文化的发展示意图: 传统 西方 传统 西化
当传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渗透时,产生了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在这三种态度的作用下,呈现出了三种美术类型:传统、西化、融合。
2、直观判断
《山水册页》、《父亲》、《油灯花果》分别代表传统、融合、西化,请同学依据经验和理解判断,并作出适当解释。
学生判断。有对有错,可能在西化和融合上出错。
对三幅作品分别进行讲述重在区别。
(三)、审美实践一:欣赏、分析作品
1、传统型。传统型中国画是在努力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笔墨技巧等有所发展的地道的中国画。
[欣赏作品]:给学生讲关于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典故……
[提问]:诗句表现的是什么?
画面描绘的是什么?
你从画面上听得到声音了吗?能不能解释一下?
齐白石在表达诗意的时候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
[学生]:诗句中描绘的是青蛙的叫声。
画面上出现了山、岩石、泉水、蝌蚪。
A、听不到声音,画不是放音设备,所以听不到。
B、听到声音,虽然用耳朵听不到但是看到蝌蚪,可以想象到青蛙的叫声。
画家是通过蝌蚪表达青蛙叫声,所以是间接表达。
[讲述]:画面上的声音不是我们用耳朵去“听”到的,而是思考、想象到的,这恰恰是齐白石的高明之处——用视觉表达声音。
文人画的特点就是托物言志,表达主题讲究含蓄。
3、西化绘画即油画,中国油画全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特点。
[欣赏]:欣赏《狼牙山五壮士》
[提问]:画面真实吗?
从人物的穿着看他们是什么身份?处在什么环境中?
艺术家通过抗日战争这个题材,运用这样的一个艺术形式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画面中人物衣服的颜色和山的颜色是同类色,有什么好处?
[学生]:画面是真实的。
画中的画着五位战士站在悬崖边上,怒视侵略者,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歌颂五位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主题表达是直接的。
五位壮士站在一起是三角形构图。
[总结]:这幅画使用了色彩、明暗、透视、结构等造型方法,所以看起来比较真实。
画面没有托物言志,没有借物抒情,是直接表达主题。
同类色的运用,一是协调画面,二是象征中华民族的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和高山融为一体。
4、融合型 作品1
[欣赏提问]:对比徐悲鸿的《奔马》,西方绘画中的马。
徐悲鸿的《群马图》融合中国和西方的那些方面?
[学生]:融合了中国的传统绘画特点和西方的解剖、明暗
[讲述]:把西方绘画中的解剖、明暗同传统笔墨结合。对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人民当家作主成立新中国,走上自信自强的强国路的喜悦心情。 作品2
[欣赏]:林风眠的《油灯花果》,西方的静物画。《油灯花果》融合了中国和西方绘画的哪几个方面?
[学生]:融合了中国的笔墨和审美趣味,西方的绘画材料水粉和造型方式色彩、明暗。
[讲述]:引用了西方的色彩观念和光线;画家用大面积的墨色画背景,又引用西方绘画材料—水粉画水果,花、窗户上有光线的玻璃。追求文人画的审美情趣,注重传统的诗意、境界、韵律的追求。
小结:融合型绘画分为两种,第一种以徐悲鸿、李可染为代表的融合型中国画,在中国画技法基础上吸收西方的造型法则;第二种融合型绘画是以林凤眠和吴冠中为代表的融合型综合画种,将西方的绘画材料和水墨结合,继承了中国的审美情趣。
(四)、审美实践二:思考 辩论
中国现代美术的三种取向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融合、西化)?
“传统”和“西化”辩论,融合做最后评述。 [总结]:
三个取向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我们坚持传统的同时又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选择,但是一定要尊重其他文化,乐于接触其他文化并且要发现其他文化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如果你是一名融合型画家,你将吸取哪些西方绘画的特点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