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学法指导】
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271课堂模式,完成探究案。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擅长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他影响的作家。 ⒉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自学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纶巾( ) 樯橹( ) 酹( ) 公瑾( ) 吟啸( ) 一蓑烟雨( ) 料峭( ) 2、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故垒: 雄姿英发: 樯橹: 一尊: 酹: 已而: 芒鞋: 吟啸: 料峭: 3、一词多义
发: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主人忘归客不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独: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鳏寡孤独 4、填空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 、 )。 苏轼(1036—1101),字 ,号 ,四川眉山人, 代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 派词。文学史上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 、“苏辛”(辛弃疾)”之说。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探究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雄奇壮丽。大江东去,穿,拍,卷,江山如画。作用:①景引出人。②雄景烘托(衬托)英雄。其他说法有理也可。
2.作者为什么怀周瑜?作者通过怀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作对比。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年近半百功业未就,无可奈何,自慰自解,消沉中有旷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想上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3.请分析这首词的表达技巧。
答:①写景,咏史,抒怀融为一体,抒怀是重点。②运用烘托(衬托)、对比。景衬人(英雄,周瑜)。人衬人,人比人。(千古英雄衬一时豪杰,一时豪杰衬周瑜。周瑜苏轼对比)③虚实结合。(景实,火烧曹营虚)④修辞手法:借代(樯橹)。卷起千堆雪(比喻、夸张)惊涛拍岸(比拟)⑤格调雄浑,气势磅礴,高唱入云。
《定风波》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持竹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
- 1 -
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制: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赏析“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几句词。 答:这两句既说出了作者当时的心中事,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了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把人生的浮沉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正可谓一语双关,以曲笔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人的一生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但在作者看来,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一切困难都会成为过去。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作者才能以超然的心态面对自然界和仕途上的晴天雨天、顺境逆境,心中无晴无雨、无顺无逆。
3、结合这两首词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赤壁赋》,谈谈你心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美文欣赏】
一蓑烟雨任平生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朦胧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只有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去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时绝不能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而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遭受贬谪多年的苏轼,面对人生的大不幸,曾十分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前遭尽世人的白眼,甚至死后无顔面对已逝的宗族,他所遭受的挫折可谓大矣,换了一般人多半会痛苦不已、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族写下史诗的伟大史官,一部《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正视,足以减轻痛苦,这不但不会使人生变得阴晦,而且能使你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翻开史册,一旦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因此郁郁而终者亦比比皆是。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南山,世人皆称其节义,我独视其为固执顽冥,不懂得事国实为事民的道理,轻易让易朝之痛夺去生命;视屈原为偶像的贾谊,屈于长沙,日日咳血,闻子归啼血,终于郁闷而终……他们的遭遇,让人闻之不禁扼腕,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及时调适自己,战胜痛苦,一代风流才子又何以至此!
往事越千年,你我已无法去改变历史,而平凡的生活中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表现出的坦然亦可以慰藉心灵。那扇着扇子、赶着蚊蝇的小贩与同行的调侃,那满手油污的修自行车师傅送给顾客的问候与微笑,那清晨骑着自行车送牛奶的人嘴里传出的有力的哨声……都让我们感到亲切而温暖。他们在生活中有着多少的不堪重负,会遭遇多少挫折与痛苦啊,但是他们依然匆匆,像悬崖边的树,告诉你我这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挫折与痛苦中生得如此坚强与美丽。
朋友,不要再让挫折蒙蔽了双眼,不要再让痛苦充塞了心灵,让你我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共勉吧。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②翻空:飞翔在空中。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3、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答案: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时时出现。“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3: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