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文山市马塘镇汤坝小学 吴永艳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式 折线统计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 程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 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它是在学 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 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 的多少之外, 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课内 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 为今 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 图。 难点:能够依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能直观地表
示数据,能进行判断和预测,掌握绘图方法。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探索,分析等活动过程,增强数据 分析观
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分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 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 引导探究、 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 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 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 围。
学法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 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 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 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 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1、复习条形统计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机器人吗?听说过青少年机器赛吗?课 件呈现中国青少年机器赛参赛队伍统计表。根据这一统计表, 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为了更清楚地呈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表 示?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条形) 这是我 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
(3)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 2006年到 2012年,参赛队伍数 量的变化情况。 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 想像一下会是什 么呢?
(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1、观察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上有什么?(折线统计图上有点和 线)。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横轴、纵 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1)该统计图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 哪一年
参赛的队伍最少?
(2)从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又能发现些什么?(折线统计图能表示数 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也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你是怎样判断的?
3、变化发展趋势的分析
(1)中国青少年机器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 想?
( 2)尽管从折线的变化情况来看, 2007 年参赛队伍数量有些下降, 但总体来说,从 2006 年到 2012 年,参赛队伍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 2013 年参赛队伍数量可能是多少?你又是怎样 想的?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 还能通过 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并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 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2、老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请你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和同桌 说说从
图中你读懂了什么。
3、对比感知,强化特征
出示两个统计表, 5 年 1 班 6 位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和陈东 0~10 岁身高情况统计表,学生判断选用什么统计图来刻画比较合适。
小结:对于不同的个体, 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每个个体数量的 多少。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有的数据则用折线统计图 来表示比较好,关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 四、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 0-10 岁的身高情况)完成下面的折线
统计图吗?
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 学 生自主动手,教师巡视
小结方法:描点、标数、连接。
2、阅读思考:请你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几岁到几岁时长的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身高是 115 厘米时是几岁? (3)陈东 12 岁时的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为什么?
(4)陈东会这样一直长下去吗?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1、相同点: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 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3、画法:描点、标数、连接。
说课完毕。
楚地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