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部分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部分

来源:好走旅游网


1.

神话历史化:

① 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② ②中国的神话历史化,

2.兴、观、群、怨

一)兴(1)祭祀。(2)兴趣、出现、招引、壮大等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天将兴之,谁能废之。”(3)《论语》中《泰伯》篇所云“兴于诗”,是指人对于诗的接受;《阳货》篇所云“诗可以兴”,是指诗引发人的思想感情活动。(二)观(1)观他人之志:《论语·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观他国政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3)观贵族之修养、威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诗》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三)群(1)朋辈:《说文》:“群,辈也。”(2)类: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3亲党:《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四)怨:丧、怒、恨、愠、怼等,释“怨”为怨刺是汉儒的见解。

兴观群怨的真正含义,是孔子对周代贵族运用诗乐形式参与政治生活方式的概括,而不是对诗歌如何发挥社会作用的概括,更不是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见解和文艺批评

1、神话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任何神话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A、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B、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C、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3、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A、原始先民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 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B、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C、神话思维伴随着浓厚的情感体验D、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4、《诗经》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B、《诗经》这名字是汉武帝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C、《诗经》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D《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音乐曲调

雅:朝廷正乐

颂:宗庙祭祀之乐

6、《诗经》的艺术特点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比兴的手法:

A、宋代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B、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C、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感情,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D、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E、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6简述屈原所作的《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的内涵。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种类繁多的香草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

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12、什么是楚辞

A、楚辞是一种新诗体。B、楚辞产生在楚国,有着浓厚地方色彩。C、楚辞的奠定者是屈原13、《离骚》名字的正确含义A、“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B、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这两种。C、而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因司马迁毕竟距屈原的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尤”或“离忧”之语,“离”皆不能解释为“别”,所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14、《九歌》A、《九歌》是古乐曲名字,屈原借用其名,是祭祀短诗B、《九歌》共11篇,其中,《东皇太子》为至尊天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还有《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礼魂》是送神曲。

15、屈原(楚辞)的艺术成就屈原的艺术成就深为后人所推崇,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A、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是个样式,这种是个形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盛,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B、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

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等。C、作品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与作者的思想,屈原的宗国情怀非常强烈。D、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开创了用“香草美人”来进行的象征、隐喻,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香草美人”意象又与一个深厚的巫祭传统有关,包含了原始宗教的情感体验E、相对于《诗经》,《离骚》在形式上也有新的特点。《诗经》的形式是整齐划一而典重的,而《离骚》则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

22、《离骚》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A、塑造了一个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形象有着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美政追求,他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强大起来,希望国君能按自己的政道管理国家。B、他不仅有理想和美政追求,他还有自己对这些追求的实际行动。他培养人才,并努力自修,提高能力,愿意辅佐楚王。C、他明确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提出的政治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但他破坏和打击了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所以他这种理想和美政得不到实现,还被党人所攻击,影响了楚王对他的信任,他的美政受到了阻碍。D、主人公他没有接受别人随波逐流的劝告,仍然坚持自己的美政,有想过退隐或离开,最后因为热爱祖国而不愿放弃理想,所以把退隐的想法打消。但他无力改变现实,又不忍心看到楚国的境遇,最后以死殉国、殉理想

四、论述题

:

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它开始,就显示出我国的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它不仅影响了秦汉诗歌创作,自唐以来,被树为革新诗歌的一面旗帜。

三、比兴的垂范。

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简言之,《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影响深广,堪称“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2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启发了后世史传文学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如《史记》、《汉纪》、《资治通鉴》等影响明显。

二、成为散文创作的楷模

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自秦汉以来,它们均被视为散文创作范本。如唐宋古文,明代前后七子之作,清代桐城派的散文,无不从它们那里吸取了营养。

三、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教化作用及其叙议结合的形式、叙事

结构,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写作题材对历史题材的重视等,无不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3试论楚辞的艺术成就

1.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2.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3.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