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域物流合作对区域物流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区域物流合作对区域物流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邢虎松 ,刘 凯 ,邓元慧 (1.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文章从科学的界定区域物流合作和区域物流增长的内涵出发,从区域物流合作行为和制度两个视角探 讨区域物流合作对区域物流增长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我国区域合作进程和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区域物流合作;区域物流增长;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06—0131—03 一、研究背景 合作。通常来讲,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组织之间为达到共 自2003年起,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重新定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开始了新~轮的调整和整合,区域内部经济 体化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物 流一体化发展。【1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均提出要优先整 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按照经济区划和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 律,积极推进和加深不同地区之间在物流领域的合作,引导物 流资源的跨区域及区域内整合,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 一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在合作经济学理 论体系中,当组织中某个成员的行为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 时,从私人角度进行的优化决策和从社会角度进行的优化并不 定一致,而是存在着冲突(conflict),合作应该是能够降低“冲 突”程度的一种基本经济行为,可以给组织带来利益。p啥作应 一务格局。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已经 进行以区域物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探索,例如,“两省一 市”(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物流相关负责部门于2005年 在杭州举行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合作高层论坛上,将物流推进到 区域合作的层面,达成了“长三角物流合作的框架协议”;深圳、 东莞、惠州三市为促进深莞惠地区物流资源的整合及物流业的 协同发展,于2009年着手进行《深圳、东莞、惠州区域物流园区 发展布局规划》规划的编制,将区域物流合作发展提升到区域 规划的层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与南开大学 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于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开展的第八 次全国物流市场问卷调查显示,行政区划间开展物流合作的地 区比例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2009年物流合作的比例已上升到 55.8%,与2008年的43.26%相比,[2增加了12.l5个百分点,这表 明我国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和物流合作意识已经有 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合作为合作主体自愿选择的结果, 并不是超经济力量干预下的被迫选择,自由地选择合作说明合 作肯定要比不合作带来更大的利益,如果合作不是发生在自愿 的情况下,那么是一种假合作,不能维持;二是合作为自利性与 互利性的统一,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行为,这也是合作的最 本质特征。 般意义上,区域物流合作就是指区域主体在物流领域进 行的自愿的、有目的的自利与互利活动。那么,可以认为区域物 流合作是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在区域物 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服务创新、物流市场共享等方面展开的 合作。因此,区域物流合作是在不同等级的物流区域之间,物流 市场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在资源平等的基础上,依投入大小分 享利益、分担风险,通过政策、市场等手段,对物流系统要素的 配置方式进行整合,扩大区域物流整体规模,优化其功能结构, 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物流经济协作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区域物流的竞争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内涵: 一第一,区域物流合作主体可以是政府、行业协会和物流企 业。由于政府是行政区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代表,因此政府之 了明显增强。 间的物流合作是区域物流合作的重要层面。基于合作的内涵, 二、区域物流合作的内涵 我国区域物流研究起步较晚,物流实践活动远远超前与物 无论合作主体在经济实力和地位上如何,其在区域物流合作活  流理论研究,本文从区域物流以及合作的内涵出发,结合目前 动中的地位是对等的。第二,区域物流合作的核心是突破某些制度或权益限制, 的区域物流合作实践活动,探索性的提出和界定区域物流合作 使物流要素在取得合作主体共识的区域层面进行合理流动和 的科学内涵。 实现利益的共赢和互赢。 在人类社会中,合作行为呈现出繁复性和多样性。既有人 重新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共享,第三,区域物流合作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实现物流资源(物 与人之间的合作,也有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合作;既有紧密的合 在 作,也有松散性的合作;既有双边主体的合作,也有多边主体的 流基础设施、物流人力资源、物流信息资源、物流资本资源)【收稿日期】2013—03—22 【作者简介】邢虎松(1986一),男,山东威海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物流合作-9规划;刘凯(1946一),男,河 北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现代物流规划与供应链管理;邓元慧(1987一),女,福建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经济。 合作区域内的优化配置、物流市场在区域范围内的无障碍沟 通、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而达到利益共 赢,这是区域物流合作的基本驱动力。 第四,从区域物流合作的效果来看,区域物流合作不仅包 括物流企业之间劳动分工、合伙、市场交易和共同经营的行为 和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的相互协作行为,还包括了行业协会及 地方政府相互行为所产生促进区域物流合作的制度,比如市场 制度、政策及法律法规。 第五,从合作的范围来看,区域物流合作既包括区域内地 区与地区间的物流合作,又包括区域间的物流合作。区域内合 作是基础,区域间合作是区域内合作的扩展,没有区域内合作 就没有区域问合作。 流产业实质上是以实现商品流通为目的,以社会经济为基础, 以提供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信息交流、场站活动为手段的综 合性服务活动。而物流需求者实现其物流需求,离不开运输、仓 储、信息交流、装卸搬运等物流服务环节。因此,物流业的发展 过程也就是不断的投入物流通道建设、物流节点建设、物流作 业工具、物流从业人员、物流组织管理等物流生产要素的过程, 显然,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生产要素量的投入。 通过区域物流合作,特别是地方政府问的合作,可以增强 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能力并避免重复建设,从而节约资本、 土地、人力等物流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并降低其机会成本。物流 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物流运作过程中设施设备以及信息 资源的共享和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提高对现有物流设施 设备等物流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物流运作素质。因此,区域物 三、区域物流增长的内涵 在宏观经济学文献中,经济增长通常理解为经济的人均产 出或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增长或产出的增加实际上是通过投入 生产要素,并不断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产品的过程。因 此西方经济学基于总量生产函数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先后经历 了古典、新古典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研 究的投入要素侧重点不同。无论是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资本积 累或提高储蓄率还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技术进步分析,都 离不开对要素的投入以及要素的生产效率分析。马克思政治经 济学指出社会再生产活动应该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 个环节,显然,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主要是社会生产和消费,而 忽略了分配规则和交易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增长 理论发展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诞生,新制度经济学把劳动分工、 制度变迁、交易等因素引人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更加注重由于 分工、交易等制度因素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协调成本、交易费用 以及经济增长等问题,从而把经济增长的研究重点延伸到了整 个社会再生产活动。然而,面对经济增长的现实,现代经济增长 理论解释能力比较差,而且与发展经济学处于一种对立的状 态,沈佳斌(2007)[41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完全相同的基 本构件——产出增加和经济结构变化,因此提出经济增长应不 仅包括产出的增加,还应该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现实中,如 果产出单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那么我们通常会认为这 种产出是粗放的、不健康的,这不是经济增长的应有之义。因 而,本文认为经济的增长应该包括依靠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 投入而实现的产出增加,还应该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即依靠优化投入要素的组合实现产出的增加。 因此,按照对经济增长内涵的理解,并根据魏际刚(2003)阁 分析物流经济过程中建立的物流发展的综合理论框架,本文认 为区域物流增长是指区域物流总产出或人均产出的增加,这种 产出一方面是通过物流资源、物流资本、物流人才、物流技术等 生产要素投入而获得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指通过改进技术、制 度创新、合理分工等优化投入要素的结构及组合方式等手段改 变物流增长方式以提高这些要素的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以仓4 造更多的物流产品。因此,引起区域物流增长的要素主要有物 流消费需求增加、物流技术创新、物流制度创新和物流生产要 素投入增加。 四、区域物流合作对区域物流增长的作用机制 由于区域物流增长问题涉及到物流生产要素投入、物流要 素生产效率、物流市场交易效率和物流生产要素的结构及组合 方式四个方面,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论述区域物流合 作对区域物流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区域物流合作行为对区域物流增长的作用 1.区域物流合作行为对区域物流生产要素投入的作用。物 流合作行为可以有效的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生产要素 的集约化发展,并提高了物流生产要素的使用率,使有限的资 源可以更多的投入到物流创新中去,从而促进区域物流增长。 2.区域物流合作行为对物流生产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马克 思在考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时指出:“重要的不是市 场在空间上的远近,而是商品到达市场的速度,即时间量,在一 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多少产品,在一定期间资本能够增值多少 次,它的价值能够再生产和增值多少,就取决于流通速度,取决 于流通经历的时间。”[61可见,社会再生产活动需要物流业能够 在流通领域做出高效的反应。物流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物流消 费的过程,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并存,具有同一性。因此,物流 产品不可能像其它产品一样进行流水线生产,而物流活动在运 行中会受到区域壁垒和衔接障碍,致使物流活动在运作中受到 延误,使得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流产品量下降,从而制约了物 流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此,地方政府间在物流领域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消 除区域壁垒,实现区域间物流发展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 物流要素畅通无阻,从而减少物流生产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 费,从而提高了物流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物流企业的合作,可以 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其中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在 物流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化运作不仅降低单位物流产品的生产 成本,而且实现了物流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例如优化运输、集 中仓储、共享信息等;而范围经济主要体现在物流产品生产过 程中的协同效应,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多样化物流产品的能 力,而且可以提高物流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以及物流知识的积 累,例如配送协同、仓储协同等。 3.区域物流合作行为对物流市场交易效率的作用。交易成 本理论指出,由于物流市场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合同成本和监 督执行成本等交易成本的存在,而物流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 同一性致使物流生产活动要克服空间距离的作用,这给物流生 产信息的交流带来了障碍,这增加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传播和收 集费用,提高了交易成本,增加了物流消费者的货币支出与时 间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因此物流企业通常会通过并购实现 一体化,以内部组织代替外部市场,以行政安排替代市场交易, 以此减少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然而,物流组织规模扩大也 会产生“组织失灵”的问题,致使以一体化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 易效率的目的失败。 物流企业的合作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状态, 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将市场组织化,以契约确定物流 企业间的信用关系、交易程序与利益关系,从而利用组织的确 定性降低物流企业市场交易中的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可将组织 市场化,保持各物流企业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一体化组织的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产生了自我 励失灵、信息扭曲等问题,利用市场机制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 观调控等。然而,交易效率。而交易效率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区域物流合作更加 强化倾向,形成了行政区经济,导致在物流业发展过程屡屡出 顺畅。 现“政府失灵”的现象,导致物流市场分割、物流基础设施重复 4.区域物流合作行为对物流生产要素的结构及组合方式的 建设等严重阻碍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 作用。物流产品的生产与其他产品的生产一样,都是依靠要素 投入而获得产品产出。在经济领域,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结 构及组合方式,即要素的不同的投入方式和使用方式,构成了 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因而物流生产领域中各种物流要素的结 构、投入、组合以及使用方式,就构成了区域物流的增长方式。 从区域物流的投入一产出角度出发,区域物流增长方式可分为 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增加劳动、资本等物流生产要素的投入 而增加物流产出,另一种是依靠调整物流生产要素的投人组合 以及要素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要素的生产率以促进增加物流 区域物流合作制度可以通过地方政府间的协商机制,有效 的约束各个地方政府对物流业的不当干预,通过有效的制度供 给克服“政府失灵”,有利于实现制定区域统一的物流业规划和 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实现区域内物流要素的统一布局和高效 流通,降低物流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物流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 提高物流交易效率,进而促进区域物流增长。 3.合作制度对加快物流技术创新制度的影响。物流技术创 新是指物流企业为了满足物流需求者的物流需求,提高企业服 务能力和竞争力,运用知识、工艺、技术、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 产出。 区域物流合作行为可以有效的整合物流生产要素、提高生 产要素的使用率以及改善物流活动的交易效率,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着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物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资源 共享,使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集中精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业务,不断的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而物流 活动的分工和专业化会使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更窄的生产领 域(形成从事运输、仓储、加工、装卸等市场细分的服务企业), 从而能够比较容易的产生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物流生产要素结 构及组合方式的改变,促进物流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区域 物流增长。 (二)区域物流合作制度对区域物流增长的效用 区域物流合作制度是指区域物流协调发展过程中所形成 的有利于物流合作行为发生的物流制度,是确保物流市场主体 在区域物流合作中参与合作的主要保障,是制定统一的区域物 流政策、法律制度和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制度重要保障。因而, 在物流制度中引入有效的合作制度,其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一 部分。虽然物流合作制度对具体物流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但 是合作制度对物流市场、地方政府以及物流技术创新等传统制 度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其通过影响和改善传统制度和物流 合作行为进而促进区域物流增长。 1.合作制度对物流市场制度的影响。市场是现代经济中买 卖双方交换物品的重要的制度。物流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 争、风险等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协调着生产者、消费者及其活动。 物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实现物流资源 的有效配置。然而,由于我国物流市场发展成熟度低,激烈的市 场竞争致使物流业发展呈现出无序的状态,严重的制约着物流 需求规模的扩大,同时,由于对于公共物流设施的供给存在着 “市场失灵”的现象,导致难以形成区域内高效衔接的物流节点、 物流通道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严重的影响区域物流的发展。 区域物流合作制度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有效的产权保护、 裁决纠纷,增加区域物流合作过程中的违约成本,降低维权成 本,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合作意愿,促进区域物流合 作的发展。同时,区域物流合作制度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 促使各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加大对区域内公共物流设施的供 给,有效的克服“市场失灵”,从而促进了物流生产要素的投入, 相对于物流组织或个人自建立的物流生产服务设施,这些公共 设施具有更高的使用率,进而促进区域物流增长。 2.合作制度对地方政府合作行为的影响。地方政府是实现 国家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的一种重要组织制度安排。地 方政府会根据物流发展的现状,发挥相应的职能,例如制定物 流业发展规划、加强物流供给设施供给以及对物流市场进行宏 式和生产方式,以新产品新服务开发为目标的一系列创新活 动。物流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两种类型。垂 直创新是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或者是对新设备、 新技术本身的研发,使原有物流服务产品的质量或服务效率得 以提高,例如通过采用信息技术(EDI、RFID、物联网等)提高物 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以及通过采用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 加固技术提高运送物资的完好率。水平创新就是新物流产品 (服务)的发明,例如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创造的仓单质 押业务,为满足电子商务发展而出现的“即日到”配送服务,为 满足远距离跨区域运输客户的“一站式”门到门服务等。通常情 况下,物流技术创新需要几个或者多个物流企业之间的协作配 合来共同完成。然而,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主要表 现为“公共产品性”和“技术外溢效应”,因而在合作中难免会存 在“搭便车”的行为,从而影响到企业间合作创新的积极性,影 响到物流技术创新。 区域物流合作制度可以有效的协调物流企业在合作过程 中的利益及诉求。在垂直创新过程中,合作制度可以明确规定 和保障各个合作企业与创新成果关系,使各合作企业具有安全 感,垂直创新会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得到激励。在水平创新过程 中,各个物流企业水平合作以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合作制度可 以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权利,使企业集中精力提升自身的核心 竞争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优化物流 生产要素结构及组合方式,从而促进区域物流增长。 五、结语 区域物流合作是区域物流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区域物 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区域物流合作还处于实 践探索阶段,各合作主体对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认识不 足,以致合作过程中存在了许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区 域物流合作对区域物流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可以为区域物流 合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邢虎松,刘凯,王刚.区域物流一体化形成动因研究阴.综合运输, 2011(10):45—47.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 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9年)[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9:384—385. [3]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J】_经济研究,201 1(8):55—56. 【4]沈佳斌.对经济增长含义的重新审视[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4): 8—10. [5]魏际刚.运输业发展中的制度因素【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中国人民出 版社,1965:31—33. (责任编辑:L校对: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