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育研究 The World&Chongqing 重庆与世界2011年第2Vo1.28 No.5 201 8卷第5期 1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何育静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天河分校,广州510000) 摘要:探究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英语学习心理特征出发, 分析如何创设符合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 进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英语教学;情景创设;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1)05—0068—03 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作为人类 程中借助多媒体、图片、动画、实物、故事、音乐、身体语言 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学习并运用英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 等方法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好的教学情景均能够 视。英语教学是学习英语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 刺激学生的大脑视觉、听觉系统,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活 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 跃课堂气氛。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可以大大 学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出: 提高教学质量,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究其 英语教学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 原因,首先就是情景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 能力和兴趣上。因此,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 律;其次情景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证明, 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 创设的情景越活泼、越生动、越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 个共同课题…。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我们学生达 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 ]。英语情景 到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还能克服传统“填鸭式”应试教 教学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运用激 学弊端?经过几年英语一线教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教学 励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和维持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最佳情感 经验表明:情景教学法在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了 状态。因此,老师应该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 积极作用,它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充分激 心设计教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活动 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 中快快乐乐学英语。 合应用能力。 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阶段,特别是幼儿阶段,正是 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情景教学法的含义和重要性 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 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 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 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 因此,进行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 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 二、创设小学生英语“情景教学”的方法 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与策略 英语课堂教学引入“情景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 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个性到共性、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 到抽象的,因此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 要依赖于兴趣。”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得语言的关键时期, 规律。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创造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而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根据 要求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良好氛围。教学过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 收稿日期:2011—02—08 作者简介:何育静(1982一),女,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 何育静: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和生理的特征创设教学情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 效果。 69 many athletes take part in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整个 引入、介绍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互动。他们不由自主地 产生了想了解更多奥运会情况的强烈欲望,纷纷打开课 本,学习奥运知识。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播放中国运动员 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的剪接片断,让学生更多了解北京奥 (一)借13常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景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教学、学习、实践等问题上的具体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回归生活 。在英语课 堂教学过程中,把日常生活的直观情景结合起来学习英 语。例如在教学生认识自己身体部位时,把head(头),Eye (眼睛),ear(耳朵),nose(鼻子),mouth(嘴),neck(脖子), 运会,了解奥运精神。广州亚运会的教学情景也可以参考 此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学习pep 5(人教版第五册)Unit 13 They are Going to the Zoo课程时,提早收集许多动物园的照 片和有关视频,运用这些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先 hand(手),leg(腿),foot(脚)等单词分成一类讲解,为了避 免枯燥,邀请学生上讲台示范身体各部位动作,并简单讲 解人体该部位的功能,通过直观的演示与比较让学生迅速 认识自己并学会单词。如教人物类单词时,把granddad(爷 爷),grandma(奶奶),father(爸爸),mother(妈妈),brother (哥哥),sister(姐姐)等单词时进行组合,我创设一个“孔 融让梨”故事情景,让7个学生(4男3女)分别表演爷爷奶 奶等身份和孔融。故事规则:假设7人年龄是不等的,梨子 只能由年长的爷爷吃,但是梨子现在年纪最小的孔融手 上,最后要按照年纪的由小到大依次把梨子让给了爷爷。 通过学生互动表演,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马上产 生学习兴趣,从中不仅学会了单词,还知道尊老爱幼的道 理;这些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要求。它 们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有趣。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丰富、逼真的教学情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手段,如电化教学、计 算机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情景,能直 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语言交际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加深对情景的理解,使学生身临其境,降低由旧知识到 新知识的难度。例如,让学生了解更多(The Olympic Games)奥运会知识和迎接第29届北京奥运会“The 29th Olympic Games of Beijing”设计情景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 手段,在多媒体屏幕上设置生动活泼的Flash动画呈现了 奥运会会旗,与学生一起讨论起有关奥运会会旗上的五环 及其意义。当奥运会的精神“Swifter,Higher,Stronger.”以 不同的颜色呈现时,马上提示学生回答问题:“What‘S the Olympic motto”,接着向学生提问:“How many times do the Olympic Games hold in Beijing?”同学们都有机会回答。在 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播放刚刚结束的第29届北京奥运 会中运动员参加开幕式、闭幕式、比赛及领奖仪式的剪接 片断,由此导人新课“The Olympic Games”在屏幕上出现了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Green Olympics,High-tech Olympics and People’S Olympics),接着展示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 娃(Fuwa will serve as the Ofifcial Mascots of Beijing 2008 O- lympic Games),接着引导学生学习北京奥运知识回答:How 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园里各种animals的图片、声音和ani— mals的各种习惯性动作,接着给学生介绍各种类别动物, 例如凶狠的wolf,tiger,lion,crocodile,shark等,温驯的 sheep,panda,rabbit,horse,deer,elephant等,还有monkey, bird,等等,让学生了解各种animals的情况,同时反复问学 生:“Do you like this animal?…‘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the zoo?”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英语教学背景,通过视听结合、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教 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思维,不仅扩大学生的 知识面,而且极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 求知欲望 J,让学生不自觉地学会了英语。 (三)借助肢体语言创设教学情景 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 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 起学生的注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常碰到无法一 下子听瞳教师所说的用语,这时可借助动作、手势或表情 等体态语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理解用语的含义,这样可避 免用汉语解释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创设 英语语言环境 J。例如在学习pep 5(人教版第五册)unit 5“What Can They Do?”课程时,ride(骑),run(跑),walk (走),climb(爬),jump(跳),ny(飞)等单词时,学生很难立 刻理解这些单词的意思或认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我就现场 示范做一个动作教一个相应的单词。这样让学生通过老 师的肢体表演,深刻理解并掌握英语单词。 (四)巧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设计教学情景,通过故事的形式开 展课堂互动教学,中小学阶段故事又是备受欢迎的形式。 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把课文中的对话加工处理成简单、 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能够在故事中自然习得语言,也 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为了使学生迅速感知并且理 解pie馅饼一1ie撒谎一tie领带一die死亡这几个形近单 词,我编了一个故事,导入教学:有一天,妈妈买了一个pie, 回到家里对儿子说:“今天等爸爸回来,我们一起吃pie。” 到了下午的时候呢,儿子就特别馋,于是就把pie偷吃掉 了。等妈妈晚上发现了就问:“谁把pie吃了?”儿子1ie就 说“我不知道”,于是妈妈特别地生气,就拉着儿子的tie (你看,小小年纪就有了领带了),说:“你太不听话了。”于 70 重庆与世界 是儿子惊恐万分,吓得差点要die了。又如:讲at the zoon 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人情境,可以一边用幻灯打出 四、总结 情景教学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逼 真教学,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为提 高教学的趣味性,采用游戏、歌曲、故事等教学方法,对激 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的质量很有帮 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而且不会 感到枯燥,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大森林的图片,一边讲《森林之王》的故事,然后绘声绘色 地说:“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beautiful forest.Many ani— mals lived there.There were Cats,Ducks and Rabbits.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How happy they are.同学们看着画面, 听着老师的讲述。不知不觉陶醉在老师的故事中。 (五)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景 中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很喜欢英文歌曲,老师在唱 歌的时候编点动作,可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 在上新课I have a pencil时,我会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旧歌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来学新的歌曲 “I have a pencil.I have a pencil.It is new.it is new.Here is my pencil,here is my pencil.It is new,it is new.”又如在学习 新的歌曲Ten little black cats时。我会用他们熟悉的手指 歌“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fingers.Four little,five lit— t1e,six little fingers.Seven little,eight little,nine little fingers. [2] 陈风波.英语教学中怎样运用情境教学法[J].时代 教育,2008(1):36. [3] 李倩宇.让小学英语教学融入生活[J].小学校长, 2008(2):117. Ten little fingers in my hands”来学新的歌曲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black cats.Four little,five little,six little black cats.Seven little,eight little,nine little black cats.Ten [4] 贺颖列.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情境教学[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1):163. little cats in a row.学生通过熟悉的歌曲来学习新的歌曲, 就很容易掌握,而且很容易记住。再加上老师在歌曲中配 上动作,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的气氛非常好。 [5] 林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汕 头教育,2001(2):38. (责任编辑张佑法) (上接第63页)应该从最简单的句子教起而不是一下子就 把所有有关“了”的用法都灌输给学生。比如先教只有一 个谓语的句子“我看了”,动宾句“我看了书”、“我看了一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8:351—359. 本书”、“他借了我一本书”,然后再教“骑车去了学校”、 “下了课就走”等连动句,而且要视学生的水平而定,逐步 深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2] 徐丽华,谢仙丹.韩国留学生习得“了”的偏误分析及 教学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89. 四、结束语 “了”字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个棘手问题,从 对语料库的研究分析中可见一斑。本研究从汉英对比和 [3] 李晓琪.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1. [4] 卢福波.重新解读汉语助词“了”[c]//对外汉语教 学语法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162. [5] 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 学出版社,2008:174. 汉语本体两方面考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是,产生 “了”偏误的情况不止这两个方面,只有在今后的研究中扩 大研究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偏误产生的情况。 (责任编辑张佑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