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人:任欣欣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本文是自读课文,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写法上的创新,发现丽江的不同之美。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阿来笔下的丽江让人心灵沉静,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人生的哲思。风景与建筑、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一词。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适当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 二、说学情
本单元是游记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游记,对游记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能够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但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还有待提高,生活感悟有限,深刻体会课文新颖的构思,鉴赏课文独特的视角,体悟丽江独特的文化内涵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适当多给些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根据新课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清游踪,体会文章新颖独特的视角。
2、品析语言,欣赏、评点文章精彩的语言。 3、体悟情感,发现丽江自然与人文和谐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重难点: 4、重点:理清游踪,体会文章新颖独特的视角。 教学难点:品析语言,欣赏、评点文章精彩的语言。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新课标指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创设情景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快速带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问点拨法,力求通过设置关键性、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研讨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写法的妙处。
4.品味感悟法:在反复品味推敲中深入理解本文语言独特的魅力和作者独特的感情。 学法:
根据我所设置的教法,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学情,我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 默读法。 2、 圈点勾画法 3、 批注法
4、 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委朱于国教授认为:“自读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是教读的延伸,是教读课所学语文知识的、阅读策略的操练场。”
余映潮老师说过“自读课,要让学生有丰富的实践,丰富的收获”。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
味。
围绕我设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我将利用图片、音乐和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我设置的情境中
丽江,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历史悠久,看!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徘徊,终于来到了让她朝思暮想的丽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见证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有了这样的导入,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我设置的情境中,而且迫不及待的想走进文本,去探索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自学活动一:跟随水滴赏视角 自主完成
1.结合阅读提示,边读边勾画地点,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概说一滴水的经历。(5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梳理游踪,再次了解游记的文体特点,初步感知本文视角的独特性,为赏析本文新颖独特的视角做铺垫。 合作探究
2. 作者为什么不以人的角度来写丽江而是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这样写有何妙处?
过度:探究文章独特视角的妙处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用合作的方式突破重难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助读资料:写作缘由(教书补充)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植物园。回到丽江城后,受友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面对着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小资与艳遇概括不了真正的丽江》)。最终,阿来写出了这篇文章,我们也就
有了这篇课文。
在众多妙处中,较难被学生发现的是有利于详略的安排,可以通过对比阅读来让学生发现。 出示对比阅读
问学生哪个片段描写得更生动?学生容易发现是片段二,老师进一步追问,同样出自阿来之手,为什么片段一写的那么简略呢? 这样学生就容易发现是视角的不同,详略就会不同。 教师小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课前调查,教师将最受学生喜爱的句段展示如下,请学生对以下句段进行美读、评点,欣赏丽江独特之美。 教师展示美读、评点句段 出示评点角度提示
修辞角度,句式角度,写景角度(仰视、俯视)写景方法,字词、短语角度…… 展示旁批示例
旁批:对比的手法,将丽江与游客“远处地方”带给人内心的感受作对比,突出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让人心生向往。 教师总结:
精妙的修辞,优美的短语、简明的短句,整散句结合、诗性的跳跃、变化节奏感、诗意的语言,富有哲理语句描绘了一个风景如画、底蕴丰厚、沉静和谐,温婉醇美的丽江。
设计依据: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比阅读和赏析示例只是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的支架。
自学活动三:透过美景悟情怀(10分钟)
游记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它不仅“融情于景”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其
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这往往也是作者的写作初衷。 问题:本文透过一滴水的前世今生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又蕴含了哪些文化内涵呢?
教师总结提升
纳西族的巴东象形文字、老者们演奏的古代音乐不仅是丽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结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奇幻生命之旅,用诗意的语言描写了丽江的景物与人,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生命的丽江,也唤起了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
现当代作家游记 朱自清《欧游杂记》 外国作家游记 泰戈尔《泰戈尔游记选》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大致是一个火车形状,链接父亲与儿子的是人家宝贵的亲情。该板书在力求简洁、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能够唤起学生对父子离别场景的记忆,更加明确文章的主旨
教师总结:语言特点:诗意的语言,精妙的修辞,优美的短语、简明的短句,整散句结合、诗性的跳跃、富有节奏感、富有哲理 写作训练:转换视角,写美文
要求:用人的视角,写出丽江古城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
自读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是教读的延伸,是教读课所学语文知识的、阅读粗略的训练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