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对小学各阶段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学生开始读书时,教师可以微笑着,亲切地说,“请同学们把这一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面对读错音的学生,我们不能斥责,要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一遍又一便地纠正,学生呢,则一个个大胆地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另外,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这样,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

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二、交给学生读书的权力,激发学生“我会读”的内在愿望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我让学生轮流承担朗读第一遍课文的任务,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相信“我会读”。读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自己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时,上课前,我就布置由第二组的学生负责在课堂上朗读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顺利地完成朗读任务,就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读,结果在课堂上,我听到了第二组学生最好的一次朗读。在评读中,大家都认为描写春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读得最好。因为学生用轻缓的语速朗读,让人好象真的听到了春雨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当我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回答说,“春雨不是轻轻地落到地上吗?所以我们就用轻轻的语气读。”此时,我才真正的体会到当老师把学生定位为读书的小主人时,不待老师教,学生以读导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三、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

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

1.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朗读员”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4.想象式朗读。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村居》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群小孩在青草地上放风筝;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来了,小草绿了,黄莺飞,燕子舞;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洛浦公园洛河边的柳树那长长的柳枝在飘来飘去……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

的想像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四、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去读

1.换位促读法。换位促读法就是创设情景,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

(1) 我是“小小导游员” 。这种方法可用于写景的课文。如:第二册《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花园果园》一文,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眼前就是那山脚下美丽的小乡村,是否去游览呢?要看导游的本领了。我们要请导游来为我们做介绍,介绍词就是“花园果园”中的内容。接下来是争当最佳导游员活动,看谁争取到的游客多,谁就获得了“最佳导游员”的荣誉称号。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他们喜读、乐读,争先恐后地读,朗读的质量自然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地提高。 (2)我是“故事大王” 。这种方法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教学中,在读通句子之后,展开评比故事大王比赛,看谁能把这件事生动形象的再现给大家,读得好的奖给一个故事大王“证书”。学生对此会百试不厌。 (3)我是“小诗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诗歌体的课文。

2.多媒体促读法。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唤起孩子们无穷的乐趣,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听电脑里的卡通人物点评朗读效果,这些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

了。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在读的方式上采用了电脑评价的方式。把课文中的插图扫入电脑,做成动态的画面,在初读时让图中的小朋友来评价读的效果。在细读理解中,读到哪一段,就让对应的或是小水珠、或是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做点评,读得好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分别说道:“谢谢你,表达出了我的情感”。读得不佳的,就鼓励学生“再努力,你一定能读好”。对课文中人物的话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读起课文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3.表演促读法。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对表演情有独钟。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边表演边朗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评比促读法。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采取不同的赛读方式,教师要善于钻研,善于创新。

除上述讲到的方法外,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还有许多,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换调味品,使学生不断的有摘新果子的感觉,这样就能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而是真正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最终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