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93194195196197应将网上银行业务部门持续性管理整合到组织的流程和结构中,明确指定相关部业务部门门负责业务部门持续性的管理。运行连续性应制订员工在网上银行业务部门连续性方面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应定期测试并更新网上银行业务部门连续性计划与过程。应明确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部门数据、系统数据等,网上银行系统,应实施应用级备份,以保证灾难发生时,能尽快恢复业务部门运营。应建立与备份、恢复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数据的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存储介质和保存期限等方面进行规范。应根据系统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订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需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数据离站运输的方式等。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对备份过程进行记录,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明确规定备份数据的保存期,做好备份数据的销毁审查和登记工作,应定期导出网上银行系统业务部门日志文件,并加以明确标识,日志文件应备份与恢复管理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并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的恢复。应定期对备份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每次抽检数据量不低于10%。备份数据要实行异地保存。恢复及使用备份数据时需要提供相关口令密码的,应把口令密码密封后与数据备份介质一并妥善保管。应在金融机构统一的灾难恢复策略下建立完善的网上银行系统灾难恢复体系,遵照金融机构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开展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策略及计划制定、灾备系统建设及演练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改进,确保各环节的正确性以及灾难恢复体系的有效性。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的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应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信息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机构产生的影响,对本机构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的范围、程度,以及处理方法等。应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过程形成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均应妥善保存并及时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其中对于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各单位相关人员应注意保护事件现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应结合金融机构自身情况,对造成系统中断和造成信息泄密的安全事件应制定不同的处理程序和内外部报告程序。重大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事件应按照有关规定,在事发后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安全事件处置告至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主管部门,报告要素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基本情况、影响、原因、处置措施、需监管单位协调事项,每4小时进行事中报告,并在事件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起始时间、发生地点、发现方式、现象、持续时间、处置措施及恢复过程等);事件影响(影响地域及内外部机构的个数、名称,影响系统的名称、功能、硬件、软件、部署图、冗余情况等,影响的业务部门,影响的数据,其他影响)。事件损失评估(资金损失,数据损失,其他损失);事件根源分析(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事件责任认定;事件处置经验与教训(事件处置经验,事件处置教训);改进措施。重大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事件:导致机构两个(含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网上银行业务部门无法正常开展达30分钟及以上,或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网上银行业务部门无法正常开展达2个小时及以上的事件;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众利益和金融机构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众利益和应定期对本机构及同业发生的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事件及风险进行深入研判、分析,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脆弱性,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应在网上银行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订针对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至少包括各类事件场景下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件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制度、事后经验总结和培训等内容。应建立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协调配合的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在任何场景下,选择处置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可能消耗的时间,优先保障业务部门恢复、账务正确以及数据安全,对于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导致的账务差错或异常交易的处理,应严格按照程序做好转人工处理等应急操作。应建立有效的技术保障机制,确保在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不会因技术能力缺乏而导致处置中断或延长应急处置时间。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应急管理应建立应用系统紧急补丁(应急方案)的开发、发布流程,以备必要时提供紧急补丁或应急方案进行处理,以修补重要安全漏洞。应从人力、设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确保应急预案的执行有足够的资源保障。应对网上银行系统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次。应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定期组织有业务部门参与的桌面演练和生产系统实战演练,定期对双机热备系统进行切换演练,备份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切换要至少每年演练一次。针对DDoS、网络钓鱼等重要安全威胁,定期开展有相关单位、部门应建立应急预案的评估及改进机制,定期对原有的应急预案重新评估,并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定期修订、演练。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上银行资金类交易开通的安全风险。网上银行资金类交易的开通必须由客户本人到柜台申请,申请时,金融机构应对其进行风险提示,验证客户的有效身份,并要求客户书面确认。客户通过已采取电子签名验证的网上银行渠道申请资金类交易的,视同客户本人主动申请并书面确认。以下资金类交易可不受上述限制:开通同一客户账户之间转账并且金融机构能有效识别转入、转出方为同一客户账户的,客户预先通过柜台签约对转入账网上银行资金类业务部门关闭后,重新申请开通该功能,必须要求客户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或采取电子签名验证的网上银行渠道申请。采取网上银行渠道申请时,应通过验证发向可靠的预留手机号码的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请求客户本人对业务部门重新开通操作进行确认。企业网上银行开通必须由本企业人员到柜台申请,金融机构应审查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企业网上银行客户加挂账户可通过柜台或通过需使用专用安全设备工具进行身份认证的双人复核机制后方可增加,同时应通过有效方式请求企业联系人确认。注销企业网上银行服务、重置专用安全设备工具密码必须到柜台办理。219220221222通过手机终端访问网上银行的资金类交易开通必须有效验证客户身份,客户应通过柜台或者通过已采取电子签名验证等安全认证手段的网上银行渠道主动申请。在柜台办理签约时,应验证客户有效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应建立手机号和银行账户的关联关系,如手机号与客户身份证绑定、手机号与客户银行账223户信息绑定等,采用移动终端硬件加密模块的,应建立硬件加密模块与客户身份证或银行账户信息的关联关系。通过网上银行渠道申请时,金融机构应采取双因业务部门申业务部门申请及开通素身份认证验证客户的真实身份及银行卡交易密码,并通过验证发向可靠的预留请及开通手机号码的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请求客户本人对交易开通操作进行确认。224如果网上银行登录密码以密码信封方式发送给客户或者初始登录密码由金融机构设置,金融机构应强制客户首次登录时修改初始密码。客户重置登录密码及支付密码时,必须通过柜台或者通过已采取电子签名验证等安全认证手段的网上银行渠道申请。通过网上银行渠道申请时,金融机构必须采取双因素身份认证有效验证客户的真实身份,并通过验证发向可靠的预留手机号码的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请求客户本人对密码重置操作进行确认。申请客户数字证书时,应验证公钥的有效性,证书签名请求在进入SSL通道前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下载客户数字证书时,应有身份认证的过程。通过提交授权码和参考码等方式保证客户数字证书只能被下载一次,身份认证信息应设置有效期,超出有效期而未下载证书,应重新办理。客户申请USB Key作为数字证书载体或申请其他安全设备时,应持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办理,金融机构应采取将安全设备序列号与客户信息进行绑定等措施,并在客户下载证书时将其作为客户身份认证因素之一,以防止证书被冒下。如果安全设备丢失,应持有效证件到柜台重新办理,原有安全设备和客户绑定关系解除网上银行专用安全设备在暂停、终止、挂失或注销后,如需要恢复、解除挂失需客户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或通过金融机构客服电话办理,金融机构应核实客户信息、网银账户信息并对预留手机号码进行验证。总检查项小记230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金融机构应按照审慎原则,采取有效、可靠的身份认证手段,保证资金类交易安全。225226227228229231网上银行资金类交易、重要信息及业务部门变更类等高风险业务部门应使用双因素身份认证。双因素身份认证由以下两种身份认证方式组成:一是客户知晓、注册的客户名称及密码。二是客户持有、特有并用于实现身份认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介质或电子设备等。以下资金类交易可不受上述限制:同一客户账户之间转账并且金融机构能有效识别转入、转出方为同一客户账户的。禁止仅使用文件证书或使用文件证书加静态密码的方式进行资金类交易。232233身份认证234使用企业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类交易时,应至少使用硬件承载的数字证书进行签名等安全认证方式。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客户设置与银行卡交易密码不同的网上银行登录、交易密码,使用不相同的登录密码及交易密码。客户登录网上银行时或登录后执行账户资金操作时,若身份认证连续失败超过一定次数(不超过10次),应在短时间内锁定该客户网上银行登录权限或交易账户使用权限,并立即通过短信或电话等方式通知客户。金融机构用于发送网上银行交易提示短信、动态验证码等信息的客户预留手机号码变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客户持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办理;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渠道变更预留手机号码,金融机构必须采取双因素身份认证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及银行卡交易密码,并通过验证发向原预留手机号码的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请求客户本人对预留手机号码变更操作进行确认。网上银行系统接受商户或非金融支付机构的系统建立连接请求时,应通过验证其服务器数字证书、预留IP地址比对等方式认证其系统的身份。应对网上银行系统和商户或第三方系统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采用数字证书机制进行签名及验签,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深入分析交易全流程的安全隐患,通过交易确认、交易提醒、限额设定等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交易风险。资金类交易中,应具有防范客户端数据被篡改的机制,应由客户确认资金类交易关键数据(至少包含转入账号和交易金额),并采取有效确认方式以保证待确认的信息不被篡改,例如,通过发送包含确认信息的短信验证码、在USB Key内完资金类交易中,如果客户端对交易数据签名,签名数据除流水号、交易金额、转入账号、交易日期和时间等要素外,还应包含由服务器生成的随机数据。对于从网上银行客户端提交的交易数据,服务器应验证签名的有效性并安全存储签名。通过移动终端提交交易请求时,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鉴别客户身份,保证敏感信息和交易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并设置与安全防护能力相适应的交易限额以控制交易风险。通过移动终端客户端程序提交交易请求时,应上送终端相关信息,如IMEI、IMSI等。后台服务器应对编号信息和登记信息进行一致性验证。如果对交易数据签名,签名数据应包含此类信息。在客户确认信息后,再次提交交易信息(如收款方、交易金额)时,应检查客户确认信息与最终提交交易信息之间的一致性,防止在客户确认信息后交易信息被非法篡改或替换。资金类交易中,应对客户端提交的交易信息间的隶属关系进行严格校验,例如,验证提交的账号和卡号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账号、卡号与登录用户之间的关系。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界定高风险业务部门及其风险控制规则,对于资金类交易等触发风险控制规则的情况,应使用可靠的第二通信渠道请求客户反馈确认交易信息。对于资金类等高风险业务部门,金融机构应在确保客户有效联系方式前提下,充分提示客户相关的安全风险并提供及时通知客户资金变化的服务,实时告知客户其资金变化情况。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确保客户对所作重要信息及业务部门变更类交易的抗抵赖。应根据业务部门类别、开通渠道及身份验证方式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交易限额,同时允许客户在银行设定的限额下自主设定交易限额。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金融机构在与商户及非金融支付机构合作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交易指令的安全性,并要求商户和非金融支付机构提供必要的订单信息,以用于客户交易确认,保障支付交易安全。支付网关应对交易订单的唯一性进行检查,防止订单重复支付。249250通过可靠的数字签名等机制保证订单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验证订单的有效性并存储订单,防止交易篡改、伪造订单等。金融机构应与商户、非金融支付机构配合,在资金拨付前,校验、确认支付相关信息,以防范木马篡改或替换订单导致持卡人资金损失的风险,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交易流程• 支付网关向客户发送确认信息,其中包含在商户网站生成的订单号,并提醒客户到商户网站确认此订单号对应的详细信息和所选购商品的一致性。• 商户或非金融支付机构向客户确认订单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支付网关验证订单信息和支付用户信息的关联性,确保订单提交人与支付用户的一致性(代付情况除外)。例如:在生成订单时,商户或非金融支付应要求客户提交其银行账户绑定的手机号码,并将此手机号码作为订单信息的字段,商户或非金融支付机构向此手机号码发送确认消息(包含但不限于商户名称、商品类别、交易金额、收货人标识、订单提交人的客户标识等),并将手机号码及订单关键信息(如:订单编号、订单金额)提交到支付网关,支付网关在进行划款支付时验证手机号码和客户银行账户的绑定关系。• 金融机构提供可显示交易信息及计算校验码的第三方插件供商户调用,此插件对客户的关键订单信息(包含但不限于商户名称、商品类别、交易金额、收货人标识、订单提交人的客户标识等)计算校验码,并将此校验码作为唯一标识上送到支付网关,支付网关在和客户的确认消息中包含此校验码,并提醒客户到商户网站手工计算校验码并进行比对。• 支付网关向客户发送确认信息,其中包含关键订单信息,客户据此确认订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订单信息包含但不限于:非金融支付机构名称、商户名称、商订单信息中应包含商品类别信息,能够标识商品的实体状态(实物或虚拟)。对虚拟类商品:• 应要求商户提供收货人地址或收货人标识,在支付界面上提供收货人地址或收货人标识供客户确认。• 设置支付限额,超过支付限额,拒绝交易。• 通过第二渠道向客户确认支付请求信息。应设置网上支付类交易风险监控规则(如交易限额和交易频率),对于触发风险监控规则的交易,应通过可靠的第二通信渠道发送确认消息,客户确认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订单信息(可为订单编号、订单校验码、或关键订单信息)、交易金额、收款方名称。支付网关在确认支付前,应向客户提示支付风险。业务部门安全交易机制
251252253254255支付网关应准确完整记录交易的支付请求信息,如商户编号、商户名称、非金融支付机构名称、商户订单号、交易金额、交易日期及时间等。支付网关应准确完整记录交易的支付结果信息,如支付时间、交易金额、支付方式、付款方、收款方、支付状态等。256257应禁止在支付网关应用系统的日志中保存敏感账户信息。258应要求支付网关连接的商户和非金融支付机构采用可靠的密钥保护机制,如采用专门的硬件加密设备,用来保存认证密钥。应根据“业务部门必需”原则与商户、非金融支付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共享信息,金融机构未经客户直接授权,不得与其他机构共享客户的敏感信息,不得保存其他机构客户的敏感信息。259260如果商户和非金融支付机构系统如果参与敏感信息的处理,应禁止存储客户的敏感信息;对因业务部门需要存储的交易数据,应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部门特点,建立完善的网上银行异常交易监控体系,识别并及时处理异常交易,交易监测范围至少包括客户签约、登录、查询、资金类交易以及与交易相关的行为特征、客户终端信息,应保证监控信息的安全性。应制定网上银行异常交易监测和处理的流程和制度。261262263应根据审慎性原则,对于交易要素不完整、超过额度的转账支付和关注类账户的资金流动(如疑似违规资金变动)等交易进行人工审核。应根据交易的风险特征建立风险交易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交易监控平台,对单个IP的异常登录尝试、短时间内单个账户在异地多笔交易、外部欺诈、身份冒用、套现、洗钱等异常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对检测到的可疑交易建立报告交易监控、复核、查结机制。应建立异常交易识别规则和风险处置机制,对监控到的风险交易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置。金融机构的风险交易监控系统应通过分析用户交易习惯和群体用户行为习惯,提高交易分析的效率和准确率。金融机构的风险交易监控系统应通过分析欺诈行为特征创建反欺诈规则,对交易数据实时分析,根据风险高低产生预警信息,从而实现欺诈行为的侦测、识别、预警和记录。金融机构的风险交易监控系统应能够不断更新反欺诈规则,能够实现各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等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完善反欺诈系统。金融机构应切实加强客户教育和风险提示,向客户详细解释本机构网上银行业务部门流程和安全控制措施,在网银新产品(业务部门)推出、相关业务部门(操作)流程变更、安全控制措施变化时,及时告知客户。金融机构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大众提供正确的网上银行官方网址和呼叫中心号码,提示客户牢记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地址和呼叫中心号码。金融机构应向客户印发通俗、易懂的网上银行信息安全宣传手册,在网上银行官方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设信息安全教育栏目。金融机构应向客户明确提示网上银行相关的安全风险和注意事项,并根据网上银行安全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相关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提示客户不在非自主可控的终端上登录网上银行,维护良好的客户端环境,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及浏览器补客户教育丁,安装并更新客户端防病毒软件,避免设置与客户端常用软件相同的网上银行及权益保登录及交易密码,避免将本人网上银行登录及交易等敏感信息告知他人,避免将护本人的网上银行专用安全设备转借他人使用,在网上银行操作完成后立即退出相关界面并及时拔下与终端相连的专用安全设备,不安装或运行来历不明的客户端软件和程序,不打开陌生人发送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或网站链接,谨防虚假网上银行链接,注意对网上银行的敏感信息进行保护等内容。应建立网上银行相关的侵犯客户权益行为的处置机制,开辟公众举报渠道,建立有效的问题机制,及时通过金融机构网站及其他可靠渠道向公众通报提示钓鱼网站、网络欺诈等重要信息。应建立网上银行相关的客户投诉、纠纷处理及舆情控制机制,严格按照行业、机构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外发布信息,有效维护客户权益及金融机构声誉。应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公告网上银行相关的服务内容、协议、资费标准等重大调整,系统重要升级或变更影响正常服务等重大事项。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客户教育及权益保护273274275统安全通用规范检查表检查手段检查对象文档审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现状描述结论备注文档审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业务部门运维运维运维运维运维内控合规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运维部门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信息技术部信息科技部风险,安全管理组内控合规部,风险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合规、风管缺安全设备、网络需和网络管理员确认合规、风管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合规、风管合规、风管合规、风管运维运维运维运维合规、风管文档审阅现场访谈合规、风管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合规、风管业务合规、风管合规、风管业务部门、科技运维、科技运维、科技运维、科技运维、科技运维、科技运维、科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安全管理组风管风管、安全管理组信息技术部(项目管理信息技术部(项目管理信息技术部信息技术部(项目管理信息技术部(项目管理运维运维运维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科技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运维部门科技、风险管理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风管、科技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文档审阅现场访谈风管、科技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文档审阅现场访谈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风管、科技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00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符合项不适用项业务部门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人工核查现场访谈、人工核查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业务部门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制度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开发文档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文件查阅业务部门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科技业务部门、办公室业务部门、办公室现场访谈、业务部门、办业务部门文公室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办业务部门文公室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办业务部门文公室件查阅现场访谈、业务部门、办业务部门文公室件查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