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圈四豳 规划设计 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设计 安明杨蝉 湖北武汉 430051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摘要:随着现代高速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其互通区的绿化已成为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点。随着人们 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互通区绿化效果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已成为重要的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分析高速公 路中互通区的绿化设计理念,并提出绿化设计的有效方法,以促进互通区绿化与周围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互通区指由立交围合成的区域,是高速公路中主线景观的重 点。因此,对互通区的绿化设计必须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 由于互通区具有地理位嚣特殊性及环境复杂性,因此在景观绿化设计的 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互通区的地质特点、土壤及植被等因素,选择一些适 周边环境、植被等因素进行设计,以充分利用自然,协调自然,以淡化高速公 路和环境之间的界线,促进公路和环境的有机融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 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自然环境口T持续 发展的互通区绿化方案显得无比重要。本文主要以湖北省某高速公路互通区 』:程为例.提出高速公路绿化的关键设计方法,以满足公路与环境相协调的 要求。 1工程概述 以湖北省某高速公路互通区 程为例。该工程采用单喇叭A型互通形式, 是由一条主线与五条匝道共同组成。该互通区所处位置绿树成荫,但缺乏视 觉焦点,使互通区的绿化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2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的设计理念 2 1坚持四李常绿的设计原则 根据湖北省的气候条件,为了避免}l{现冬季寒冷而导致缺少冬季景观现 象,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四季常绿的设计原则,应在互通区巾栽 植雪松、棕榈、龙爪槐、罗汉松、夹竹桃、海栀子、麦冬等植物,以保证互通区冬 季景观的长绿性。同时,还要结合植物的观花期、观叶期与观果期的特点,进 行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以保证互通区四季的绿色景观。其中,该互通区的绿 化设计坚持采用当前原有树种进行种植,如种植罗汉松、夹竹桃、杜英、雪松、 木芙蓉、红叶李、麦冬、夹竹桃、杜鹃等植物,以保证所种植的植被能和当前的 环境植被相融洽。 2.2坚持立体造景的设计原则 在高速公路互通区设计中,其绿色景观应为立体景观。因此,对景观的营 造就要采用乔木、灌木等等植物进行搭配,以从高度、颜色、【办调性等方面出 发,以将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的丰富性、层次性及主次景观性等内容充分地 体现出来。 2.3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首先,因高速公路的立体条件比较差,因此要选择一些根系发达、耐贫瘠 及生长较快的树种,但必须以当前原有的物种为主,必要时刻引进外来的优 良树种,以保证绿化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其次要根据当前的气候特点, 选择一些常绿、花期较长的植物,以延长绿色景观的观赏期。最后还要根据当 地地形、地貌特点,以选用当地原有的绿化植被,对地形进行优化改造,以提 高植物的成活性,从而促进互通区景观与四周环境的相协调。 2 4坚持匹配环境、和谐生态的设计原则 对互通区绿化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坚持匹配环境、和谐生态的设计原则, 在选用当地原有树种的前提下,并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性强、长势较好及观赏 性较高的品种,以增强新植植物的适应性,使新植植物能有效融合到原有的 植被环境中,从而增加绿色景观的协调性与美观性。 2.5坚持突出主景的设计原则 在互通区的绿色景观设计中,选择合理的主景是体现其绿色景观的关 键。因此,必须要结合互通区周嗣的环境条件进行考虑。如果互通区绿化景观 选择的是乔术、灌木植物,那么其设计的主景就应该为整个互通区的正前方, 因此在主景的设计中必须要乔木、灌木、花草按照一定的比例种植,以体现出 互通区正前方的主景景观。 3高速公路互通区的绿化设计方法 。114’ 应性强的当地原有植物,如罗汉松、雪松、木芙蓉、夹竹桃、红叶李、夹竹桃、卡1. 鹃等植物。同时,在互通区开始施T后,还要对施 时破坏的植被进行及时的 修复。另外,还要合理选择植物的搭配,以建立起良好的空间层次效果。 3.2协调于周围环境的景观设计 南于该高速公路互通区的周边植被主要为林地及耕地,因此在设计中过 程中应以草坪作为底色,以有效展现出耕地的纹理,使其能与巨通区周边的 农田景观相协调,并有效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使互通区绿色景观能有效 融合在 地环境巾。而对于部分自然环境保护完好、植被茂密的区域,存没计 与施1.时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以将自然环境的美好景色展现 来. .3 3协调于自然环境景观的设计 在高速公路互通区设汁中,在能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协凋于 四周的自然环境。因此,需要结合气候、地质及植物自身的特点,在空间、时间 J 进行合理的配合设计,以将互通区景观作为周围自然景观的延伸及渗透, 且要求要有合理的疏密度,以体现出肖地林地的特色p . .3 4结合立交桥景观的设计 在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设计中,还有根据 交桥的特点进行设计,以合 理选择植物,从而体现出其个体美与整体美。因此,需要根据 交桥的特点进 行不同形式的布局,通过合理的搭配植物种植,以展现出当地的特色景观。同 时,还要以较为广阔的草坪作为底衬,以对互通区的树丛进行点缀,以体现出 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及四季常青的设计效果。并以各种植物搭配成符合H,i,It ̄ 发展的图案,以有效衬托出现代立交桥的特色。另外,还要以植物造景为主, 采用自由式和规则相结合的形式布局,同样以草坪为底衬,以构建以立交桥 绿化为主景的景观,充分体现出互通区的特点 。 4景观绿化设计特色 互通立交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町甥性 最强的节点。绿化设计以满足交通功能为前提,突出诱导栽植、标志性栽植和 明暗过渡栽植等,同时兼顾环保和景观功能。因此互通的景观绿化设计主要 以恢复自然,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法为主,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其绿化 景观设计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尊重场地自然机理 结合互通周边的区域特征,如森林、水库、赣江、果园等进行景观设计,使 之形成视觉上相互关联的整体。互通范同内如有较美观的树木、水塘、孤石、 小山包等天然景观,则予以保留,并经适当改造、修饰,以达到更好的景观效 果。 4 2贴近自然的互通地形设计 互通地形没计一方面要考虑周边地形地貌特点;另一方面要创造高低起 伏的地形来形成丰富多变的开放空间。在设计时应注意各种不同地形与视线 的特点。包括凸地形与凹地形、地形的挡与引、地形高差与视线,可利用地形 分割卒间,发挥地形的背景作用。该项目互通较多,所处的地形地貌各不相 同,有中低山、丘陵、阶地及河滩岗埠地等。进行互通地形处理时应依照匝道 场区内及周边环境的地形特点。如泰和东互通地处中低山微丘陵区,地形设 计成较平缓的缓坡井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泰和枢纽互通周围地形起伏较 大,则在原有地形上不做大规模的平整等地形改造。同时注意排水和不影响 交通安全。 4 3利用乡土树种造景 每一个地域生长的植物都是严格经过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筛选m来的“佼 佼者”,利用乡土树种进行生态恢复和造景是最合适的,这样才符合自然发展 规划设计 的规律在景观营造中求同、求融。 4.4因地制宜设置生态湿地 舀日口圈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实例,对高速公路互通区的绿色景观设计进行分 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通常导致动植物受胁迫或者死亡,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析,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法,能有效促进互通区绿色景观与周边自 或在植物体内积累,影响食物链上的生物,累及整个生态系统。 然环境的协调,不仅能满足自然环境保护的要求,还能促进自然环境的可 4 5凸显地域文化 路面雨水常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如矿物质、重金属、橡胶轮胎颗粒、有机 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互通作为高速公路连接沿线城市、集镇及其他道路的出人口,它是地方 地域文化很好的宣传窗口。石吉高速公路沿线民俗风情浓郁,人文景观资源 丰富。在互通景观设计中,对公路所在的区域文化进行提炼,形成特殊的景观 元素符号,将其运用到互通的造景中去。这样既增加了公路的文化内涵,提升 了公路景观品质,又宣扬了当地的人文特色,为当地的旅游业起到很好的宣 传作用。对于有鲜明地域特色(红砂岩)、客家文化、红色旅游背景的地方互通 内采用绿化和雕塑的形式,构成突出的主题景观。 (上接第110页) (1)基地以主人口景观序列轴线形成地块中心,并从北到 【1]曹怡春.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卟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09:157—159 【2】韩洋,付国坤高速公路互通区园林绿化设计及施工特点Ⅱ1_现代农业科技 2010,16:229-230 【3】付璐琳.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u】l黑龙江交通科技 2n10 11・21-22 之间均通过空中、地下和地面形成多层次的联系,形成互补、流动、连续的空 间体系。 南,由中心到周边逐渐展开,形成贯穿整个住宅区的景观序列,绿化序列。强 调全区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活动空间分 布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 (7)内外部关系完整性。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 络的建立,使各功能建筑体有机结合。 (8)巨大的社会效应和升值潜力。本项目所处的芜湖三山区中心位置和庞 大的规模,注定其必将成为l一山区的名片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同时作为 地产物业的建筑综合体,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自身也具有升值潜力。 4.2本建筑综合体与单功能物业比较 序 比较项 建筑综合体 复合性、适应性 一般在城市中心区域 多样化 较小 一般较大 较大 单一性 根据功能确定 一 较丈 相对较小 较小 单功能物业 1 功能 2 区位 3 建筑形式 4 投资风险 5 总投资 6 经济风险 (2)在兼顾整体性的同时强化组团规划的相对独立性,包括:功能、规模与 组团景观,既可以充分的享受到周围自然大景观的开阔,又有自己的相对比 较安静的私密空间。 (3)以环境建设为重点,以绿带、组团中心绿地及周边城市绿带等内容为 载体,点、线、面互为串联,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4)规划、建筑及景观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设计一条主要景观道路 于住宅区内,由人口广场形成住宅区的车行人口,形成了整个住宅区环通、便 捷、舒适、安全、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 (5)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前提下,各具有清晰的可识别性,单体建筑具有一 定的差异特征,尤其是资源分享尽量均好。 4规划设计优势 4 1总体优势 7 客 、来源 8 客户活动 具有自我寄生功能,部分来自于内部 全部来自于外部 体验式的 目的性的 较大综合体与单功能物业比较 客户综合使 9 用成本 较小 (1)高可达性。本项目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中心 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 (2)高密度、集约性。住宅高楼林立成为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大,昼夜人 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 (3)整体统一性。建筑风格统一,各个单体建筑相互配合、影响和联系,建 5结言 芜湖三山区政务中心c地块综合开发项目的各子项,在功能上的互补性 和实际生活中的互动性,使各子项互为配套、互为支持,最大程度地形成了资 筑群体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统一协调。 (4)功能复合性。可实现自身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运营体系,各功能之间 联系紧密,互为补充。 (5)土地使用均衡性。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 源,避免土地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功能。 (6)空间连续性。鉴于综合体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其在平面、立面和空间均 表现为连续性、统一性。其设计采用整体设计,内部建筑物风格统一。建筑体 (上接第113页) 施工全部完成。 4.3除险加固工程施工 源共享,从而使各项子功能有可能在综合体自身一体化价值平台上,对自身 的价值链实现全面超越。 参考文献 【1]赫菲;袁卓玛凯春河(彩电塔)地块整体规划设计科技资/ ̄-2013—05—23 【2】唐剑更新与再生——庐江县西门岗湾地块规划设计工程与建设 2012-10-15 本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安排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期间库水 (2)溢洪道砌石处理 溢洪道修建包括土方开挖,浆砌块石和钢筋砼工程。土方开挖采用人工 配合机械来完成。浆砌石采用坐浆与灌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勾缝时将缝填 位在放水口以上,周围修建围堰,来水全部从放水口排走,汛前溢洪道和坝体 (1)坝体加固 大坝加高培厚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坝面采用人工清坡,去除表 面草皮、腐殖土,清基厚度不小于30era。坡脚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 汽车转运弃土至弃渣场,运距约lkm。坝面填筑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土料天 塞饱满,并压抹平,做成平缝,勾缝后要进行养护,确保缝无掉灰、无裂纹。 (3)放水建筑物改造 放水建筑物改造包括放水涵洞、启闭设施及闸房的改造。包括土方开挖、 钢筋砼工程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土方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来完成。金属 结构设备安装应严格安装规范要求进行。 然含水量,当天然含水量超过规定时,采用晾晒和掺人干土法降低含水量,当 土料天然含水量小于规定时,进行加水处理。填土加固采用进占法铺料,由自 卸汽车和机动斗车运送至工作面,采用推土机摊铺、平整,做到随卸随平,填 土面应均衡上升,铺土厚度控制在25—30cm,压实机械采用2O吨振动碾,局部 死角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碾压施工须交错、搭接、连环套压或前进倒退压, 防止漏压、欠压,填土面应均衡上升。 5结语 丁家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确保下游防洪安全,而且还 对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健康发 展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