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来源:好走旅游网
环境科学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7.135

2017 NO.17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马红茹

(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 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渐加快,众多城市都普遍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诸如城市内涝、生态环境破坏、径流污染以及大量的雨水资源流失等。同时,伴随着城市硬地面的不断增加,类似于河湖水域生态空间逐渐被挤压、水循环动力下降、水质不达标以及流动不畅等问题越发严重。因此,强化对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体系的构建,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 河湖水系 保护 生态修复 措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TV213.4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b)-0135-02

及界碑等进行必要的设置与增补,以此来实现河道、湿地、湖泊、坑塘以及沟渠保护要求的不断强化,实现对某些开发活动影响天然河湖海绵体力度的有效控制,将其本身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如净化、滞留以及集蓄雨涝的功能。同时,将涉水生态敏感区确定下来,如饮用水水源地、稀有植物群落、湿地、河流水系以及部分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等,以城市总体的规划布局为依据,有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严格地按照生态敏感区自身具备的损害程度和完整程度,实现对其保护范围的科学界定,并且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提出来。

第三,隔离防护重要的区域。通过对城市岸坡工程水文情势和地质条件的科学分析,如湖泊和河流水系等,采用生态且安全的形式防护那些水深比较大、水利比较急湍且抗冲击性能不高的凹岸,还有极易受船航行波影响的崩岸地段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警示标志的设置,来实现对河湖水系安全的科学检测和管理。

第四,必要的监测和监控措施。将一些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海绵体的有力保护,必要时可以多布设一些监控断面,以此将监控位置、信息以及方案要求明确提出来,对保护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通过对漏洞的及时检测与弥补,将海绵体得以运行的基本信息有效地收集并积累起来,以此来极大地促进保护水平的显著有效提高。2.2 受损河湖水域海绵体的大力修复

第一,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的重建。在将现有从城市河湖水系基本情况都全部了解的情况下,实现对防洪与排涝安全的极大满足,通过采取生态化的措施来实现对已经渠化河道、衬砌河床以及刚性护岸护坡的科学改造;通过亲水设施的适当建设,以此将极具亲水功能的生态景观河道构筑起来,以此来实现对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极大改造,如亲水平台、码头、步道以及滨水广场等。

第二,河湖水系的大力恢复。实现原有排水沟渠管护范围、长度以及数量的恢复,从那些被侵占的河湖滩地中退出来,并且将部分阻断水流连通或者被废弃的闸坝设施拆除,实现对河湖水系滨水带自然状态与生态功能的极大恢复,将河湖水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蓄水、水体的净化、自然渗透、滞留以及生态景观的作用等。

(下转137页)

1 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便是把水当作主线,侧重于在规划和建设城市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由于河湖水系和湿地坑塘所引发的严重水域萎缩、内涝和面源污染加剧的问题等,以此来实现对水良性循环的维护和城市生态安全的保护,以此城市的最终目标——绿色生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强化对河湖水系健康的维持非常有必要。

(1)河湖水系是城市海绵体得以完整构成的重要框架结

构,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各个系统串联起来,以此促进海.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绵城市的完整形成,如城市小区、道路、绿地以及建筑等。

(2)河湖水系是城市雨洪水径流得以实现囤蓄、排放以及循环利用的主要路径与场所,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地表水的汇流和地下径流的循环利用,其本身具备非常鲜明的吐纳快速和调蓄容量非常大的特点,是海绵城市各项基本功能实现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如: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循环利用以及排放等。

(3)科学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河湖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水安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重要途径,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便是确保城市河湖水系的完整健康、水流的畅通、生态的多样性以及水质的良好,同时也是建设的重要的保障和目标。

2 河湖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

2.1 现有河湖水域海绵体的有效保护

第一,科学管控城市河湖水域的空间。以城市水系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为依据,将自然水域的规模、边界以及范围准确地明确下来,如湿地、湖泊、坑塘、河道以及沟渠等;以水工程管理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法律法规为依据,实现对管理和保护范围的科学划定;针对海绵城市的相关管理规定,提出海绵体长度、宽度、植被、容积以及水生生境的保护要求;促进管护范围确权划界的持续有效推进,避免建设活动对于城市海绵体的破坏,如填埋、城市蓝线内水域的占用等。

第二,通过确权划界保护涉水敏感区。将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确权划界,将界桩、警示牌以及界碑的大体位置和数量分别确定下来;在相关管理要求的约束下,对界桩、警示牌以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35

环境科学

产生的酸性气体能够将硫磺回收,满足含氨量较少污水的实际处理要求。而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中若采用高级氧化方法,像超临界水氧化法、湿式空气氧化法等,能够对含硫污水进行针对性处理,实现有机污水可生化性。同时,也需要注重生物除硫法的合理使用,提高氧化速率。3.2 加强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科学处理

结合石油化工污水中所含有机物的实际状况,从毒性及可生化性角度进行合理分类,能够分为:无毒、可生化性的有机物;无毒、难降解的有机物;有毒、低浓度可降解的有机物;有毒、难降解的有机物。为了对高浓度石油化工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高效处理,应注重厌氧-好氧组合工艺的有效使用。厌氧处理工艺在高浓度有机污水使用中作用效果良好,能够满足低浓度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在这种处理工艺的支持下,能够实现能量回收。但在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中,由于污水量较大,应注重厌氧与好氧工艺的共同配合使用,对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处理,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应根据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重视高级氧化-生化组合工艺使用,促使污染物完全无机化。3.3 注重污水深度处理及回收再利用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要求,应注重污水深度处理方式使用,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应用于日常的杂用水、循环冷却水等。具体操作中开展石油化工污水水质调查工作,对不同类型的污水进行分类,确保污水深度齿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生化-过滤-杀菌”处理工艺及“预处

2017 NO.17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的导电率,满足回收再利用标准要求。因此,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未来发展中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概况,选择科学的污水处理工艺增强污水深度处理效果,实现污水回收再利用。

4 结语

当前形势下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需要企业及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够注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使用,分析该技术的应用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实际应用范围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石油化工生产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应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状况,运用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水资源污染问题,并重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促使石油化工生产中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阳天海.试论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石河子

科技,2015(4):25-26.

[2] 郑建峰.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J].中国建材

科技,2015(5):38-39.

[3] 马丽娟.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

代盐化工,2016(6):26-27.

[4] 吕善虎,李建军.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

发展趋势探析[J].化工管理,2017(7):139.

[5] 雷才金,毛泽华.浅谈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

展[J].化工管理,2017(6).

理-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工艺”,提高经过处理后污水.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上接135页)

第三,实现对严重污染水体的修复。本身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减少、内源污染治理以及外源污染截导的原则,通过治理力度的增加,来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尽快修复。在控源截污工程的帮助下实现对陆域污染物的有效拦截;采取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水源涵养和水域自净能力的显著有效提高,如人工湿地、水生物的人工种植、河滩地的自然恢复以及生态浮岛等;通过综合整治入河的排污口,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以此促进入河污染量的极大削减,并且通过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治理,正常发挥“城市之肾”的功能。

第四,小流域治理城市清洁。以城市雨水回流特征为依据,以小流域为单位治理城市的清洁,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实现城市面源污染的极大削减、水质的净化以及环境的美化,如收集和存储雨水、建设雨水花园以及营造在水景观等;在延滞形成径流时间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极端天气、涵养水源以及利用雨洪资源等。2.3 城市河湖水系海绵体的适度拓建

以城市规划和水利建设的要求为依据,对城市的空间布局、河道、蓄水能力、水文情势以及沟渠水系过流等进行客观分析,通过采取堆积物和河道底泥清除、沟渠宽度扩大等趋势,实现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如过流蓄水能力严重不足等,以此来实现对河流承泄和集蓄水能力的显著增加;在整治河道工程的基础上,借助拓宽沟渠、清除河湖堆积物以及建设生态缓冲带等方式,再确保流入河口滩地湿地功能的极大恢复。

3 结语

海绵城市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将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以此来合理地利用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确保城市可以如海绵一般,把自然灾害对环境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与改善。文章从现有河湖水域海绵体的有效保护、受损河湖水域海绵体的大力修复以及城市河湖水系海绵体的适度拓建等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郑岩.江苏制定建设海绵城市五条重点措施[J].政策瞭

望,2016(1).

[2] 王晓红,张艳春,张萍.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

生态修复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6(1):72-74.

[3] 王芳,刘小梅.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6):1-4.

[4] 姜德文.城市内涝防治的生态保护对策[J].风景园林,

2013(5):21-23.

[5] 游洋.徐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J].江苏水利,2013

(11):50.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