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之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之研究》实施方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之研究》实施方案----6f1fcbb9-6ea5-11ec-a778-7cb59b590d7d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之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背景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也相应增加。一些学生开始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两级分化现象开始萌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一个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草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重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家庭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技能、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传统的作业中,大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仍然是n教科书或相关练习本。这种练习形式单一,基本上是例题的复制,而学生的作业则是个人操作或机械模仿。学生们被分配相同的家庭作业。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家庭作业缺乏挑战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家庭作业中的错误太多,这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尖子生“吃得好”,中学生“吃得饱”,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吃得好”。家庭作业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努力让每个学生成功地适应自己的家庭作业,获得轻松、快乐、满意的心理体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应该面向所有人。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作业实践的深度、广度和进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差异,从而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消除自身的弱点,善于挽回损失,坚持差异理论,找到合适的学生

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人人能学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3)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在网络、报刊上十分普遍,相关研究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顾淑萍在《分层操作与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中指出,实施分层操作后,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表明,分层操作和分层评价实验在培养优秀和辅助差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分层作业和分层评价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独立和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刘静娇老师探索了几个简单的分层作业设计技巧:修改数字表示层、隐藏数字表示层、巧妙地改变图形表示层、增加条件表示层、减少条件表示层、,这些家庭作业的分层设计技巧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在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两班程度相同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统一教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成绩远优于对照班。(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生能力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广泛迁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妥善解决问题,既能满足尖子生的求知欲,又能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实现教学的基础

本要求是课堂教学本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一个矛盾。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加深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理论依据

(1) 分层作业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受试者为两个同学历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控制类采用传统的方法。在实验课上,老师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个别地对待个别问题。在控制班,老师要求全班学生,但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特殊对待。一个学期后,两个班接受了相同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成绩远好于对照班。因此,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一刀切”的家庭作业太难或太容易,缺乏水平,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分层作业的实施也有利于学生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获得轻松、愉快、满意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依据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我们从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看,是由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数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分层练习就是把难易程度不一,联系又非常紧密的习题放在一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概念的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适合各类学生的不同作业,使各级学生都能学习。分层作业的设计符合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趋势,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与学的智慧

慧。在教学中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努力探讨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一种分层作业模式,最大限度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四、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教师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作业的层次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作业训练,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通过研究,可以丰富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方式,建立适合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教学模式。5、 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计算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2)小学数学统计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3)小学数学空间图形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六、研究方法和步骤1、具体研究方法: (1) 调查方法——使用书面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并为教师和学生举办研讨会。 (2)行动研究法―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高假设,在实践中逐步发现在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3) 案例研究法——对一些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并用大量案例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2.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4月-6月):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分层作业设计的学习,以及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 实践探索阶段(7月至11月)

①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作业现状,确定研究重点。②开展阶段性研究子课题的行动研究。(3)实验的总结阶段(11月-12月)

① 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② 整理实验数据,形成经验和结果。③ 声明和结论。7、 保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并在研究时间,硬件等方面给予保证。

(2) 每个学期,每个研究小组的成员都会进行实验课讨论活动。(3) 每月举行研究组成员的实验讨论、交流和总结报告。8、 分工

负责人:男,202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数学学科,1-6年级均有数学教学经验,多次获市区级教学成绩奖。负责课题日常工作管理负责实施;“小学数学空间图形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成员:

女,2022年8月开始工作,教学能力突出。负责“小学数学计算习题分层设计实践研究”的实施

亓一诺女,2002年8月参加工作,任教数学学科期间成绩突出,

负责实施“小学数学统计演练分层设计研究”,参加2022年8月工作的女性主要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扎实,成绩优秀,愿意学习。负责活动记录、数据收集和整理等。九、成果表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教师的观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完成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论文集和实验报告。十、参考资料

1.刘春生:《让学生爱作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2年。孔启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版》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小学数学杂志社 4.曹培英:《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曹培英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