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桃花源记复习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拼毅力、强能力,决胜中考!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主备: 杨芳芳 审核: 日期: 2014 年 月 日 第 周 班级: 姓名: 小组长:

课题:桃花源记(1课时)

【学习目标】

1.弄清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试题类型和出题趋势。 2.梳理清楚《桃花源记》的主要知识点和考查点。 3.通过复习,巩固、提高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课前检查】

(提示:以上任务课代表在下发《设计》时强调并组织完成,限时20分,先复习原文及注释。)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渔人甚异之\\属引凄异 .... C.处处志之\\必先苦其心志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考纲要求】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初步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要点梳理】

1.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2.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第 1 页 共 4 页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拼毅力、强能力,决胜中考!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题型展示】(2009年广东省中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9.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11.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模拟训练】

第 2 页 共 4 页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拼毅力、强能力,决胜中考!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3.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课堂小结】

用思维导图,归纳《桃花源记》中的重点知识。比如文学常识,重点实词,内容主旨,易错知识等。(写在第四页)

【巩固练习】

见《中考宝典》第87--88页

第 3 页 共 4 页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拼毅力、强能力,决胜中考!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