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国务院以国函(2012]194号正 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年)》,《规划》中明确的“五大战略定位”能 年份 表1 河南省人力资源(15~64岁人口)近期状况 总人口(万 人力资源数 人力资源占总 总人口发展 人力资源发 全国人力资源占 人) (万人) 人口比重(%) 速度(%) 展速度(%) 总人口比重(%) 9820 9869 9967 10489 否有效建立.关键在于中原经济区能否把 人口包袱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 2006 2007 2009 2Ol1 6990 7111 7166 7596 71.18% 72.05% 71.89 % 72.42% lOO.OO% lOO.5O% 1O1.50% lO6.81% lOO.OO% lO1.73% 1O2.52% lO8.67% 71.32% 72.53% 73.05% 74.43% 要推动力 河南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省 区.在此背景下运用SWOT对河南人力 资源分析.提出人才总需求 源:SWOT 2o13 10601 7660 72.26% lO7.95% lO9-59% 73.92%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河南:人力资 富的人力资源、充裕的劳动力。 )教育投入现状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以国函 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精尖人才:区域结构内 表现出郑州人才多.中小城市人才少。 (三)人才开发体制与创新创造的要 求不相称 由表2所示.河南教育经费投入逐年 (2012]194号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上涨.与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差距逐渐缩小 (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 二、河南省人力资源劣势分析(Weak. 原经济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涵盖5 ness) 省的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的经济区 域,地理位置重要,经济总量大。涉及人口 人才引进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未全面 实行放开准入制度.存在社保异地不对 (一)城乡分布中,农村人力资源比重大 接、户籍管理的地方性保护问题:人才选 唯学历、唯职称、唯身份的传统用 2o13年.河南省城镇总人口4643万 拔保守,1.7亿。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战略 人.乡村总入口5958万人.城乡人口比例 人模式.阻碍吸引多类型人才;人才激励 意义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省 为72.93:100.即城市人口总量只有农村 缺乏绩效管理机制.未能全面与个人贡献 区,既有人力资源优势和劣势.也面临着 人口总量的72.93%.农村入口总量占总 大小关联。收入分配制度有待调整。各种 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口的56.20%。同期,全国城镇总人口 制度性障碍束缚了人才的gI进与流动.导 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分析 73111万人.乡村总人口62961万人。全国 致河南整体人才发展水平低。 (Strengths) 农村人口占总入口比例为46.27%。可见 (四)就业分布中,第一产业仍然是就 f一 人力资源总量大 河南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全 业的主渠道 、2006年年末河南省总人口数9820万 国水平近10% (二)人才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协调 2013年.河南省从业人口第一产业 人,人力资源数6990万人。2013年年末全 占40.13%.第二产业占31.86%.第三产业 省总人口10601万人.人力资源数7660万 发展的要求不相称 占28.1%.第一产业仍是河南人力资源就 人。各年份人力资源发展速度要高于总人口 中原经济区的逐步发展.使得河南人 业的主渠道 同期.全国从业人口的分布 发展速度1- ̄A(见表1所示)。河南人力资 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性问题日显突出。高等 结构分别为31.40%,30.10%.38.50%。河南 源存量丰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庞大 的劳动力市场。较于早发展起来的珠三角、 院校专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专业普遍:人才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所占的比 能力、素质、学历结构不合理,缺乏能真正 例高出全国近9‰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 表2河南教育经费投入与全国对比情况统计 年份 全国教育经 全国GDP 全国教育经 河南教育经 河南GDP 河南教育经 占比之差 费(亿元) (亿元) 费占比(%) 费(亿元) (亿元) 费占比(%) 27695.97 534.123.OO 23869.29 484.123.50 长三角等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生活成本低. 人力资源成本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 (二)青壮年占人力资源总量较大比例 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 占21.1%.15"--64岁入口占69.8%.65岁及以 上人口占9.1%。其中,15"-44岁(青壮年)占 2O12 2011 5.19% 4.93% 1474.32 1182.14 29.599.31 26,931.03 4.98% 4.39% O.20% 0.54% 人力资源60.32%;45 ̄54岁(中年)占比 22.2%;55"--64岁(老年)占比17.46%。青壮年 占人力资源总量较大比例.为河南供应丰 2010 2009 2008 19561.85 408.903.00 16502.71 345,629.20 14500.74 316,751.70 4.78% 4.77% 4.58% 911.12 763l35 656.15 23,092.36 19.480.46 18.O18.53 3.95% 3.92% 3.64% 0.84% O.86% 0.94% 108 ̄2015年18111(6月】 CHINA COLLECTIVE ECoN0MY 表3河南省人力资源产业分布 年份 身人才独有性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存在 从业人口总数(万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总 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总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总 较大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经验值 人) 数(万人) 数(万人) 数(万人) 2009 5949 2765 1675 1509 2010 6042 2712 1753 1577 2011 6198 2670 1853 1675 2012 6288 2628 1919 1740 2013 6387 2563 2035 1789 表4 2007~2013年河南省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 年份 教育程度(%) 大专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未上过学 2007 4.1 12.7 48.7 27.1 7.4 2009 4.9 13.0 49.6 25.7 6.8 2011 7.5 15_3 44.4 26.9 5 9 2013 7.4 l4.6 45.5 26.8 5.7 表5 2013年河南省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全国水平对比(%) 大专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未上过学 r 河南省 7.4 14.6 45.5 26.8 5.7 全国 11.3 16.5 40.8 26.4 5.0 表6河南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相关情况统计 年份 河南普通高等学校 诃南总人 占河南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全国总人 占全国人口 占比 在校生数(万人) 口(万人) 口比例(%) 在校生数(TJ人) 口(万人) 比例(%) 之差 2013 161.83 10601 1.53 2468.07 136072 1.81 O.29 2012 155.90 10543 1.48 2391.32 135404 1.77 O.29 2011 150.O1 10489 1.43 23O8.51 134735 1.71 0.28 2010 145.67 10437 1.40 2231.79 134091 1.66 0.27 2009 136.88 9967 137 2144.66 133450 1.61 O.23 在三个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10%.河南 的战略合作协议:5月22日。省政府金融 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低.就业拉动作 办、工行省分行、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用薄弱 共同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原经济 (五)受教育程度 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省人社厅通过建立 综合表4、5所示。河南省6岁以上人口 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为下岗职工、失业 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大多数人口仅受到 人员、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基 初中以下教育.受教育程度较低。同期与全 本生活保障,多方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相比.受到大专以上教育的低4个百分 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为广纳良才提供有效 点。高中教育程度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的制度保障 (六)人才培养 (二)区域品牌效应扩大就业 河南高等院校规模小,综合效益低。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充分利用铁路、 如表6所示.河南2009~2013年普通高校 航空、公路等交通优势,积极发挥交通枢 在校生数量.无论是绝对量还是占当地人 纽的地理位置.将现有市场延伸至国内、 口的比率都呈上升趋势.但增速缓慢.与 美洲、欧洲等地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 全国占比差距未能减小。 现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满足外界对于 三、河南人力资源发展的机会(Oppor- 粮食的多样化需求。借区域品牌效应和影 tunity) 响稳固强农大省.以此带动工业和服务业 (一)政府政策扶持 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就业增倍效应。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 四、河南人力资源iiii'll ̄的挑战(Threats)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 (一)中原经济区人才的独有性 [2011]32号)对中原经济区做了重要部署, 中原经济区因地处全国中心地带.与 2012年5月。先后有8个国家部委、中央单 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比.因 位与省政府签订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主题 政府扶持、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的不同,自 得中原经济区借鉴.但目前适合中原经济 区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尚未形成 (二 )区域闯人才竞争激烈 东部沿海、西部大开发的提出优先于 中原经济区.凭借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自身区 域特点.通过投入优厚的物资待遇和优越的 工作环境.聚集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导致各 区域人才聚集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中原经 济区吸引人才实为难上加难.无疑为中原经 济区提供了竞争激烈的人才外部环境 (三)人力资源外流 长期以来.河南在实现经济发展中过 分强调物质、货币和商品资本.忽略人力 资本.难以为人力资源提供足够好的人才 环境,导致大量知识分子、高级人才、农村 剩余青壮年劳动力流至优先发展的经济 区域,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五、中原经济区人才的总体需求 《规划》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五大 战略定位。其中三大战略为:国家重要的 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 济增长板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 地的建设离不开职业农民。中原经济区应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总量大、青年比例大的 优势.利用国家及省相关政策导向.转农 村人力资源为职业农民。这类职业农民是 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精的新型农民,掌握 农业专业技能.具有文化基础和发展潜 力.能起到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有助于发 展生态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关键在于 创新型血液的注入。在教育投入比例逐 年上涨的基础上.面对区域之间激烈竞 争.有效利用国家对于中部崛起战略的 帮扶政策.加大激励引进力度,集聚各类 创新人才和核心人才。这类创新型人才 一定是重点领域紧缺的.无论是对信息 工程、生物材料、能源资源方面,还是交 通运输、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方面,他们 都有助于中原经济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和经济转型。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大力培 养复合型文化人才.他们可以是艺术家也 可以是管理学家.更可以是大学老师.作 为中原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蒋桂芳.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现状、问 题与对策m-郑州航空管理学报,2011(1o).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中国集体经济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