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5月2日,杨君(医生)下楼取邮件,在楼梯里看见一位老人田某(心脏支架)吸烟,劝阻并发生口角,然后被物业拉开,随后老人死在物业办公室。杨君被死者家属起诉到金水区索赔四十万元,金水法院驳回了死者家属的请求,金水法院为了公平起见,杨君应酌情向死者家属赔1.5万元。田某家属上诉,2018年1月23日郑州中院撤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驳回田某诉讼40万的请求,驳回金水法院公平原则,酌情向死者家属赔1.5万的请求,并招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说明这一情况。
结合上述材料,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越规是为过,正义当高扬
近日,郑州一位医生劝阻老人不要在电梯中吸烟。口角后,老人突然过逝,被其家属索赔四十万元。金水法院驳回过逝者家属的申诉,但为共平起见,仍判决医生赔偿1.5万元。最后郑州中院撤销金水区法院的判决,判决医生不必赔偿。我认为,郑州中院判决是正确的。见义勇为,弘扬正能量;越规是为过,正义当高扬。
老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已是违规,医生阻止是维规守则,不应向赔偿。医生维护法规尊严,善意劝阻老人别损害公共利益,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正义行为,因此,得到郑州中法支持,正义得以维护,金水法院的判决很明显受到感情因素影响。中院的判决足以说明,社会需要维护法规尊严的正义行为,避免因误判而引发的集体意识冷漠,这是对遵法行为的高扬,对越规行为的惩戒,重大局,值得点赞。
越规破坏公共环境应当受惩。柏拉图说:“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若是人们越规违法,那么就是忽略了先辈开创的文明,使社会倒退到蛮荒。老人在电梯场所吸烟,难道他不知道错吗?不,他知道。可能是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时难改,情有可原;可他为一己之私越过规则红线,过而不改。也许他认为,能把我怎样?我是老人。由于这种心理作祟,导致事件发生。公共场合吸烟害人害己,老人过逝令人同情,越规代价着实惨重,切莫道德绑架,警钟长鸣。
维护规则却险被索赔,事件暴露许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正义者的维权行为呢?从老人角度说,作为历经风霜的老者,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在私利与公共利益的冲突面前,应接受劝阻,虚心承认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否则是自律严重缺失。因此,完善国民
教育中的敬畏规则教育日益急迫,应尽早提上日程。其次,金水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受到情感的影响,做出错误判决,险使正义受损,见义勇为者蒙冤,令有识之士心寒,这种对法律亵渎的行为值得警惕。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保证执法者护法,维护法律的公正;引导人们遵法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对公民护法者给予奖励,弘扬正义。
韩非云:“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执法不畏权贵,更不应损害公众利益,金水法院的判决让人深切感到,依法治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遵守法规人人有责,法官更不应另外。你判决的案件能否经得起考量,不仅决定个人素质,更关乎社会正义。
然而,遵守规则并不是墨守成规,特殊情况,应灵活把握。但越规是为罪,遵法当高扬;学法懂法要趁早,违法必受惩;愿所有人都尊法守法,共创和谐社会。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一则时事新闻,事情的大致经过是,医生杨君劝阻老人田某吸烟,田某死亡,田某家人将杨君告上法庭,法院驳回田某家人的诉讼。本题可多角度立意。
从杨君的角度来看,他劝阻老人的做法没有错,但与老人发生口角致使事件升级应引起反思,据此可立意为:维护公德人人有责,做好事也要讲方法等。
从田某家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不顾事实真相,没有是非观念,不能理智处理老人死亡事件,有搅乱社会秩序之嫌,据此可立意为:不能因亲情而忽视道义,做事要理智等。
从法院的角度来看,最后的判决维护了正义之举,维护了社会正常的秩序,应提倡,据此可立意为:用法律的武器为正义保驾护航等。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就是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标题】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