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汉滨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2011版的学习,从市教研员李老师的透析分析和兄弟学校同仁们在一起交流探讨,让我更加了解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仅是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不再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形式,更是对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一种挑战,一种创新,一种重大改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本次的学习,本人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李岚清同志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入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使学生更富有知识,更聪明,更高尚。其二是“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课标修订的基本框架,转变课堂教学
1、双基到四基的变化,明确教什么
所谓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让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使之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美,发现数学的奥妙。
2、两能到四能的变化,明确如何教
所谓四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更应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发展思维。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原想问题,会想问题”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平均分》、《找规律》等问题的教学价值取向。
总之,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建立健全的学习评价机制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快乐学习。
新课程改革,让我明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经验与客观事实出发,明确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2012年7月2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