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兰 英国 美国 英国 俄国 美国 法国 流相吸,反向电流排斥。 1826年,发现通电导线受到磁场力的规律,即安培力。 提出了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 1895年,发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即洛伦兹力。 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932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1831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电场和磁场及场线的概念 提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834年,总结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即楞次定律。 1835年,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 亚当斯、勒维耶 英国、法国 伽勒 机 械 波 惠更斯 多普勒 德国 荷兰 奥地利 专题 科学家 布朗 国籍 英国 主要贡献 1827年,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克劳修斯 热 学 开尔文 英国 德国 1850年,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1)1951年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2)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光 学 电 磁 波 赫兹 贝克勒尔 汤姆生 德国 法国 英国 托马斯 •杨 菲涅尔、泊松 麦克斯韦 英国 法国 英国 成功的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887年,利用电火花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该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1897年,发现电子,表明原子是可分的。 1900年,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普朗克 德国 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物理学进入了量子世界。 (1)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爱因斯坦 美国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原 子 物 理 卢瑟福 英国 康普顿 美国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1922年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入射波长的成分,称为康普顿效应。 1911年,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计算出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存在中子。 玻尔 德布罗意 查德威克 安德森 约里奥-居里夫妇
丹麦 法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1913年,提出原子能级结构假说。 1924年,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即物质波。 1932年,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 1934年,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