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外类文阅读。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ó)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
——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②常斫之 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嫦娥为什么变成了“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有一人”指的是________。
[4]短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月桂的神奇?请你用“ ”画出来。
[5]仿照“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介绍一下自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ì)地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③,乃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④之,又不得。瞋(chēn)甚⑤,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掷地:扔到地上。③圆转未止:旋转不停。④蹍:踩。⑤瞋甚:愤怒至极。⑥啮:咬。
[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
箸(______) 屐(______) A.筷子 B.木鞋
[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屐齿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3](整体感知)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
[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冕求学(节选)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 7
(1)牧牛陇上_________ (2)窃入学舍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 (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 (3)冀复得兔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学 奕①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④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⑦。虽与之俱⑧学,弗若之矣。为⑨是⑩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奕:下棋。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②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 ③诲:教,教导。 ④其:其中。 ⑤鸿鹄:天鹅。 ⑥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⑦之:这里指代鸿鹄。 ⑧俱:一起。 ⑨为:同“谓”,认为。 ⑩是:这个人。 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
2.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另一个 ,结果 。
3.“奕秋诲二人”,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3 / 7
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词语。
曰:_____故:_____ 溺:_____为: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陪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父适他往。(_____)
①合适。 ②恰好。 ③舒适。 (2)客有问,则谨答之。(_____)
①恭敬。 ②慎重。 ③小心。
[2]客人来访,孩子是怎样做的?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客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上座:_________________ 客有问:_________________ 客去:___________________ 客所言: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过是溪(____)
A.这 B.正确 C.名字叫“是” (2)太白感其意(____) A.被她的意志感动 B.明白了她的意思 C.感谢她的语意
(3)还卒业(____) A.还是结束了学习 B.回去完成了学业 C.还是完成了学业
[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 7
(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外阅读。
獐(zhānɡ)与鹿
王雱(pānɡ)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1]“王雱数岁时”中的“数”的读音是_____,“数岁”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何者是獐”中的“何者”的意思是( )。 A.为什么 B.哪一个 C.哪个人
[3]王雱____(A.认识 B.不认识)獐和鹿,这从文中“_________”可以知道。
[4]请写出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客大奇之”,你认为客“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②竽:乐器名。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说:同“悦”,高兴。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______________
[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
5 / 7
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 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小古文《女娲补天》,完成练习。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根据意思找出小古文中的相关词语。
(___________):善良的人民。 (___________):凶猛的禽鸟。
(___________):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___________):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
[2]课文第一小节中与小古文中“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意思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能概括课文3、4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6 / 7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