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囊萤:_________________ 恭勤: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小考场。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 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调音师

(4)好朋友,牵牵手。

1 / 7

3.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各题。

___________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③供,乃引绳(ɡēnɡ)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揉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多。③暇:空闲。 [1]文中“未有人民”的“未”是什么意思?( ) A.未来 B.还没有 C.未知 D.为

[2]“乃引绳于泥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 ) A.于是她就引导绳子到泥浆中。 B.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C.于是她在泥浆中找到绳子。 D.她竟然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

[3]为古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4. 读文回答问题。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1]按原文填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pǔ) 囊萤(nánɡ) 金晖(huī) 刘禹锡( yǔ ) B.洛阳(luò) 韩愈( yú ) 胆怯(què) 陶渊明(yuān)

C.萤火(yínɡ) 曝晒( pù ) 光晕(yùn) 范仲淹(zhònɡ) D.绽放(zhàn) 炫耀(xiàn) 涉水(shè) 龚自珍(ɡōnɡ)

2 / 7

[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请写出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囊萤:______________ 恭勤:______________

[5]《囊萤夜读》中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当有人请教我们学习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送他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听到同学说“自己基础差,怎么也跟不上了”,我们可以跟他说“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 A.离开 B.放弃 C.不要

[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刚才 B.正在 C.开始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何不/试之以足 D.私拟作/群鹤舞空

[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3 / 7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 [3]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 ②遽契其舟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其子曰:“不筑③,必将有盗④。”其邻人之父亦云⑤。暮⑥而果大亡其财,其家⑦甚智⑧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坏:毁坏,损坏。③筑:修补。④盗:小偷。⑤亦云:也这样说。⑥暮:晚上。⑦家:指这家人。⑧智:认为……聪明。 [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坏了墙壁。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

[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 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8.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 A.正在 B.方向 C.相当

4 / 7

以此戒之(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衔”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4]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练习。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争:____________________ 触:____________________折: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①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②,山缀榜末③,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④,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⑤更在孙山外⑥。”

(注释)①赴举:赶去科举考试。②失意:指未录取。③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④得失:成功与失败。⑤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⑥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5 / 7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

[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

12.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鸡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①。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②。 注释:①雏:小鸡。②异:不同。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它的。 (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____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____”画出来。

[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

1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②,天雨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⑤。”其邻人之父亦云⑥。暮⑦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富人:富裕的人。③坏:毁坏,损坏。④筑:修补。⑤盗:偷盗。⑥亦云:也这样说。⑦暮:晚上。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家/甚智其/子。 B.其家/甚智/其子。 C.其家甚/智/其子。 D.其/家甚/智其子。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如果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C.这个富人家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 钱财。 D.偷盗之人是富人的邻居。

6 / 7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人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家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14.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字或词语意思。

尝:_______________ 依然:_____________ [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 (1)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__) (2)人问之。(___________) (3)取之。(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