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10lNALITIES 第28卷第4期口2006年7月 VOL.28 NO.4口JUL.2006 (PhiI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人类学家郑元者教授 口徐杰舜,杨莹雪 [中图分类号] K8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2—3887(2006)04—0001—01 囝 元成教者就至教。今授他。在于19文9189艺6年4学破年、格当10晋代月升人1为类9副学日教出、美授生学。在2、0艺浙00术江年人省破类乐格学清晋与市升民,为1间9教9文4授学年,等毕20学0业1科于年领复任域旦博均大士有学生重,导获要师博的。士影现学响任位,并复,且留旦卓校大任学有 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含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学位分委员会、教 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2年入选中 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 二十余年来郑教授在美学与艺术人类学的跨学科性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图腾美学、艺术起源学以及 艺术人类学与当代人类学美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上有诸多开拓,提出了“历史优先性原则”、艺术起源的“问题 环”、文艺学与人类学、美学研究的情境观念、原始问题、实验性写作等一系列富于原创性的学术命题。他立 足于本土化的现代性追求这一学术总目标,试图通过对艺术起源学的系统建构、全球化时代人类艺术和审美 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审检、诗化人生与美学亲证之间的历史关联、艺术人类学与知识重构等诸多问题的 思考,在中国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艺术人类学等学术新领域对相关学科进行反思与重构,寻求学科的生长 点,努力摆脱学界以往那种过于依赖或复述西方美学和西方人类学话语的学术路数,把中国美学和艺术人类 学研究引入一个不断走向反思、走向实验性写作的话语系统和世界性对话系统,为当代人类美学和艺术人类 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郑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图腾美学与现代人类》、《艺术之根:艺术起源学引论》、《美学观礼》、《美学 心韵》、《美学与艺术人类学论集》、《文学理论精读》、《大学名师讲课实录・新美学讲演录》等,主编《文化与艺 术人类学译丛》、盼当代人类学美学论丛》等,主要译著有《神圣的饥饿:作为文化系统的食人俗》、《数字人类 学》和《民族音乐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并完成“本土化的现代性追求:中国艺术人类学导 论”、“艺术人类学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人类学美学学科建设”、“中国图腾艺术史论”、“人类学本土化运动 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等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华夏英才基 金项目等。 另外。郑教授在复旦大学领衔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艺术人类学博士点,为艺术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他在文艺学专业、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民俗学专业培养了大批硕士生、博士 生、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和进修生。曾应邀赴韩国、新加坡等国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学。 鉴于郑教授在美学、艺术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突出成就,他还兼任不少重要的学术、社会职务,如中国艺 术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委员 会主任委员、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评论》(丛刊)主编等。■ 收稿日期:2006—04一O1 [责任编辑 秦红增] [责任校对 黄世杰] [作者简介] 徐杰舜(1943~),男,浙江余姚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南 宁,邮编:530006;杨莹雪(1982~),女,四川南充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2005级硕士生。上海,邮 编:200433。 GxMY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