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6期
大米乳酸发酵饮料是利用大米中的淀粉先经糖化发酵,再经乳酸发酵制取的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风味俱佳,并具有一定医疗保健功能的饮品,对清理肠道毒物,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抵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大米通过乳酸菌的发酵,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是大米深加工发展的又一新方向。
一、配方
1.大米乳酸发酵
大米汁(大米粉和水的比为1∶5)69%、麦芽汁(麦芽和水的比为1∶5)30%、乳酸菌种1%~3%。
2.乳酸饮料配制
大米酵汁30%、苹果汁10%、白糖5%~10%、海藻酸钠0.15%~0.40%、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水适量。二、制作工艺要点
1.选料
原料以大米为主料,选择新鲜、无霉变的优质大米或碎米,粉碎成细粒或粗粉状。为了使糖化效果更好,还需加入麦芽。
2.蒸煮
大米发酵生产饮料需经糖化,而糖化前需对原料进行蒸煮糊化,将原料与水按1:5的比例调匀,常压蒸煮1小时,然后冷却备用。
3.制麦芽汁
麦芽汁的制作按物料与水1∶5的比例浸渍,浸渍温度为50~60 ℃,浸渍时间约1小时。
4.糖化
待大米醪料温降到50 ℃左右,加糖化酶和麦芽汁搅拌均匀进行糖化。糖化酶一般按发酵醪的1%添加,麦芽汁则按原料重量的30%加入。糖化时间视糖化液浓度和酶制剂的活力以及糖化温度而定,糖化温度在60~65 ℃范围内进行,糖化在3~4小时内即可完成。糖化醪的糖度应达到10%左右。
5.乳酸菌菌种培养
选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菌株。在制作培养基时,将pH值控制在4~5,以大米汁、麦芽汁各半,再加入2%的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或大米汁、牛奶、麦芽汁按比例
6:2:2作液体培养基,都需经120 ℃、15~20分钟灭菌,冷却至40 ℃左右备用。将乳酸菌的菌种斜面接入液体试管中培养,培养液呈凝乳状后,转入500毫升三角瓶培养,再换入5 000毫升大三角瓶培养,然后接入一级种子罐,最后接入二级种子罐培养,既可作为种子液接种发酵
生产。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菌种的最适培养温度约在40~43 ℃,保温发酵4小时左右,接种量一般在1%~3%。
6.前发酵
糖化醪经60目网筛过滤后,调糖度在10%以上时,按照糖化醪重量的5%~8%加入乳酸菌种子液。据实验证明,如果起始发酵乳酸菌种子液加量少于6%,由于糖化醪糖度低,发酵缓慢,易遭杂菌污染而报废。前发酵温度应控制在40~43 ℃,发酵时间70~80小时,pH降至4左右,外观呈凝乳状即可转入后发酵。后发酵改在4~5 ℃环境下进行。发酵时间15~30天。以利于发酵液的澄清和提高成品风味。一般来说,前发酵以产乳酸为主,后发酵以生香为主。
7.过滤
由于后发酵在低温下发酵时间长,发酵缸底部沉淀物较多,需经过滤除沉渣。为使过滤液清澈透明,可采用棉饼过滤机进行过滤。
8.调配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消耗了大量糖分,同时产生了大量乳酸等有机物,因此,滤液的甜度低,酸度大,不适应广大消费者的口味,需要对发酵滤液降低酸度,增加甜度,加入调味料和果汁、稳定剂等,如何添加总量5%~10%的苹果汁及适量稳定剂(海藻酸钠0.15%~0.40%,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并对发酵滤液进行适当稀释。经调配后,发酵滤液的糖度应达到8%~12%,pH 值应在4.0~4.5。其他呈味呈香物质,可根据各地人的爱好,进行适当添加。
9.均质
为使成品饮料口感柔和细腻,稳定、不沉淀,应经高压均质。均质压力可控制在25~30亿帕/平方厘米。
10.灭菌、灌装
经过均质的乳酸发酵液,通过超高温瞬间灭菌机121 ℃/3 秒,出料温度控制在85~90 ℃,趁热灌装、封口。贴标、装箱后即为大米成品乳酸发酵饮料。●
王同军 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局457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