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的常见问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6年第10期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的常见问题

谢宇丹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

摘 要 一直以来,消防安全都是建筑安全问题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作为消防安全防

灾减灾的有力保障措施,其施设计的可靠性,是遏制火灾发生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结合设计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和提高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的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旨在设计阶段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消防灭火;给排水系统;问题分析;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6)10-0051-01

建筑消防给排水在建筑施工和设计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消防给排水设计对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由于设计人员水平、对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的理解不够全面等,导致给消防给排水设计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消防给排水设计人员有必要综合考虑到各项因素,确保消防设施稳定运行。

就会减少自身的净空,进而导致吊顶出现高空闷顶的状

况。此外,由于走道的实际空间有限,设计人员会在喷淋干管上布置大量自喷喷头,但却没有在高度超过0.8m且具有可燃物的闷顶和技术夹层上布置喷头,这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2 完善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

1)保证消防水池有效容积。在设计消防给排水系统时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来设置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为了工程经济合理,节省造价,生产水池与消防水池合建时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消防水容积不被动用。规范要求应将总蓄水量超过500m3的消防水池平均分为两格,确保在水池检修期间至少有一格能够照常使用。例如:将生产水泵的吸水管在高于消防液的位置进行开孔处理。

2)设置屋顶消防水箱。高位消防水箱是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池消防泵以外的另一个扑灭消防初期火灾的重要消防水源,其目的是增加消防供水的可靠性,且是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消防安全效益。如某建筑地下室被淹,消防水泵不能启动,此间发生火灾,屋顶消防水箱供水扑灭火灾。为此,在工程设计中尽量创造条件设置屋顶消防水箱。

3)规范布置走道喷头。对于走道空间有限的问题,设计师应在满足美观性的同时兼顾建筑消防系统的使用性。因此,有必要在具有大量可燃物的夹层以及闷顶当中布置一些喷头,这就能减小闷顶以及夹层当中可燃物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减小建筑火灾的发生机率。同时,走道喷头不应直接布置在自喷配水干管当中,而应布置在配水支管当中,从而使喷淋系统的自动配水更为合理均匀。此外。喷头的布置数量以及选型都应严格依照实际标准进行考虑,并通过安装减压孔板或设置系统分区来保证喷淋管道的实际压力处于合理范围内。总之,喷淋系统属于疏散走道中关键部分,能够为逃生者争取宝贵时间。

4)合理布置水压检测装置。消防给排水系统能否稳定运行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水压的合理控制。如果管道水压过大,就会导致管道出现破裂;如果管道水压过小,就会导致给排水系统提供的水量不足以消灭火灾。因此,在设计喷淋管道时就应将水压控制作为首要问题,

(下转第63页)

1 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常见的问题

1)消防水池维护运行不当。由于市政供水量无法

满足消防水用量,且部分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为建筑配备足够容积的消防水池,使火灾发生后消防泵无法抽取足够的水来对火势进行有效控制,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且部分建筑施工设计时,将生产水池与消防水池合建但并未采取有效的防止消防用水不被动用的措施,导致发生火灾事故时消防水池内的水难以保证灭火用水,最终火势不能得到控制,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2)未设置屋顶消防水箱。室内临时高压消防系统中除了高层民用建筑、总面积大于10 000m2且层数超过两层的公共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外,如不满足以上条件的钢结构厂房彩钢屋面,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只设置了消防增压稳压装置而未设置屋顶消防水箱。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设计不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如果发生火灾且消防人员尚未抵达火灾现场,这段时间的火灾补救工作则需要依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来控制火灾,自动喷火灭水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弱火灾的严重性。然而,多数设计人员缺乏对给排水管网的考虑和有效分析,使管道内部的水压无法有效控制。如果水压高于喷淋管道网的最大承受压力,就会导致管道发生破裂以及渗漏问题,甚至出现存水提前耗尽的情况,进而降低喷水灭火的工作效率,增加火灾事故危害程度。

4)走道喷头设置不当。许多使用者对建筑吊顶美观性极为重视,但这些建筑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问题。例如,建筑物都具有一个吊顶,其作用是为了遮挡一些房梁以及管道管线等美观性较差的附属物。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就会将所有管道全部集中在同一个走道内。但由于建筑吊顶的空间有限,一旦夹杂着大量管道管线

作者简介:谢宇丹,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SCIENTIST51

2016年第10期免软土地基的变形,并且人工合成材料韧性高,当软土地基发生小面积的断裂、沉降时,可进行减缓或阻止沉降面积与范围,提高地基稳固性;(2)灌浆法。灌浆法利用石灰石、木质素类化学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填充、灌浆,通过化学反应,进而对淤泥质粘性土、粉土完成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3)硅化加固法。硅化加固法利用胶状凝聚物(硅酸钠与氯化钙化学反应生成),对软土组织进行黏合,进而达到增加软土强度和硬度的目的,满足工程要求;(4)深层搅拌法。与灌浆法相似,深层搅拌法通过将水泥等物质与软土组织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均匀,让水泥凝固,进而加强软土的强度和硬度,

4)高压旋喷法。软土地基处理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为高压旋喷法,该方法首先将喷头深入到软土组织的底部,在逐渐提升的过程中高速旋喷合适浓度的混合加固物,随之形成旋喷桩,由于地基切向硬度获得了提高,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横向扭动,提高地基的强度。

工方便,对环境影响小,可保证工程进度。通过旋喷桩

施工形成连续墙体,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同时改善土体的水力渗透性,增加地基的强度。施工流程见图1。旋喷桩长度比防渗钢板桩底部长3m,钻孔桩桩位偏差控制在10cm以内,垂直度应≤1%,孔间距约0.8m。施工上采取跳打方式,避免对临近桩体造成破坏。

图1 旋喷桩软土地基处理施工

经高压旋喷桩施工后,水闸二期施工中围堰基坑无涌水情况,并且开挖基槽可见旋喷桩形成的墙体,且桩周围土体固结良好。

4 结论

地基处理时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选择科学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可确保水利工程的地基质量,使水利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3 工程实例分析

1)工程简介。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包括船闸、水闸、泵站等,位于三角洲冲积平原,软土深厚,含水量大,压缩性强,孔隙大。施工设计中要求施工中不能断流,且河道具有100m2以上的过水断面,所以施工中采用钢板桩围堰分三期进行水闸的施工。在水闸二期施工中发现建好的水闸底板底部出现向基坑内的渗漏,分析渗漏原因发现水利水利工程地基条件差,水流过水闸时压力较大,流速快,在强大水压下软土地基发生变形,因施工钢板与水闸底板并没有结合,因此发生沉降。

2)处理及效果评价。分析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旋喷桩施工处理软土地基,该方法机械操作简单,施

(上接第51页)

参考文献

[1]古军,尚琨.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探讨[J].

陕西水利,2013(4):89-90.

[2]谭焕君.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农技服

务,2016(2):168.

并通过安装减压孔板以及设置系统分区的方式来控制喷淋管道的实际压力。同时,应确保喷淋管道中流量检测装置以及压力检测装置布置到位,并将喷淋系统中最末端的试水阀以及试水装置有效布置在建筑楼层的防火分区内。此外,还应在消防泵的出水管口前端安装试水管,并在各组消防泵内部安装压力表以及流量计量装置,确保消防泵能够安全有序运行。最后,给排水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及当地消防部门应定期对喷淋系统中的各项设备进行测试,以此了解喷淋系统的最新运行工况。

火灾发生响应的即时性和稳定性。

在具有可燃物的夹层以及闷顶当中设置喷头,能提高建筑应对闷顶以及夹层当中可燃物发生安全隐患的能力;将水压控制作为核心要点,可通过安装减压孔板以及设置系统分区等技术措施来保证喷淋管道在合理的压力范围内工作,即足压不超压。

3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社会大型公共火灾安全事故频发,

消防安全已成为国内当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度最高的公共安全问题。消防系统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消防设计人员天然的使命就在于牢牢掌握消防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及综合保障措施,结合建筑消防环境及特点,充分考虑各项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与可 靠性。

设计人员有必要综合考虑到各项因素,确保消防给排水系统各个关键模块如水泵、管道、水池水箱运行稳定,在结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具体环境下各项保障技术的运用,确保消防系统本身的运行中面对

参考文献

[1]黄浩.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的常见问题思考[J].广东科技,

2013(6):149-150.

[2]赵甲.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J].门

窗,2013(10):140,145.

[3]韩士路.浅析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城

市建筑,2013(18):162.

[4]周娟梅.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的常见问题思考[J].建材与装

饰,2015(51):57-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

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SCIENTIST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