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探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来源:好走旅游网


探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摘要】在当前“三农”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支持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实现金融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对实现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模式;途径

全面推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既可做到强农惠农,推动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又可以树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开发农村市场,提高盈利增长点。以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在支农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获取诸多成效,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存在差距,如思想观念滞后、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意识匮乏等。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力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创新,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获得自身长足性发展。

1.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

1.1 实现金融创新,更好地满足农村客户各项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客户已经对金融产品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并朝向个性化发展。作为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必须改进观念,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客户各项需求,才能在不断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中保持领先

地位。

1.2 实现金融创新,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地区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村经济改革进入全新阶段,由此带来了农村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迁,也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金融手段的支持,而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农村商业银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表现。

1.3 实现金融创新,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要素重组提供了动因,增强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整体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国内股份制银行飞速发展起来,再加上各种民营银行的应运而生,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极大冲击与影响。如果农村商业银行继续固守成规,而不进行任何改进与创新,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4 实现金融创新,更好地落实改革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集中于产权关系的明晰、约束机制的强化,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法,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而这些要求的具体落实,必须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实现金融科技的创新,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实现试点改革的根本目标。

1.5 实现金融创新,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革成立的,由于农村信用社原有体制和员工素质较低,而且一直依靠本地人员和网点较多的优势,从未真正参与市场竞争,服务质量和效能较为低效,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不强,实现金融服务创新,能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更好的发挥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更快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2.1 金融产品的创新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特征,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本土的银行,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有可能要按照一镇一品,根据产业农业的特色,开发与当地农村生产需求、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具有一定实用性可可操作性。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应开展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针对农户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既要提供基础性的存取款、汇兑等业务,也要提供特色农业发展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扶贫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服务;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加快对农村种养殖大户的大额贷款支持,进一步投放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贷款资金;实行农业开发贷款业务、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中长期贷款等,开放土地经营权质押、农林权质押的信贷产品,实现商业银行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2.2 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制度

以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虽然已经建立了各种规章制

度,但是由于基层的管理制度落实意识薄弱,并没有发挥应有效果。对于公司的上层来说,应进一步优化股东的结构,采取适当的集中股权方法,提高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同时鼓励持有股份较少的股东将股权转让,形成相对控股的股东。另外,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力度,落实改革收入的分配制度,遵循“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逐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将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紧密结合,调动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避免发生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细致落实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层的工作范围与职能体系,进一步增强权责的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内部管理与控制结构的积极作用。最后,还要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机构,既要保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也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提高落实的可操作性。 2.3 构建金融创新的风险保障机制

由于我国农业处于弱势产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构建农村金融的风险机制,降低农村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非常重要。首先,设置小额农业贷款的担保基金,由地方政府或者民政部门出资,补偿由于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可针对部分小额农用贷款项目进行担保;或者奠定在“农户联保”的基础上,成立专业服务于“三农”的贷款担保中介;其次,针对在发放农户小额信贷时产生的亏损,国家应该给予适当地财政贴息,减免所得税或者营业税,以各项优惠措施的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补偿;如果农户小额贷款已经形成不良资产,则上级部门应准许农村商业银行在一

定范围内实现自主核销,以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次,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在内的助学贷款,帮助农村地区实现人才发展战略,为今后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4 积极改进中间业务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调整过程中,中间业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规避过于依赖贷款弊端、降低资本压力的必经之路。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个人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薄弱之处,亟待改善。在今后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平台。首先,争取提高客户资源的占有率,夯实良好的客户基础;其次,进一步完善银行的个人服务功能,发挥团队的作用;再次,改进中间业务的服务方法,创新更多的服务产品,扩大服务的范围,获得更广泛的盈利空间。 2.5 积极开展服务创新

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名称的更改,更重要的是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换,要想在改革后取得较好的社会认可度的快速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抓好,要从根源上手,要引入全新的竞争意识和服务理念,加强对员工思想的教育,引入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全行的规范化服务和市场发展竞争进行全面培训,使全体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经济的前詹性和对经济发展的敏感性,提高服务技巧和服务质量,实现快速发展。 2.6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方面,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应树立“以盈利和核心”的根本目标。全面开拓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落实社会效益目标。其工作的重点应集中以下几方面:其一,加强对中小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其二,参与到主导区域产业的领域中,如交通、能源、电讯等;其三,支持生态农业建设,落实惠民惠农目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财政支持,确保商业银行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全面实现资金优化配置,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由上可见,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实现金融服务方法、服务手段的创新,推出全新农村金融产品,将更好地促进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性发展。严格遵循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积极参与到体制改革中,在强化自身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三农金融事业的发展需求,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柱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玲,刘娜.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6).

[2]张娜.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金融创新风险防范制度分析[j].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2010(1).

[3]陈贤生.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联动机制[j].学术界,2009(4).

[4]黄燕.我国农村金融行为及金融创新思路分析[j].2006年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

[5]唐祥.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7).

[6]孙慧霞.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金融学,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