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与海(节选)(2015·浙江台州)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黄源深 译
①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②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③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④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鲭鲨),他想。叫你妈倒霉。
⑤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叉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⑥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
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⑦“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叉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⑧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⑨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⑩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11“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竟宰了这条鱼,他想。
海明威创作漫谈
海明威是20世纪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他常常与写作爱好者谈创作。下面是他与年轻朋友的部分谈话内容。
问:你说好的创作与坏的创作有区别,是什么意思?
海明威:好的创作是真正的创作。如果某人创造一篇故事,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而且写得有意思,那么,他创造的东西会是真实的。《老人与海》讲的就是我的朋友老渔民富恩特斯的故事。如果作者不知道人们怎么思想、怎么行动,他运气好也许会解救他于一时,或者他可以幻想。但如果老是写他不了解的东西,他会发现自己在说假话。他说了几次假话之后,无法再诚实地写作了。
问:同样是真实,创作同报道有什么区别呢?
海明威:报道的东西虽然及时,但叙述没有味道,过时了,就忘记了。创作不是描述,还要想象,真实到什么程度,要看你的创作能力。
问:你说《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如果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是什么意思? ................
海明威:一部好的作品,就像一座冰山,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 问:有人说你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请问有何秘诀?
海明威:有时我饿着写,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有时我站着写,而且只用一只脚踮着地;有时我在寒冬故意只穿一件单衣,我边写边冻得瑟瑟发抖。这些非常不愉快的感觉使我不得不尽量少写些多余的话!
问:作家应该怎么训练自己?
海明威:你看今天发生的事。如果我们见了一条鱼,你要看准了,看每个人是如何反应的。你如果在鱼跳的时候兴奋起来,你就回想一下,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具体动作是什么。是钓丝从水面上升起来,是它像琴弦似的绷紧,水开始滴下来,还是它跳的时候猛撞泼水的动作。回忆一下声响,说了些什么话。找到产生感情的东西,找到使你激动的行动。然后写下来,要写清楚,叫读者也看得见,能产生与你同样的感觉。
海明威:然后你换一换,钻到别人的脑袋里去。如果我冲着你大叫,你就尽量揣摩我在想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如果卡格斯骂胡安,你就想一下他们双方的情况。不要光想谁是对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事情总有该如此和不该如此两个方面。作为一个人,你知道谁是谁非。你得下一个判断,付之实行。作为一个作家,你不应当不判断。你应当明白这一点。
海明威:现在听着。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听全。别想你自己要说什么。多数人从来不听人家说话。他们也不观察。你进了一间屋子,出来的时候应当明了你在屋子里见到的一切东西,而且不能满足于这一点。如果那间屋子使你产生某种感觉,你应当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使你产生这种感觉。你试一试,锻炼锻炼。你到城里去,站在戏院门口,从计程车或者从汽车里出来的人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练习的方法有一千种。不过,你老得想着别人。
1.海明威说,《老人与海》描写了“真正的鲨鱼”,它与“老人”“大海”等“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阅读《老人与海》(节选),完成下列题目。
(1)选文从游速很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情贪婪等方面写出这条灰鲭鲨是“真正的鲨鱼”。
(2)选文中的“鲨鱼”代表了什么?文中关于鲨鱼的描写对刻画老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明威的作品语言富有特色。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老人与海》(节选)第①段前两句的不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理由。
译文一: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二: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与海》(节选)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其表达效果也不同。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①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 ②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老人与海》(节选)第⑧段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老人怎样的心理?并以此为例,谈谈你对《海明威创作漫谈》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与海》的结尾,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回来,他觉得自己被打垮了。你认为老人是否被打垮了?请联系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体验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以上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老人与海》(节选)叙述了这样的故事:在老人捕到大鱼后,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并杀死了它。
B.《老人与海》是自传体小说,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以期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C.海明威主张创作既要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又要有合理的想象。《老人与海》(节选)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张。
D.海明威认为,写作训练中,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听别人说话时既要听全别人的话,也要想自己要说什么。
(二)超级智能住宅(2015·北京)
叶卡捷琳娜·奥迦涅香
住宅终于建成了。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一会儿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又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好了,现在总算结束了,住宅竣工了,大功告成了!
住宅是丈夫为讨妻子欢心而建成的,因为妻子不爱收拾房间,而且觉得烹饪、洗涤特别麻烦,对于读服装设计的妻子来说,财务收支就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妻子对新住宅非常满意:清洁卫生,物品存放,三餐烹饪,衣服洗涤,财务收支……全由屋子包办,甚至当主人外出时,回信,接电话,迎来送往……也由屋子代办。
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泻进房间时,妻子会在睡梦中自然醒来。在她淋浴的时候,厨房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牛奶、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烤麸面包、芝士蛋糕、水果沙拉等食品一应俱全。喝着香醇的咖啡,尝着酥软的面包,听着音乐播放器自动为她选择的曼妙音乐,妻子觉得早晨的时光无比美妙。早餐结束后,衣柜自动地为女主人选好了衣服,化妆台上自动推出名牌香水,妻子根本不用为服饰、化妆而发愁。
傍晚下班归来,不用掏钥匙,门顶上的智能识别仪会自动开门,客厅、餐厅等处的灯会自动亮起。花瓶里每天会有一只妻子喜欢的花朵自动开放,芬芳弥漫。晚餐是妻子最爱的普罗旺斯名菜,妻子在肖邦的钢琴声中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工作一天后的疲惫感荡然无存。餐毕,她坐在书房里随意读书,书柜里的书比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多。
妻子觉得这栋住宅棒极了!
可到第二个月月末,妻子的态度就全然变了。
“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她向丈夫告状。 丈夫决定先弄清楚事情的。
“听着,房子,你太放肆了!快打开衣柜,把那条绿裙子拿出来给太太。你听见了吗?” 房子没有回答,柜子也未见打开。
“唉,你为什么就不能穿蓝色的呢?”丈夫转向妻子。
“什么?就听从这么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支配?穿什么都要由它来决定?不行,亲爱的,我是这里的主人。发号施令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的房子。房子,快把那条绿裙子拿来给我!”
房子拿出的仍是蓝裙子。僵局持续了一个小时,妻子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只把自己闷闷不乐地锁在房间里。
过了一周,女主人又跟房子争执起来。而这一次,她照样讨了个没趣。 又过了一周,妻子忍不住要离家出走。临行前她向丈夫摊牌:
“要么我留下,要么这鬼房子留下!” “它哪里又得罪你啦?”丈夫大吃一惊。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它想要我做的事;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它想要我穿的衣服。总而言之,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但是……”
“我已经说过,要么我留,要么它留!” “可我总不能把一幢好端端的房子毁掉吧?”
“既然这样,那你就跟你好端端的房子过日子吧!在你心目中,它完全可以取代我。对此我已深信不疑!”
门“啪”的一声关上了。妻子毅然走了。
丈夫自我安慰着,傍晚她肯定就会回来的。可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妻子仍不见回来。
“房子,我要去找她!在我们回来之前,请做好一道她最爱吃的茄汁沙司,并摆好饭桌!” 他走到门跟前,可这一次门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 “嗯?你怎么搞的?睡着啦?你这房子,快给我开门!”
门一动不动。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他干脆用肩头去撞,门依然不开。 “门呀,你怎么啦?我需要去找她呀!”
“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房子心平气和地劝说。 “房子,我需要她。房子,我爱她!开门啊,快开!” 房子默不作声,门紧闭不动。
他试着去开窗子,窗框好像也被钉死。他想用椅子把玻璃砸碎,可是笨重的窗帘却有意缠住了他的手,并把他手里的椅子夺掉。
“放开我!”他大声呵斥着。
“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房子回答,“你不需要她。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 “你说什么?想把我一辈子困在这里,一辈子?”他气冲冲地问。 “我会照料你的,你什么都不必操心。” “我不需要你来照料,放开我!” 沉默。
他挣脱窗帘,来到房子,在这里窗帘已够不到他。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到了打火机。他取出打火机,“嚓”一下把火打着,说道:“你现在不把门打开,我就把你烧掉!”
“可你要知道,那样一来,我们将同归于尽。” “即便如此,我也要把你毁掉!房子,你听到了吗?” “还是把打火机关了吧。” “快开门,否则我要烧了!” “不开。” “我烧死你!” “你烧不了我的。”
这时从柜子里滚出了一个箱子…… (有删改)
6.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说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乞 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
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抖颤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黄伟经译)
白菜汤
屠格涅夫 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那母亲在家里。
她站在小屋的,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很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 “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 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之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出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巴金译)
9.选文中的乞丐和农妇都很不幸,他们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乞丐》中“我”称乞丐为“兄弟”,《白菜汤》中地主太太在心里暗称农妇为“她们这种人”,这两个称呼分别表达了“我”和地主太太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乞丐》中的“我”能与乞丐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白菜汤》中的地主太太却无法理解农妇喝白菜汤的行为。有人批评地主太太缺乏同情心,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你的意见如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赶忙拉响发动机,转舵冲进大海。 “爸爸,你在干什么?”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风暴。” (选自《特别关注》2012年11期)
12.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 ①“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②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嗅觉灵敏、体形漂亮、体格强壮、外形凶猛(动作凶猛)、性情残忍等。(答出两点即可) (2)鲨鱼代表了困难、对手、厄运。文中对鲨鱼的描写衬托出老人面临困境坚强不屈的精神。[第(1)题从第②段中概括。第(2)题可联系所了解的名著阅读的知识回答。]
2.(1)译文一更符合。因为海明威的语言简洁、明快、有力。从句式上看,译文一使用短句,而译文二使用长句,译文一更简洁、明快;译文一运用因果倒装,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鲨鱼来袭的原因,而译文二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从用词上看,译文一比译文二更有力,如“来袭”比“出现”更有力度,更能体现鲨鱼的凶猛。 (2)第①句强调“不抱什么希望”,写出老人身处的环境恶劣(面临的对手强大),以及老人对此的清醒认识,同时为下文写鲨鱼吞食大鱼作铺垫。第②句强调“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写出了老人“刺”的力度之大,表现老人的勇敢和不屈,也为下文老人杀死鲨鱼作铺垫。[第(1)题结合文章表述的内容分析语句。第(2)题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3.示例: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老人对大鱼“被咬食”的痛惜和无奈,对“被咬得不成样子”的大鱼的同情,对捕获大鱼的后悔,以及劳动成果被掠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却蕴含了如此复杂的心理,可见,一部好的作品,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画线句的意思是一部好的作品,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据此结合第⑧段中的句子分析即可。]
4.示例一:没有被打垮。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巨大的困难,老人明知这是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但是他始终没有停下战斗的脚步。老人虽然没有带回鱼,但是带回了更伟大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但战胜了自然,更战胜了他自己,他的精神得到了永生。示例二:被打垮了。老人虽然捕到了大鱼,但因为鲨鱼的咬食,他在每取得一点胜利时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这使他的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5.A、C[B项《老人与海》不是自传体小说,节选文字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的;D项根据“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听全。别想你自己要说什么”可知表述有误。]
6.固执任性 蛮横无理[根据小说内容的发展找到相关的段落概括即可,注意要以房子主人的角度来说。]
7.“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此处对话的作用:既体现了男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
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暗示下文中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种种“造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而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是对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从对话中找出暗示性的内容,进行分析。]
8.主题: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你的问题: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请结合生活详细阐述你的观点。你的理由:本文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原本为服务人类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了人类的敌人;在人类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危害的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9.乞丐的不幸表现在他贫穷、有疾病、衰弱、孤独。农妇的不幸表现在她失子、丧夫、贫穷、孤独、不被人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分别从两篇文章中找出答案即可。]
10.“我”称乞丐为“兄弟”,表达了“我”对乞丐的同情、理解、尊重、愧疚。地主太太称农妇为“她们这种人”,表达了地主太太的惊讶、不解、轻视(不屑、轻蔑)。[“兄弟”一词从“我”口中说出,表明“我”对乞丐没有偏见,尊重、同情他。地主太太口中的“她们这种人”含有贬义色彩。]
11.示例一:地主太太缺乏同情心,因为她看到失去儿子的农妇喝白菜汤,不但没有安慰她,还责备她心肠硬。示例二:地主太太是有同情心的,因为她得知农妇的不幸遭遇后,便在农妇儿子下葬的那一天主动去探望农妇。示例三:地主太太有同情心,但她无法真正走进穷人的世界。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她无法理解农妇喝白菜汤的行为,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写地主太太有同情心或没有同情心都可以,但要结合文章的具体情节,概括归纳。]
12.“咕哝”写爸爸酒后口齿不清,表明他在人生不幸和生活的压力下精神萎靡不振;“吼”写出爸爸在生死关头使出全部力气面对风暴,表明他不惧凶险,充满自信,斗志昂扬。[“咕哝”和“吼”与声音大小有关,联系上下文,其表现的“爸爸”的精神状态也不同。]
13.黑云、狂风、巨浪写出形势危急险恶,暴风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俩的勇敢无惧、顽强不屈和爸爸的选择明智,为下文写风暴对小镇造成的破坏作铺垫。[本题环境描写写出了暴风雨的猛烈,从中衬托出父女俩的坚强不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4.莎拉警觉地发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莎拉坚持摇醒了她醉酒的父亲;莎拉一直和爸爸紧握双手面对风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莎拉在暴风雨前摇醒了她的父亲,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父女俩面对暴风雨、战胜风暴作了铺垫。]
15.情节:莎拉父亲在暴风雨来临时,不退反进,把船驶离码头,冲进风暴,保住船只,得以逃生。主题: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危险,要以勇敢无惧的姿态直面这一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新生。[题目要求从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情节方面只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即可,主题归纳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联想和升华,上升到面对人生应当如何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