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消弧限压装置产品说明

消弧限压装置产品说明

来源:好走旅游网


目 录

一、概述„„„„„„„„„„„„„„„„„„„„„„„„„„„„„„„„„1 二、产品型号说明„„„„„„„„„„„„„„„„„„„„„„„„„„„„„1 三、使用环境„„„„„„„„„„„„„„„„„„„„„„„„„„„„„„„1 四、主要特点„„„„„„„„„„„„„„„„„„„„„„„„„„„„„„„2 五、结构„„„„„„„„„„„„„„„„„„„„„„„„„„„„„„„„„7 六、微机控制器„„„„„„„„„„„„„„„„„„„„„„„„„„„„„„7

6.1 概述„„„„„„„„„„„„„„„„„„„„„„„„„„„„„„„8 6.2 控制器的主要作用„„„„„„„„„„„„„„„„„„„„„„„„„8 6.3 产品型号说明„„„„„„„„„„„„„„„„„„„„„„„„„„„8 6.4 组成„„„„„„„„„„„„„„„„„„„„„„„„„„„„„8 6.5 主要性能技术指标„„„„„„„„„„„„„„„„„„„„„„„„„9 6.6 正常使用环境„„„„„„„„„„„„„„„„„„„„„„„„„„„9 6.7 电气原理及测量方式„„„„„„„„„„„„„„„„„„„„„„„„9 6.8 控制器主要功能„„„„„„„„„„„„„„„„„„„„„„„„„„10 6.9 使用方法„„„„„„„„„„„„„„„„„„„„„„„„„„„„„12 6.10 运行维护注意事项„„„„„„„„„„„„„„„„„„„„„„„„18 6.11 选线部分安装及接线„„„„„„„„„„„„„„„„„„„„„„„18 6.12 选线时用户提供资料„„„„„„„„„„„„„„„„„„„„„„„21 七、安装及调试„„„„„„„„„„„„„„„„„„„„„„„„„„„„„„22 八、使用须知„„„„„„„„„„„„„„„„„„„„„„„„„„„„„„„22 九、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操作注意事项„„„„„„„„„„„„„„„„„„„„25 十、订货须知„„„„„„„„„„„„„„„„„„„„„„„„„„„„„„„25

产品说明书

1 概述

目前我国3~66kV电网,绝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电力行标DL/T620-1997中规定:3~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机的系统和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下列数值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10kV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系统,10A;3~10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30A。

消弧线圈的主要作用是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电感电流以补偿电网电容电流,使故障点残流变小,达到自行熄弧、消除故障的目的。消弧线圈的使用,对抑制稳定电弧过电压,预调式消弧线圈还可消除电磁式压变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因此,使用消弧线圈对降低线路故障跳闸率方面起到明显效果。

我公司研制的ZTJD系列智能型接地补偿消弧线圈限压装置,获国家专利,并通过电力部部级鉴定,已在全国近三十个省、市、区广泛用于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等6~66kV电网,自95年4月第一套挂网至今,已有数千套投入电网使用,以其故障率低、运行稳定,被用户誉为“弧光杀手”、“电网保护神”。

本装置所用的消弧线圈和接地变压器可以是油侵式,也可以是树脂浇注式。干式消弧线圈有载调节开关可以用空气式,也可以用真空式。微机控制器采用高性能工控机。 2 产品型号说明

ZTJD □□—□□□/□□—□□□—□

结构类型 1、省略:调匝式 2、C:调容式、 补偿电流调节范围(A) 消弧线圈额定容量(KVA) 电网额定标称电压(KV) 智能型接地补偿限压装置

3 使用环境

3.1 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箱、电容电阻箱、内过电压保护器、外附专用PT等可装在室内也可装在室外(干式接地变与消弧线圈,在室外使用时要采取特殊措施)。

-1-

产品说明书

3.2 微机控制器及屏只能装在室内。 3.3 本装置适用于下列工作环境:

a)海拔高度≤2000米; b)环境温度

最高 +40℃;

最低 -40℃(适用于户外);

0℃(适用于户内); c)相对湿度小于90%;

d)周围无严重影响装置绝缘性能的污秽及腐蚀性、爆炸性介质; e)装置周围无强力振动。 4 主要特点

4.1 具有自动预调式消弧线圈的共同特点,满足无人值守站的全部要求。采用分体式结构,组合灵活,安全可靠。

4.2 具有非线性电阻接地的特点,能有效地抑制涉及与中性点有关的各种内过电压。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接地方式。

4.3 PC嵌入式工控机一机多用,容小电流选线于一体,大屏幕汉显,能大量储存各种信息,计算能力强,可适用于各种测量方法。

4.4 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测量电容电流采用相位、复数运算、位移电压(电流)法及外注信号法,因网制宜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在测量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4.5 采用特殊的自诊断程序,具有状态识别功能。 4.6 具有交直流电源失压报警功能。

4.7 阻尼电阻采用独特的二次并阻及可控硅无源控制结构,不仅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而且真正实现零响应,大大缩短了残流稳定时间。

4.8 选线采用有功分量大小、方向及增量多重判别,并采用最优化理论设计,确保金属性接地时选线正确率达100%。

4.9 调容式消弧线圈分为普通型和改进型。改进型由于配置了特殊的电抗器,改进Ⅰ型可使电容器免受冲击而损坏或改变电容量;改进Ⅱ型还能控制电网谐波放大。

4.10 容量较大的消弧线圈可采用调匝、调容式结构,可满足脱谐度和残流在允许范围内。

-2-

产品说明书

QSZBGXQDP1P2C1C2M0AYHZBK1ZBK2RZX

(a)调匝式串阻

-3-

产品说明书

QSZBGXQDP1P2axM0AYHC1C2RZBKRDZX

(b)调匝式二次并阻

-4-

产品说明书

QSZBGXQDP1P2axC1M0AC2R2C1C5RDZBKZBK1ZBK5ZRX (c)普通型调容式

-5-

产品说明书

QSZBGXQDP1P2axC1C2M0AR2RDZBKL1C1L5C5ZBK1ZBK5ZRX

(d)改进型调容式

图1

-6-

产品说明书

5 结构

5.1 ZTJD成套装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原理接线见图1。 5.1.1 Z型接线的接地变压器

35kV、66kV侧主变中性点引出时,不需要使用接地变。 接地变的作用:

a)为消弧线圈提供有效中性点; b)可带二次负荷供站用电; c)可适当调整不平衡。 5.1.2 消弧线圈及其调节部分

5.1.2.1 调匝式由宽调节的消弧线圈和有载开关组成。电流调节范围从1/3调至1,必要时可从1/5调至1,根据消弧线圈容量及调流范围,有载开关设有9档到15档(干式真空开关可到19档,6-10KV可到25档)。

5.1.2.2 调容式由固定(容量较大时可带抽头)消弧线圈和可调节的组合电容器组成。电

容器组可分为三组、四组、五组,即分为8档、16档和32档。

5.1.3 阻尼电阻及其控制部分

采用大功率耐高压特制的无感阻尼电阻,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串接于消弧线圈与大地之间,或并接于消弧线圈二次线圈回路,用来串联谐振过电压,使谐振点位移电压小于15%相电压,因此,本装置过补、欠补、全补均可。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控制阻尼电阻的双向可控硅或真空接触器快速将阻尼电阻短接(串阻)或断开(二次并阻),使残流小于10A(一般小于5A),防止发生间隙性电弧及烧坏阻尼电阻。

为防止因操作不当或装置失灵烧阻尼箱,装置具有交直流电源失压报警和系统接地时阻尼电阻控制失灵报警等功能。 5.1.4 微机控制器及控制屏

微机控制器用来自动测量系统电容电流大小,按设定的残流或脱谐度,自动调整消弧线圈输出电感电流的大小,能显示、打印、报警,自动、手动均可,并能通过通讯接口实施“四遥”,满足无人值守站的要求。

控制屏用来安装微机控制器、继电器等。控制屏一般安装在主控制室,其外形尺寸、颜色由用户提供。 5.1.5 内过电压保护器

自动调谐式消弧线圈虽能有效抑制铁磁谐振和稳定电弧过电压,但对其它类型的内过电压是起不到有效抑制作用的,尤其对传递过电压还会起反作用。内过电压保护器并接于中性点与地之间,对与中性点有关的内过电压均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7-

产品说明书

6 微机控制器 6.1 概述

JDK-9型带选线的消弧线圈控制器是我公司专利产品 ZTJD 系列智能型接地补偿限压装置的核心部件,采用总线结构,以 PC104 微型工控机为主机,实现实时测量与控制。系统电容电流测量,采用当今国内外最先进的外加非工频信号法与相位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同时兼有幅值相位法、两档计算法等;选线部分除采用各线路有功电流分量和五次谐波的大小和相位进行多重判别外,还采用了最新的有功增量法。整套电路采用最优化设计理论进行设计,保证了测量、选线的准确性,使测量误差最小、实接地选线的准确率为 100%。有关专家认为,该产品具有当前国内外领先水平,除测量和选线最准、控制最佳、运行稳定可靠外,操作使用也极为简便。 6.2 控制器的主要作用:

测量并计算系统电容电流,控制有载开关或调节电容器档位实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对残流进行有效控制。准确选出接地线路,出现异常及时报警,配合整套装置,使系统既可在过补偿方式,又可在全补偿或欠补偿方式下运行。提供智能化管理。 6.3 产品型号说明

JDK——□□

标示机型:2、为可编程工控机

2-IP3416型 2B-欧姆龙型

5、为插板式PC嵌入式微型工控机 5A-为PC嵌入式微型工控机 5B-为带选线PC嵌入式微型工控机

9、为总线结构式PC嵌入式微型工控机

接地补偿装置控制器

6.4 组成

6.4.1 PC104 模板,ICOP-60V

6.4.2 接口调理板:包括模拟信号板、录波板、硬接点通讯板、选线板、档位调整板、显示板、及背板等。

6.4.3 液晶显示器:GMG-532240 6.4.4 打印机:SP-RMDIII32PHB

6.4.5 开关电源:XJ104 输入 DC220V/110V 或 AC220V

输出 DC24V/1A,±12V/1A,5V/10A

-8-

产品说明书

6.4.6 机箱:型材结构4U标准机箱 6.5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6.5.1 测量控制部分

6.5.1.1 电容电流测量误差:外加信号加相位法≤±1.5%

幅值法、幅值相位法≤±2%

6.5.1.2 接地补偿方式:过补、全补、欠补 6.5.1.3 残流设定范围:-10A ~ +10A

6.5.1.4 位移电压:0V-系统相电压,测量误差≤2% 6.5.1.5 位移电流:0-5A ( 或 10A ),测量误差≤±2% 6.5.2 选线部分

6.5.2.1 选线路数:每台30路 ( 多于30路另议 ) 6.5.2.2 选线准确率:实接地时 100% 6.6 正常使用环境

6..6.1 海拔高度:≤2000米。

6.6.2 环境温度:0-40 度 ( 超过此范围另议 ) 。 6.6.3 相对湿度:≤90%。 6.6.4 安装于室内,安装地点应通风良好,无影响控制器正常工作的剧烈振动和冲击,无腐蚀性气体和粉尘。 6.7 电气原理及测量方法 6.7.1 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键盘信号采集板电网及消弧线圈系统打印机监视器CPU副机CPU程序存储器录波板选线板PC104总线综 自档位板硬接点通讯板 图2 6.7.2 测量方法 6.7.2.1 外加非工频信号测量法 -9- 产品说明书

非工频信号从内附PT 二次侧注入系统,利用注入信号频率及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系统的电容电流和残流,然后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补偿方式与残流值调整到所需档位,消弧线圈调至所需的档位后,再细测细调,使运行档位最佳。然后,控制器的测量回路不断检测位移电压或电流相位的变化情况,当位移电压或电流相位的变化量超过设定值时,重新注入信号、测量并调档,或定时测量时间到时,重新注入信号,测量并调档,当系统单相接地时,使接地点的残流被在设定范围以内。 6.7.2.2 幅值相位法

控制器通过调整消弧线圈档位找出回路谐振点,利用谐振点容抗和感抗相等的原理及位移电流的相位计算出系统电容电流,根据预先设定的补偿方式与残流值调整到合适的档位。然后控制器的测量回路不断检测位移电流及其相位的变化情况,当检测到系统发生变化后,利用位移电流幅值与相位的变化量和原测定的电容电流计算出系统变化后的电容电流及残流,当残流超过设定范围时,重新调档计算电容电流。 6.7.2.3 幅值法

控制器通过调整消弧线圈档位找出回路谐振点,根据谐振点前后两档的参数计算出系统的电容电流。再根据预先设定的补偿方式与残流值调整到合适的档位。然后控制器的测量回路不断检测位移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情况,当检测到系统发生变化后,重新调档计算电容电流。

6.8 控制器主要功能 6.8.1 实时测量与控制功能

实时测量系统的位移电压、位移电流幅值与相位,实时测量并计算系统的电容电流和残流,及时调整消弧线圈档位,将消弧线圈及时调整到设定残流范围以内的档位。 6.8.2 参数设定功能

6.8.2.1 根据用户要求与现场运行实际情况设定残流范围

6.8.2.2 设定消弧线圈每档感抗和内附 PT每档变比或外附 PT 变比等参数 6.8.2.3 通讯设定:包括通讯速率、通讯规约设定及地址设定 6.8.2.4 设定系统电压等级、选线路数、消弧线圈最大档位数量等

6.8.2.5 设定调容式每个电容值,二次线圈变比,短路阻抗,一次最小感抗等。 6.8.3 显示功能

配 5.7 吋LCD汉字液晶显示器,操作方便,逐屏显示所须参数及系统的运行状态,人机界面清晰,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6.8.4 选线功能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启动选线程序,快速准确地选出接地线路。 6.8.5 存储功能

-10-

产品说明书

6.8.5.1 存储调档次数

6.8.5.2 存储接地参数与接地线路 6.8.6 打印功能

6.8.6.1 即时打印当前运行参数

6.8.6.2 接地结束时自动打印接地参数、接地线路等 6.8.6.3 手动选择打印接地记录参数 6.8.7 互锁功能

6.8.7.1 手动与自动互锁。 6.8.7.2 升与降互锁。 6.8.8 闭锁功能

6.8.8.1 单相接地闭锁: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控制器不能进行降、升操作。 6.8.8.2 档位到头闭锁:当补偿档位在一档或最高档时,控制器发出档位到头 信号, 控制器不能降、升。 6.8.9 手动/自动切换

装置设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将控制器设定为手动状态时,点动前面板上“升”或“降”微动按钮,可实现消弧线圈在手动状态的有载调节。将控制器设定为自动状态时,可实现消弧线圈自控运行。 6.8.10 母联功能

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消弧线圈可并联运行。 6.8.11 报警功能

6.8.11.1 单相接地报警:当中性点位移电压超过相电压的 20% 时,控制器显示屏上“单相接地”由NO变为YES,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6.8.11.2 调档失败报警:当控制器自动升或降指令发出后,在 20 秒内有载开关无动作或动作不到位,控制器显示屏上“调档失败“由NO变为 YES,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6.8.11.3 位移过限告警:当中性点位移电压超过相电压的 15%时,控制器显示屏上“位移过限”由NO变为 YES 。

6.8.11.4 容量不适告警:如果由于系统电容电流过大或过小,使所配消弧线圈不能满足补偿电流需要时,控制器显示屏上“容量不适”由NO变为 YES。 6.8.12 通讯功能

6.8.12.1 通讯接口:RS232、RS485、或硬接点 6.8.12.2 通讯规约:适用多种规约 6.8.12.3 具有录波功能 6.8.14 具有消谐功能

-11-

产品说明书

6.9 使用方法

6.9.1 前面板布置:见图 3`

图3 6.9.2 后面板布置:见图 4 1234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1920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POWER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ACDCCOM1COM2ABCDEFGH 图4 6.9.3 操作说明 6.9.3.1 检查接线、插板等是否正确。 6.9.3.2 将“自动”开关拨至“分”状态。 6.9.3.3 开机 打开控制器前面板上电源开关,待装置自检和初始化完成后,屏幕进入主画面如图 5所示。据界面下方提示:按“左”键进入参数设定界面,按“F”键进入接地信息界面。 -12- 产品说明书

消弧线圈监控装置位移电压120.5电感电流35.6电容电流33.2残 流2.4档 位5调档次数 10位移过限 NO容量不适档位到头单相接地自动状态调档失败母联状态主调状态NONONOYESNONOYES 当 前 时 间2006-1-20 12:24:36 左键:参数设定 F键:接地参数

图5

6.9.3.4 界面操作及参数设定 6.9.3.4.1 参数设定一:见图6

根据主画面下方提示,按“左”键,系统进入第一屏参数设定状态,如图6所示。在图 6 界面下,按“右”键移动光标,选择所需设定参数,使要设定的参数处反向显示。选好后按“F”键,使屏幕右下脚显示到合适的增量,然后通过按“上”键或“下”键据选定的增量增加或减少,反复操作,直到参数设定完为止。按“左”键进入下一屏。

位移电压档位数量主调设定最小残流起调设置105151150频调闭锁选线路数投运上限起调延时修正系数60300203测量方式: 3 1-注入法 2-幅相 3-幅通讯速率: 3 1-2400 2-4800 3-9600通讯方式: 1 1-MODBUS 2-CDT 3-103通讯地址: 5 4-ANSWER左:下一屏 右:光标移动 上:加 下:减 1图6

6.9.3.4.2 参数设定二:

见图7-1对调匝式控制器进行每档感抗设置,见图7-2对调容式控制器进行每个电容值、线圈感抗、绕组变比、组数、短路阻抗等设置,设定方法同上,设定完后按“左”键

-13-

产品说明书

进入下一屏。 档位12345678感抗303.1252.6216.5195.5171.2160144.3131.8档位910111213141516感抗122.5114.4105.49791.985.580.2200.0档位1718192021222324感抗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左:下一屏 右;光标移动 上:加 下:减 1 图7-1(调匝式) 电容组参数设定线圈感抗电容 C1电容 C3电容 C5短路阻抗85.955.9223..415.4绕组变比电容 C2电容 C5组 数二次并阻8.9111.8447.255.97.5左:下一屏 右:光标移动 上:加 下:减 1图7-2(调容式)

6.9.3.4.3 参数设定三:见图8

对于调匝式,需对PT变比进行设定,设定方法同上。设定完后按“左”键进入下一屏。 6.9.3.4.4 参数设定四:见图9

由于本装置容小电流选线于一体,对于有选线功能要求的变电站要对出线线路号及其零序CT变比进行设定。设定方法同上,设定完后按“左”键进入下一屏。 6.9.3.4.5 调试屏设定一: 见图10

“记录删除”部分:当设定为“1”时,在确认屏确认后删除以前保存的所有接地信息;当设定为“2”时,在确认屏确认后删除以前的调档次数记录。“调整时间”部分:当设定为“2”时,显示当前年、月、日、时、分、秒,且可对其可进行修改;当设定为“1”时,

-14-

产品说明书

对所做的修改确认。Uo、Io调试部分:是出厂调试人员为校对回路所做的工作。按“左”键进入下一屏 档位12345678变比335.9320312309.9300.02.7259.9250档位910111213141516变比245.1238.9230.1220.6210208202200.0档位1718192021222324变比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左:下一屏 右;光标移动 上:加 下:减 1 图8(调匝式) 端子12345678线号301302303304305306307308变比5050505050505050端子910111213141516线号309310311312313314315316变比5050505050505050 左:下一屏 右:光标移动 上:加 下:减 1 端子1718192021222324线号317318319320321322323324变比5050505050505050端子2526272829303132线号325326327328329330000000变比5050505050500000 左:下一屏 右:光标移动 上:加 下:减 1 -15- 产品说明书

图9

调 试 屏 一记录删除:51-删除接地信息 2-删除调档次数调整时间: 5 1-修改确认 2-修改时间时: 分: 秒: 年: 月: 日: Uo调试:100 Io调试:100 Uo、Io调试是百分位 第25档感抗:85 第25档变比:60 程序序号:tzty.kzh3 同时按F+右设置左:下一屏 右:光标移动 上:加 下:减 1 图10

6.9.3.4.6 调试屏二

调试屏二是为调试人员配做的观察屏,可观察各种采集参数是否正常。按“左”键进入下一屏。

6.9.3.4.7 确定屏:见图11

在本屏按“左”键是对前面所做的各种设定不保存。按“右”键是对前面所做的各种设定保存。按“左” 或“右”键退出到主画面。

参数保存吗?左:不保存 右:保存 图11 6.9.3.4.8 接地信息屏:见图12 根据主画面下方提示,按“F”键,进入接地信息屏。其中I-cl为接地点残流;JDCS为接地次数;JDXL为接地时选出的接地线路号,若判为母线接地线路号显示“999”;JD-TIME为接地日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例如图12中的第一行:残流为2.78,接地次数为第四次,接地线路为103,接地日期为01年10月15号,接地开始时间为15点25分45秒,接地结束时间为15点27分1秒。

按“左”键退到主界面;按“F”键进入跳闸设置屏;按“上”、“下”键,选择接地记

-16-

产品说明书

录信息; 按“右”键打印所选中的接地信息。

图12

6.9.3.4.9 跳闸设置屏:见图13

按“右”键选择所需设定项,按“F”键进入所选择项设定,按“左”键退到主界面。

压板 间隔跳闸软压板左:退出 F:确认 右:光标 图13

6.9.3.4.10 跳闸压板设定:见图14

按“上”、“下”设定跳闸软压板的投入或退出,软压板投入才可跳闸;按“F”键退出并选择是否保存,按“左”键退到主界面。

软压板投退:退出左:退出 F:确认 上:投 下:退

-17-

产品说明书

图14

6.9.3.4.11 跳闸间隔设定:见图15

装置选出接地线路后延时一段时间再跳闸,所延时的时间在本屏设定。按“右”键调整增量的大小,按“上”、“下”键设定跳闸间隔时间;按“F”键退出并选择是否保存;按“左”键退到主界面。

跳闸间隔:2S左:退出 F:确认 上:加 下:减 右:增量 10

图15

6.9.3.4.12 选线信息屏:见图16

当系统单相接地,本装置选出线路后自动弹出“选线信息屏”。接地结束后返回主界面,按“F”键则进入接地信息画面(如图12)

消弧线圈监控装置当前接地线路是: 103补偿电流: 15.4 电容电流: 32.5接地电压: 5697.5 补偿档位: 6 接地开始时间:2009- 8-19 13:52:45当 前 时 间:2009- 8-19 13:52:50按F键进入接地记录查询

图16

6.9.3.5 并联运行的操作

当没有母联辅助接点引入时,应将控制器上的母联开关打到“合” 即“ 1”的位置;当有母联辅助接点引入时,应将控制器上的母联开关打到“分” 即“0”的位置。

当两段及以上母线并联时,则应将一台控制器界面图7中“主调设定”处设置为“1”,其它设置为“0”。

首先主调机测量调整,当主调机容量不够时,从调机再调整到合适的档位 6.9.3.6 手动、自动操作

当需手动运行时,将“自动”开关打到“分” 即“0”状态,点动“升”或“降”微

-18-

产品说明书

动按键即可进行手动升或降操作;当需自动运行时,将“自动”开关打到“合” 即“ 1”状态即可。

6.9.3.7 打印:点动“打印”微动按键可即时打印当前参数;也可在接地信息屏(见图12)选择以前所存储的接地信息进行查询打印。 6.10 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6.10.1 装置的运行应有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应熟知控制器的操作方法,每次操作应有记录。设定的参数若非特殊需要,请勿变动。

6.10.2 巡检时要注意观察控制器主界面上的各参数,看是否正常。

6.10.3 正常情况下,消弧线圈控制器应处于自动调谐状态;若控制器自动功能偶出异常,可向调度申请暂改为手动或退出运行,及时分析异常原因并尽快解决。 6.10.4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禁止操作升、降按钮。

6.10.5 当消弧线圈需退出时,首先将控制器上“自动”开关打到“分” 即“0”位,然后再将消弧线圈退出运行;当消弧线圈需再次投入时,应先投消弧线圈后将控制器上“自动”开关打到“合” 即“1”位。

6.10.6 当需观察控制器液晶屏内容时,将“背光”开关打到“合” 即“ 1”位,液晶屏即可显示;离开时将“背光”开关打到“分” 即“0”位,即关闭液晶屏电源,以延长液晶屏的使用寿命。 6.11 选线部分安装及接线

6.11.1 控制器后面板布置图4中F插件为选线部件。

6.11.2 零序电流正方向规定:线路零序 CT 电流由母线指向线路

6.11.3 对电缆出线 (或由电缆引出式架空线路),需安装零序 CT。安装时,应将装有端子的一面朝向母线端。

6.11.4 同一条线路使用几条电缆并联时,如尺寸允许,应将所有电缆穿入同一互感器中,若尺寸不允许,将每条(或几条)电缆分别安装于零序CT互感器,二次绕组同极性并联后接入装置。

若已安装有零序 CT,如特性基本一致,安装方向合理,仍可使用(但需将型号变比提供我公司)。

6.11.5 接线原则是:对于电缆线路,零序CT二次侧接于控制屏的CT隔离板上。接线见附图17(a) (b) 。双绞屏蔽线屏蔽层一端接地。

-19-

产品说明书

ABC*母线端(K1)*双绞屏蔽线IiA(K2)IiB

图17(a)电缆线路选线专用一个零序CT 二次接线方式

ABC*母线端*...LJ1 LJn(K1)双绞屏蔽线IiA(K2)IiB

图17(b) 电缆线路选线与其它保护共用一个零序 CT 二次绕组接线方式

ABC*******母线端*(K1)*双绞屏蔽线LHcIiALHaLHb(K2)线路端IiB

图17(c)架空线路选线专用一组CT二次接线方式

-20-

产品说明书

LHaLHbLHc*(K1)*(K1)*(K1)...LJa1 LJan...LJb1 LJbn...LJc1 LJcnIiA双绞屏蔽线(K2)IiB

图17(d)架空线路选线与其它保护公用一组 CT 二次接线方式

6.11.6 对于架空线路,为取出零序电流,必须使用三相 CT 组成零序过滤器,对只有 A、C相 CT的线路,应选用同型号、同规格的 CT 接于 B 相,接线见图17(c) (d)。 6.11.7 对于铠装电缆,外皮接地点在 CT 上部时,应将接地线穿过 CT 接地,并且在 CT 上部只能有一个接地点。如图18。

外壳及卡子与电缆外壳绝缘*CTiK1K2双绞屏蔽线IiAIiB电缆

图18

6.11.8 装置投运前,应仔细检查接线与图纸是否相符,双绞屏蔽线是否一端接地,接线是否牢固可靠。

6.12 选线时用户提供资料 1、带编号的一次接线图

2、各架空出线的 CT 变比和电缆零序 CT 变比。

-21-

产品说明书

7 安装及调试

7.1 当产品到货后,首先检查所供产品是否完整,开箱时应按随机文件检查产品的型号、数量是否与合同相符,并根据设备安装验收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设备安装完毕,具备投运条件时,通知生产厂调试,调试工作由生产厂方和用户联合进行。微机控制器安装后,厂家来调试前,使用单位请勿送电。

7.2 本装置可以安装在室内,也可以安装在室外,用户可根据现场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微机控制屏应安装在室内。

7.3 装置配线除调匝式连接消弧线圈至微机的专用电缆外,其余配线电缆均由用户配置。电缆的选型及布置、走线应考虑抗干扰要求。选线用信号线应采用双绞屏蔽线,且屏蔽层一端接地。

7.4 操作消弧线圈的单极刀闸,6-10k V随消弧线圈供货,35-66kV由用户配置。 7.5 整组带电联合调试

(1) 当连接自动调谐接地补偿装置供电的高压一次设备和保护整定安装调试完毕,竣工验收合格具备投运条件后,断开消弧线圈与中性点的隔离开关,无隔离开关时将消弧线圈引线拆开,投入接地变压器测量电网中性点对地不对称电压UBD(用高内阻电压表直接测量,35~66kV可用PT),并采用中性点外加电容法测量电网对地电容电流Ic。

(2) 将控制器改手动,将消弧线圈分头调至最大位置,投入消弧线圈,然后,降档位作位移电流、电压曲线,调档过程中同时直接测量中性点对地位移电压或在控制器后端子测位移电流、电压,并与控制器上指示值进行核对,若超出误差范围应调整。若谐振点电压过高或过低时,应调整阻尼电阻的大小。

(3) 将微机控制器改为自动,观察自动跟踪是否正常。

(4) 如果条件允许(即电网不对称电压≤0.5%相电压)时,可在无阻尼电阻条件下再作一次位移电压曲线。 8 使用须知

8.1 本装置在投入运行前,应认真检查回路接线正确良好,必须测量装置接地电阻合格,并经调整试验合格,同时应测量配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此值不应大于本装置铭牌上规定的额定补偿最大电流值的60%,以留有发展的余地和便于实现自动调谐。

8.2 本装置投入运行前,应实测中性点不对称电压和消弧线圈不同档位下的位移电压曲线,根据不对称电压选择适当的阻尼电阻,以谐振点位移电压的数值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8.3 本装置可以自动调整亦可以手动调整,调整时可带电进行,无需一次设备的任何操作。 8.4 本装置工作点的选择,以故障点的残流最小为原则,可以处在欠补、过补或全补偿的状态下工作,一般情况下,消弧线圈宜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

-22-

产品说明书

8.5 接地补偿装置上有工作时,必须在该电网无接地情况下断开电源开关及相应的刀闸作好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8.6 运行注意事项

8.6.1 装置的运行管理应有专人负责,其他人员请勿进行参数设定等操作。在变更设定参数前应与本公司取得联系。

8.6.2 变更设定参数,改变方式及拨动拨码开关位置等操作应作好详细记录。

8.6.3 当装置出现报警信号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正确处理,并作好详细记录。若由于装置本身故障,使用单位无法排除时,应及时通知生产厂。

8.6.4 短接串联阻尼电阻的可控硅或真空接触器,在系统不接地时,应处于断开状态,发生单相接地时,应导通或闭合。若消弧线圈为二次并联阻尼电阻,系统不接地时,该回路中的可控硅或真空接触器应导通或闭合,发生单相接地时,应断开。

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当接地消失后,若阻尼电阻不能恢复正常时,可按XA消谐试验按钮,使其恢复正常。

8.6.5 供装置使用的交直流220V或110V电源必须保持良好,以保证装置正常工作。 8.6.6 两套装置并联运行时,应注意检查“母联合”指示灯是否亮。

8.6.7 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手动/自动调节被闭锁,此时值班人员不得进行任何调节和操作,并应检查接地补偿装置响声等情况,如接地时间较长时,应注意消弧线圈的温升,不得超过允许值,并作好记录。

8.6.8 微机控制器出现意外死机故障时,请重新启动控制器。 8.6.9 当母联合且主调停运时。

(1)不经母联辅助接点联机,运行微机上的母联接点应处断位。 (2)经母联辅助接点联机时,应将运行的辅调微机改至主调位。

8.6.10 在巡视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向调度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处理:

(1)装置报警信号动作;

(2)中性点位移电压大于15%相电压; (3)接地变或消弧线圈有异常响声;

(4)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油浸式接地变上层油温超过95℃,消弧线圈上层油温超过100℃。

(5)阻尼电阻箱、电容电阻箱、可控硅控制箱异常; (6)微机控制器异常; (7)交流或直流电源消失;

8.7 在运行中对整套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应在系统正常且天气晴好时进行),定期检查每季至少一次,检查周期现场应有明确规定。内容包括:

-23-

产品说明书

(1)交直流电源检查,观察交直流电源及微机工作电源是否正常。 (2)显示参数检查,对照设定参数记录,看是否有变化。

(3)自动跟踪检查,用手动调节档位后,改自动看自动跟踪是否正常。 (4)重新启动控制器,观察是否正常。 8.8 定期停电检查及预防性试验(每年至少一次)。

8.8.1 接地变、消弧线圈(包括有载开关)、专用PT、电力电容器等的预防性试验分别按《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8.8.2 阻尼电阻器及其控制部分检查试验

(1)对阻尼箱上的套管做耐压试验(试验时将上下部的连接拆开)

6-10kV 试验电压 6kV 1min 35kV 试验电压 20kV 1min 66kV 试验电压 38kV 1min

二次并阻回路:试验电压1kV1min(也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2)测量阻尼电阻的阻值。

(3)对阻尼电阻及控制部分测量绝缘电阻。

(4)校验各继电器定值是否合格,二次通电整组动作试验是否正常。 (5)检查可控硅及其触发回路是否正常。

(6)检查真空接触器各部分是否正常。真空接触器在断开状态下测量绝缘电阻及对地工频耐压10000伏。采用二次并阻时,工频耐压4000伏。

(7)检查各报警回路是否正常。 8.8.3 微机控制器的检查试验

(1)检查控制屏内各部分接线是否正确牢固。

(2)检查回路绝缘时,必须将控制屏后部的连接线全部拆开,以免影响微机内部弱电元件。

(3)微机检查正常后,给上电源,观察微机工作、显示是否正常。 8.8.4 内过电压保护器

(1)测量绝缘电阻:35kV及以下不应低于1000MΩ;66kV不应低于2500MΩ。 (2)直流参考电压测量V1mA(峰值)

6kV系统 不低于7.2kV 10kV系统 不低于12kV 35kV系统 不低于42kV 66kV系统 不低于76kV

(3)0.75V1mA下的漏电流不大于50μA

-24-

产品说明书

8.8.5 停电应检查整个回路各部分接线是否有松动,接触是否良好,尤其要检查消弧线圈的接地部分是否良好,定期测量接地电阻是否合格。

8.9 接地变压器必须经三相断路器接入电网,接地变压器过流保护定值:为确保消弧线圈在系统单相接地时不退出运行,接地变过流保护电流定值在满足灵敏度的条件下,尽量取大些,建议选相应消弧线圈最大分头电流的(2~2.5)倍,时间宜取0.5秒,母线PT开口角接地信号过压继电器定值建议整定25~30V。 9 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操作注意事项

9.1 消弧线圈的自动、手动方式的变更及投停应经值班调度员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方可进行。

9.2 消弧线圈投入运行操作步骤

(1)合上控制屏后交、直流电源开关(或熔断器);

(2)合上消弧线圈与中性点之间的隔离开关(无中性点隔离开关时,合上带消弧线圈的接地变的隔离开关及断路器);

(3)合上微机控制器上交直流电源开关。 9.3 消弧线圈退出运行操作步骤

(1)按画面提示关闭控制器;

(2)断开微机控制器上交直流电源开关;

(3)拉开消弧线圈与中性点之间的隔离开关(无中性点隔离开关时,拉开带消弧线圈的接地变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4)断开控制屏后交直流电源开关(或熔断器);

9.4 消弧线圈运行中从一台变压器中性点切换到另一台时,必须先将消弧线圈断开后再切换,不得将两台变压器中性点同时接到一台消弧线圈的中性母线上,以免发生虚幻接地及过电压。

9.5 下列情况下禁止操作消弧线圈或手动调节消弧线圈的分头:

(1)系统接地信号动作; (2)消弧线圈发生嗡嗡声;

(3)中性点位移电压超过30%相电压。

9.6 新设备投入运行,接地变做冲击合闸操作时,禁止带消弧线圈进行,以防断路器三相不同期造成严重的过电压事故。 10 订货须知

10.1 用户应提供网络电压等级及电容电流的实测值(无条件测量时提供估算值)、一次系统图、直流电源电压等。

10.2 为合理配置阻尼电阻值,用户应提供电网中性点不对称电压:35kV、66kV电网应提

-25-

产品说明书

供中性点不对称电压实测值;6-10kV电网可提供母线PT三相电压及开口角电压值;新站应提供网络结构情况。

10.3本装置所配的接地变可以代替站用变,订货时须注明二次容量。

10.4调容式分为普通型和改进Ⅰ型、改进Ⅱ型三种,由于成本不同,用户在订货时应说明,若无说明时,则为普通型。改进I型为限涌流型,改进II型不仅限涌流,还可谐波放大,但II型成本较高,故无特殊需要不供改进II型。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