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3*金色的鱼钩
授课 课型 略读课文 1课时 时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教学 目标 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认识生字,简要地复述故事。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文。 1.【出示课件1、2】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导入 ( )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分钟 言简意赅,让课学习状态。 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学生很快进入这节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明确:外貌描写
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板书: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金色的鱼钩),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二、把握内容 ,概括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 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出示课件4】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 自主学习本课的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字词,阅读并概括新课 教学 ( )分钟 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就是去繁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 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外貌主线,感受人物。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 句,在文中作标记。【出示课件5】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
两鬓都斑白了。”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 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 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 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 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 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6.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 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板书:尽职尽责)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 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出示课件6】 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 师: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我从捧着、嚼着、紧锁眉头、哽咽等词语感受到老班长的舍己为人。 (板书:舍己为人)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每个学生都参与,小组体验,人人都是这节课的主人。 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次感受一下老班长此时此刻的状态。(生再读)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第21、22自然段)【出示课件7】 ①当时“我”已经发现了秘密,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我”端起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里。实在喝不下这碗鱼汤。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生:老班长鼓励我们为了革命,必须吃下去。否则就走不出茫茫草地。 ③ “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出示课件8】(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 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体会,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小组互助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 力。
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孩子们自由朗读、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体会情感,再次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生1:老班长的牺牲让我们很难过,很伤心。 过文字描述体会老班长的高尚的情操 生2: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时,还想着别人,心系他人,和高度的革命热情心系革命。 (板书:忠于革命) 让情感教育深入学生心中。 四、品味“金色”,读透主题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板书: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出示课件9】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板书:金色)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
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1.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课堂小他们,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结及拓展延伸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 )分钟 他们!【出示课件10】 可歌可泣,升华主题,再通过一首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让红军精神注入人心,也让红军精神永不磨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交流搜集到的与长征有关的诗歌。 金色的鱼钩 板书 内容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搭配词语 新鲜的 两鬓 热气腾腾的 草地 斑白的 声音 整夜整夜地 不合眼 惊人的 鱼汤 目不转睛地 菜汤 低沉的 毅力 无边无涯的 看着 二、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 三、给下面的一段话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老班长猛抬起头 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 就支吾着说 我 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 扔了怪可惜的 【答案】 一、略 二、②③ 三、 , , :“ , 。 , ……”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一、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这4道题是这样的:(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找出来,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4)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出奇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三、提升小结。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当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时,我适时地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我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我们准备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几天后,这个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踊跃上台,争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教学中,我们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搓伤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后者则没有充分地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另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质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是那么主动。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无所疑,无所惑、无所求,那么,老师的启发是不会生效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主导的老师还应该给他们质疑的机会。 备课素材
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 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 ) 粗糙(zào cāo) 作料(zuò zuó ) 勉强(qiǎng jiàng) 和青稞面(huó huò) 抽噎( yī yē)
二、写反义词。
沉重—( ) 粗糙—( ) 挽救—( ) 鼓舞—( ) 脆弱—( ) 三、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 ),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
4.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衰弱 脆弱 虚弱
5.别看他气势汹汹的,其实他内心很( )。 6.由于过度的劳累,苗老师的身体越来越( )了。
7.她的感情很(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我就问他:“同志,你在那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
“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
向走去。
1. 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僵硬:( ) 磨蹭:( ) 笼罩:( )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3.“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jiān cāo zuó qiǎng huó yē 二、轻松 光滑 失去 打击 强大
三、严厉 严格 严肃 严峻 脆弱 虚弱 衰弱 四、略
五、1.jiāng ceng lǒng
2.老同志是在天黑、路滑、又下着大雨,而且还背着“我”向前走的情况下,陷进泥潭的。
3.小鬼是在老同志为找他、背他而牺牲的情况下,怀着无比悲痛而又对革命十分坚定的心情向前赶路的。“光明大路”在这里指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类文阅读-13 金色的鱼钩
一条马肉(节选)
副官处的同志非常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他们发现警卫战士的粮袋中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青稞麦了,便坚持要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两指宽的一条马肉。警卫战士们悄悄收下了。
做饭的时候,战士们拿出了那条马肉,准备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毛泽东见到马肉后,语带责备地说道:“你们又打埋伏了!”但他知道警卫战士们的良苦用心,况且战士们也是很长时间没沾荤腥了。他不忍再说他们什么了。于是,他便帮着战士们生火、煮菜。忽然间,他又想起了什么,吩咐战士们说:“马肉不能全吃尽,要给戴天福同志留下一些!”
戴夭福是警卫班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在过大渡河的时候,他不幸患了疟疾,紧接着爬雪山,又劳累过度,身体更加虚弱了。一路上,毛泽东对他格外照顾。
战士们说:“小戴是重病号,他一定能分到一份。”
毛泽东说:“还是留下一些好,万一他分不到马肉,不就可以补救啦!” 正谈着的时候,奉命去照顾戴天福的钟福昌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毛泽东问:“小钟,戴天福同志呢?”钟福昌再也忍不住眼泪,他哽咽着说:“他……牺牲啦……”他边说边将一个纸包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纸包,轻轻地将它打开,里边包着的竟是一条马肉。他明白了,这是分给戴天福的那条没有来得及吃的马肉。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
(选自《红军长征的故事》蓝天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气喘吁吁:
写出三个结构(ABCC式)的词语: 2. “你们又打埋伏了!” 这句话中“打埋伏”的意思是 。 3. “他……牺牲啦……”前后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前面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 B.前面的表示表语言的中断,后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C. 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4.“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此时,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 5.从这篇文章,我们能从毛主席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参考答案】
1.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示例:天网恢恢 大名鼎鼎 怒气冲冲 忧心忡忡
2. 想把马肉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 3.A
4.面对临终战士留给自己的马肉,此刻主席是感动、悲愤、心疼、惋惜的心情
5.示例: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互助友爱、勤俭朴素等。
雪山小太阳(节选)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明白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
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她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
(选自《长征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有改动)
1.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小太阳指的是 。 2.第1、2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通过渲染环境的 ,衬托红军战士的 气概和 精神。 3.小卫生员不见了,原来她( ) A.躺在山坡上睡着了
B. 为了救伤兵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C.掉队了
4. 文章标题“雪山小太阳”寓意深刻,你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5. 作者在文中反复写到小姑娘的红毛衣,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小卫生员
2.恶劣 英勇无畏 革命乐观主义
3.B
4. 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
5. 红毛衣既是小姑娘的心爱之物,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