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2013年1月 嘉兴学院学报 Vo1.25 No.I 2013.1 Journal of Jiaxing University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订补 ——以九位浙江籍作家为中心 朱则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对近年问世的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了订正与补充, 对其中的蔡环黼、陈春晓、陈灿等九位浙江籍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浙江;作家;考证 中图分类号:1207.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81(2013)01—0065—06 The Redaction and Supplement of QingRen Shi Wen Ji Zong Mu Ti Yao Focusing on Nine Zh@ang Authors ZHU Ze—jie (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 ̄iang 310028) Abstract:The paper attempts to correct the errors and made supplements to omissions in the book Qing Ren Shi Wen J i Zong Mu Ti Yao.written by Ke Yu—chun in recent years,replenishing about the nine Zhej iang authors such as Cai Huanfu,Cheng Chunxiao,and Cheng Can,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author and other readers. Key words;Qing Ren Shi Wen Ji Zong Mu Ti Yao;Zhejiang;author;textual research 在清代诗歌(包括散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近年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 《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部巨著。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 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 第1版,以下简称《提要》),更可以说是后出转精,代表着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难想见,涉及这么多的对象,即以《提要》而论,这里面的各种疏忽、缺漏乃至错误,自然 也是难以尽免的。并且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一般说来,其难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 正和补充,可以使两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 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①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笔者在日常读书的过程中 有所发现,即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并陆续整理成文,相继分组发表,提供给编著者以及其他有关读 者参考。本篇主要选取九位浙江籍作家,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 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蔡环黼(卷二十五,上册,第649页) 蔡环黼,《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 ]第珊。。蚰按《提要》曾提及蔡环黼乾隆五十年 乙巳(1785)“与千叟宴”,根据这个线索,检得该年《钦定千叟宴诗》卷二十三所收蔡环黼诗,作者 收稿日期:2012—1O一22 基金项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2OO41O22O2O4。o1) 作者简介:朱则杰(I956一),男,浙江永嘉人,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清代诗歌。 ①《清人别集总目》按作家姓氏笔画排序,但各家小传也力求注明生卒年。 网络出版时间:2013—01—04 Ii:07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ems/detail/33.1273.Z。20130104.1107.020.html?uid 嘉兴学院学报 第25卷第1期 名下注有当时年龄“年六十五”o[ ̄]sz9由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享年则在65 岁以上。① 《提要》本卷以之大致归入“生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四年(1711—1715)”者,误差比 较大。 附带关于《钦定千叟宴诗》一书,“卷首”两卷之外,正编三十四卷凡收“预宴”作者3 000人, 姓名之下依例都注有当时的年龄,可用于推算生年以及享年的上限;并且姓名之上,还分别注有当时 的官职或身份。《提要》以及《清人别集总目》内,很可能还有一部分作者也能够由此获得有用的 信息。 二、陈春晓(卷三十六,中册,第1056页) 陈春晓,《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_1I第 m。 按丁丙《松梦寮诗稿》卷五光绪十七 年“辛卯”(1891)所作《陆小石丈灵峰探梅图,成于庚申春日。同游胜侣,夙多旧识。杭垣再陷, 诸老半罹浩劫,此图可作忠义录观。今似珊将供养灵峰,属僧守护,谨题四章志感》之二,开头两句 提到:“画梅杨补之,觅句陈无己。”又自注分别说:“杨蕉隐贰尹绘图。”“陈春晓丈题一诗,时年 八十。”[。] 杨振藩(蕉隐其号)所绘《灵峰探梅图》,拙著《清诗考证》第三辑之一百十五《杭州灵峰翁同 诗碑》曾略有叙及[411 294 1 3o2原图可能已失,而有关文字则可见周庆云纂《灵峰志》卷四下《艺 文・下》,总题《灵峰探梅图题咏》。据其开头所述,咸丰九年(1859)“己未上元后二日,陆小石邀同 陈觉翁”等一共l8人,“小集墨慎上人灵峰寺”,“蕉隐绘图”。②因此,上引丁丙该组诗歌,标题称 图“成于”次年咸丰十年(1860)“庚申春日”,以及同首相关自注称“探梅在庚申二月五日”,[5]467这 个时间都是不准确的。其原因,联系该条自注下文所说:“越二十余日,城即陷;方外谦谷闰三月八 日重题,云‘其中……怀抱悲欢之感,不啻霄壤’。”则很可能是由于《灵峰探梅图题咏》第五家杭州 理安寺僧真默(谦谷其字)追题于“咸丰十年”“二月”,l_5 J4地所以牵连而致误。 又陈春晓(号觉庵)题诗,系《灵峰探梅图题咏》第三家,[51410实际包含五律二首、七古一首。 后者第二句,自谓“八十衰龄重到此”。上引丁丙诗注称“陈春晓丈……时年八十”,当即本此而来。 只是这里的“八十”,也存在泛言的可能。而以咸丰九年(1859)“己未”逆推,陈春晓大约生于乾隆 四十五年庚子(1780)前后。目前《提要》本卷大致归入“生于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1766~ 1770)”者,虽然误差不是很大,但还是可以适当后移几卷。 附带关于丁丙该组诗歌,同样见于《灵峰探梅图题咏》,居第十六家。[51418前及该篇拙作,提到翁 同稣题诗也称“图为庚申二月作,是月杭州失守”,这很可能是受了丁丙题诗的误导。又翁同徘题诗 居第二十家, l_4 其所云“题诗者谁雪隐翁,一十八人气味同”,这里的“一十八人”自第二家吴春焘 (雪隐其号)算起,@至翁同 前一家而止;而当初“探梅”之人,恰巧也是“一十八人”,亦即丁丙 题诗第一首最末两句所云:“冠簪与巾钵,十八东林贤。”二者互有交叉而实际上并不等同,不知翁同 是否也有受丁丙题诗影响而又恰巧与题诗人数吻合的可能。 三、陈灿(卷三十八,中册,第l116页) 陈灿,《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第。册’ “按屠倬有关诗文作品,可以解决这个 问题。 先说生年。屠倬长子屠秉《盟山堂诗初集》,卷四《斋中四咏》之四《瓶菊》附有“大人”屠倬 “《记》并诗”;_6_ 该《记》据署款作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六月”,其中提到: ①戴璐《吴兴诗话》卷九也有两处叙及蔡环黼此事,并说后来“年七t余卒”,可并参。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第223页、第226页 ② 见周庆云《灵峰志》,《清波小志(外八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第l版,第409页。又《灵峰探梅图题咏》第四家蒋坦所题七言 古诗开头有云:“是时试灯过三日,春寒尚在梅花间。……”与“± 元后二日”云云相互吻合,可以参证,见第4u页。 ③第一家即兼绘图者杨振藩,其上文已经写及,排除不计‘ 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九位浙江籍作家为中心 “今惟二西丈健在,年八十七,不废诗画,如文徵仲耄年时也。” 这里年龄十分具体;由此逆推,可知陈灿(二西其号)生于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 需要注意的是,潘衍桐辑《两浙蝤轩续录》,卷二十四陈灿名下曾节录屠倬为陈灿《师竹斋诗稿》 而撰的序文,称陈灿“长家君十年,今八十矣”。_7]第¨。珊 。而据王昙《烟霞万古楼文集》卷六《屠孟 昭大尹尊甫兰渚封君七十、封安人宏农君五十八岁寿序》“疑年在亥[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四月 维夏,廿有三El,为封君屠兰渚先生七十揽揆”,[8]559以及沈钦韩《幼学堂文稿》卷八《敕封承德郎翰 林院庶吉士加一级例晋朝议大夫屠丈墓志铭》“公讳邦瑞……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七十有 一,卒于仪征”,E91287-288可知屠倬父亲屠邦瑞(兰渚其号)生于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实际小于陈 同样,吴振械辑《国朝杭郡诗续辑》卷十一所录陈灿诗,有嘉庆十年(1805)《乙丑正月二十七 灿十一岁。屠倬该序所谓陈灿“长家君十年”和“今八十矣”,都只能视为举成数而言。 日生朝,用文待诏韵》一律,首联云:“甄陶抛得净尘缘,七十孱躯幸尚全。 ̄ElO]9b这里的“七十”应 该也是泛指(至少标题没有明确提到“七十初度”),不然逆推其生年为乾隆元年丙辰(1736),倒与 屠倬该序所说相合。而从这首诗的标题,可以知道陈灿的生日在“正月二十七日”(公历2月19日)。 再说卒年。屠倬《是程堂二集》卷五,有《挽陈二西丈》一律,颔联下旬自注说:“先生夫妇, 皆年登九秩。” 1] 惟此题编在同卷道光四年(1824)《甲申立春日偶作四首》之前,[】1]地 而其后却 有《怀沈菘町高士,并呈陈二西丈,求留意菘町遗集,即题瓶菊图上》二首,[11]16a可知这里排次有 误。结合前述陈灿生年,《挽陈二西丈》应当移到《怀沈菘町高土,并呈陈二西丈……》二首之后, 作期就在道光四年“甲申”(1824),陈灿享年刚好“九秩”九十岁。前述陈灿不可能生于乾隆元年丙 辰(1736),从这里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附带关于《提要》所说的“卒年八十余”,原本上及《国朝杭郡诗续辑》该卷陈灿名下所附诗话: “殁时年已八十余矣。” 0]。 但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恐怕并不正确;即使生年取乾隆元年丙辰(1736), 卒年取道光三年癸未(1823),按照一般习惯也应当称年近九十。此外《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 于“二西”均写作“二酉”,“酉”字当系笔误或刊误。 四、许之叙(卷四十三,中册,第1391页) 许之叙,《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L1j第埘 。按许之叙曾经校刻郑旭旦辑《天籁 集》。后该集重刻本卷首,有其从兄许郊《天籁集补序》一文,开头提到: 《天籁集》者,钱唐郑旭旦编次,余从弟彝伯为付梨枣者也。彝伯与从兄培之暨余皆同 岁生;幼各就傅,彼此戏投笔札,署称“同年”。[12]la 据此可知,许庆恩(培之其字)、许郊、许之叙(彝伯其字)兄弟三人均为同年出生,许之叙不 过生日最晚而已。又前及丁丙《松梦寮诗稿》卷五,有《许子社(郊)今岁六十有四,自号八八翁, 金谨斋镌印为寿,余亦赋此以祝》七言古诗,开头八句云: 许子行年六十四,易已乾坤及未济。易数无穷年不穷,亥算新号八八翁。 道光丁亥承平日,翁之降生惟八月。天街赏月先两宵,浙江观涛迟一朝。[314 ̄s 此诗据集内作品编年,作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该年许郊(子社其字)64岁,逆数其 生年正是正文第五句所说的道光七年“丁亥”(1827),而生日则为八月十七日(公历1O月7日)。这 样,许之叙以及许庆恩的生年自然也就清楚了,并且生日的上下时限也都可以推测。《提要》本卷将 许之叙大致归人“生于嘉[庆]六年至十年(1801—1805)”者,误差明显过大。 另外关于许之叙的卒年。上及许郊《天籁集补序》据署款撰于“同治八年己巳[1869]重九 日”,[12]i b文内曾说到: 彝伯……以知县拣发湖南,历权永定、石门县令。以积劳成疾,遽尔委化,剧可哀矣。 ……《天籁集》,亦刻自湘中。今年夏,弟妇携板回,余得见之,为重加校阅。[12]la 但许之叙是否就卒于“今年”,这一点不能臆定。也许通过相关的地方志,从许之叙最后一任的 嘉兴学院学报 第25卷第1期 接替者起任时间,可以推得基本准确的年份。 五、屠彝(卷四十四,中册,第1422页) 屠彝,《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第3册2H。按屠彝是屠倬的第三子。前及屠倬《是程 堂二集》卷五,有《三子彝年十二,学作小景山水,以题画二绝句呈阅,清嘉可喜,遂和之》一 题oD1]sa同卷其前有《与梅史别十五年矣。癸未三月,重来武林,欢然道故。同人集积堂盟云书屋,赋 诗为赠,分韵得“茅”字二首》,[1l_抽其后有道光四年(1824)《甲申立春曰偶作四首》;_11l 如果排序不 误,则该题应当即作于“癸未”亦即道光三年(1823)。以此逆推,可知屠彝出生于嘉庆十七年壬申 (1812)。《提要》本卷大致归入“生于嘉庆十一年至十五年(1806—1810)”者,误差倒不是太大。 又潘衍桐辑《两浙蝤轩续录・补遗》卷四,屠彝名下曾节录其《寿萱堂诗钞》陈来泰序,提及: “惜不永年,卒年仅三十有六。”l7l第¨ 。 据其生年推算,应卒于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 六、钱塘东郭子、杭州蒿目生(卷四十五,中册,第1483页) 《提要》本条著录《杭城辛酉纪事诗原稿》一卷,专咏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太平军攻陷杭州 事,“原题钱塘东郭子、杭州蒿目生撰”,“一九八零年杭州古籍[旧]书店据清稿本影印”,并提及: “前有同治元年养时轩主人序,许五辰斋名养时轩”;“末有同治元年七上黄鹤楼散人跋……陆以 号 七上黄鹤楼散人”;“又同治壬戌钱塘东郭子跋”。按这里有些情况,可以斟酌或补充。 首先,此集既然系两人合撰,那么其性质属于总集而非别集,《提要》依例最好不予著录。 其次,既然予以著录,那么依例还应当介绍其他版本。例如,台湾沈云龙先生主编《近代中国史 料丛刊续编》(第九十八辑)第980册,所收即与该本相同,出版于1983年6月。又《浙江月刊》 1989年第8期至第1O期,有连载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善本阅览室,还另外藏有清代钞本。而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钱塘丁氏刻《武林掌故丛编》第十八集所收丁丙辑《庚辛泣 杭录》本,作为卷十五。该本缺“钱塘东郭子跋”,但卷首另外两篇序跋,末尾署款“七上黄鹤楼散 人”“养时轩主人”之后同时还有姓名“陆以 .[1332b“许五辰”,l1 3] 这就可以省去《提要》的考证过 程;并且此集的两位作者,在书名之上也明确标出了真实姓名——“张荫榘、吴淦”,【 分别对应 “杭州蒿目生”“钱塘东郭子”。 现在先说张荫榘。据潘衍桐辑《两浙蝤轩续录》卷四十五作者小传等,张荫榘字矩卿,号絮庭, 咸丰九年己未(1859)举人,“罹难出险,独居沪江,与吴鞠潭合成《杭城辛酉纪事诗》百首,追写 情状,足当《碧血录》观也”。l7]第l 聊 《杭城辛酉纪事诗原稿》“钱塘东郭子”亦即吴淦(鞠潭其 字,一作菊潭)跋,叙述有关情况甚悉: 壬戌夏五月,余与蒿目生窜难沪江。每于酒阑灯炖,言及虎林被难情事,各潸然泣数行 泪下。蒿目生缘有纪事诗之举,约余同作。越五昕夕,各得诗五十首。……蒿目生于七月下 旬,为应明岁礼闱试,挈眷赴都。方期万里鹏程,从此发轫矣;乃于九月中游,殁于天津寓 庐。呜呼!痛哉。[ ] 从这里可以知道,张荫榘即在创作“纪事诗”的同治元年“壬戌”(1862)九月中旬,病殁于 天津。 台湾成文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品影印出版的《清代殊卷集成》,还收有张荫榘的乡试殊卷,其 中记其出生时间为:“道光辛卯年十一月初五日吉时生。”l_】5]。 虽然殊卷通常都有将年龄往小里说的惯 例,但在目前别无其他确切材料的情况下,姑且就把张荫榘的生年定在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 如此则其生日可换算作公历12月8日;而其享年仅有32岁。 再说吴淦。前及《两浙鞘轩续录》,卷四十四有其小传:“吴淦,字菊潭,钱塘廪贡。官嵊县训 导。著《康胜斋诗》二卷。”又引谭献《复堂日记》:“吴君鞠潭,以书名掩其文笔,以文采掩其才性。 ……乱后,与张榘卿同赋绝句五十首,纪杭城再陷事,盖诗史也。”[=71l第¨ 肿∞其他不少文献如葛元煦 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九位浙江籍作家为中心 《沪游杂记55卷二“书画家”条、[16 吴昌硕《缶庐诗55卷三《存没口号十二首》之七《吴鞠潭 淦55,["]65 也都叙及吴淦后来在上海主要以书法家著称。现今的网络上,还不时能够看到他留下的拍 卖品。由此猜想,也许从某些法书的署款上,可以获知吴淦的生年;而所说该《杭城辛酉纪事诗55如 果真是“原稿”的话,那么应该也出自吴淦的手笔(另参下文)。 需要注意的是,吴淦同姓名乃至同表字的,在历史上不止一人。即如清代杭州,《两浙蝤轩续 录・补遗》卷二就有:“吴淦,字超琦,号莼斋,钱塘人。乾隆壬午[二十七年,1762]顺天副贡, 官开化教谕。著《爱闲轩诗草55。”_7j第¨ 其时代明显早于我们所说的吴淦。今人不少论著在介绍吴 淦时,往往将这两个人混合为一,未免疏忽。 另外,大凡总集,无论作者怎样题署,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有编者的。《杭城辛酉纪事诗原稿55吴 淦跋,末尾曾叙及自己在张荫榘病殁之后,“重加删订,缮写成帙”。l_1 I4 根据这一点,不妨将此集 的编者即定为吴淦。 附带关于为此集撰序的“养时轩主人”许五辰,丁申、丁丙兄弟合辑《国朝杭郡诗三辑55卷六十 七作者小传等记载:“许五辰,原名丽身,字华亭,仁和廪贡,有《养时轩诗钞》。……庚、辛之劫, 所著付诸一炬。后客死于申江……”并且所收诗歌刚好也就是《送张矩卿(荫榘)应礼部试55七律一 首。_1 ]2 又《两浙蝤轩续录》卷四十七所收高望曾《岁暮感逝诗55十五首之十三《许华亭明经》,题 注也说:“五辰,钱塘廪生。……辛酉既脱难,明年游沪,半年病死。”l_7I第¨ 舯这与《杭城辛酉纪事 诗原稿》吴淦跋所说:“养时轩主人见而爱之,为作序千余言,洋洋洒洒,哀响顽艳,不堪卒读。讵 料于八月间,患疫于沪殁哉!.[1413 ̄都相互吻合。而其病殁的时间,则以这里的“八月”相对最为具 体。至于其诗集,民国《杭州府志》卷九十四《艺文・九》“集部・五”著录作《养心轩诗钞55,[193686 “心”字显然错误。 七、王藁(卷四十八,中册,第1636页) 王菜,《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55均著录有三人,L1]第1册 。各以籍贯相区别。这里所说的是浙江黄 岩人。 关于这个王菜的著作,《清人别集总目》著录有一种“光绪23年刻本”“九峰精舍文集8卷”,收 藏单位有“北图、南图”两家。《提要55虽然没有以此集立目,但有关叙述也说:“所著先有《九峰精 舍文集》八卷,光绪二十三年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这都是将此集当作王菜的自撰别集。 按此集现今有台湾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晚清四部丛刊》影印本,见于第五编第103册。经浏 览,乃知其并非王菜自撰别集,而是所辑九峰精舍的课艺总集。检已故王绍曾先生主编《清史稿艺文 志拾遗》以及孙殿起先生《贩书偶记55卷十九,此集即入集部总集类“课艺之属”,[2032154或日“课集 之属”,L2Ij 耶十分正确。 附带关于此集内部文体,虽然屡有“词赋嗣出”的说明,而实际所收仍然只停留在散文上,因此 与清诗总集无涉。 八、吴淦(卷五十六,中册,第1973页) 吴淦,《提要55著录其《青拜庐诗55稿本一卷,但作者没有介绍。这个吴淦,应该就是前面所说 的“钱塘东郭子”(详见该条)。该吴淦以书法家名世,现今网络上还不时能够看到他留下的拍卖品, 而其中就有署款为“青拜庐主”的。兹从李烈初先生所著《清磬远韵:书画、印、泉收藏趣谈》第一 章《收藏书画趣谈55第十七篇《作者是谁》,录一段书本文字于次: 我有一幅《题自画小景55,行书条幅,没有署名,只盖一“青姓庐主”阳文章。字写得 很好,但不知“青姓庐主”是谁?后见吴淦所书小楷团扇面上,有书于“青拜I庐灯下”字 样,始知“青姓庐主”实是“青拜庐主”。吴淦字鞠潭,清末杭州人,以行书名于沪上。_2 ]4 这样,《提要55本卷以之大致归入“生于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者,时代明显太迟。 ・7O・ 嘉兴学院学报 第25卷第1期 九、钟广生(卷五十七,中册,第1996页) 钟广生,《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Ⅲ靴 。这个问题今人基本上已经解决。 先说生年。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3]5盯,曾根据钟广生《逊庵诗集》卷一《乙丑五十 生日》一题,①推定钟广生生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此外如《逊庵诗集》卷首“题辞”汪维城一 律,颈联上句“握粟方同岁”自注说:“余与君同丙子生。”[。 强 亦可佐证。《提要》本卷以之大致归 入“生于同治十年至光绪元年(1871—1875)”者,比较接近。 再说卒年。李兴盛先生《松滨吟社》一文曾叙及: 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马忠骏有《感旧》诗,怀念七八年间先后去世的五位“执友 而兼诗友”之人。这五人就是成多禄(1928年卒)、陈浏(1930年卒)、谈国楫(1933年 卒)、郭宗熙(1934年卒)、钟广生(1935年卒)。I一。 _2 。 所说马忠骏该诗,原见马忠骏辑《遁园杂俎》“诗集”卷九。lL26] “唯五人具体谢世年份,均系兴 盛先生补注,想必有据。 附带关于钟广生参加“松滨吟社”一事,另可参见拙文《“遁园吟社”与<遁园杂俎>55(待刊)。 《清人别集总目》小传叙及钟广生号“半园老人”,而“漫社”社长张朝墉亦号“半园老人”,不知是 否属于巧合。 参考文献: [1]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1~3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E2]弘历.钦定千叟宴诗EM]//弘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E3]丁丙.松梦寮诗稿E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55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朱则杰.清诗考证:下册E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E5]周庆云.灵峰志[M]//徐逢吉.清波小志(外八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屠秉.盟山堂诗初集[M].刻本.1831(道光十一年辛卯). [7]潘衍桐.两浙鞲轩续录[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685—168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王县.烟霞万古楼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4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沈钦韩.幼学堂文稿[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49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o3吴振槭.国朝杭郡诗续辑I-M].钱塘丁氏刻本.1876(光绪二年丙子). [11]屠倬.是程堂二集I-M].潜园刻增修本.1821(道光元年辛巳). [12]郑旭旦.天籁集[M].刻本.1869(同治八年己巳). [13]丁丙.庚辛泣杭录EM]//丁丙.武林掌故丛编:第t-A,集.钱塘丁氏刻本.1895(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14J吴淦.杭城辛酉纪事诗原稿E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80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 [15]顾廷龙.清代珠卷集成:第248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63葛元煦.沪游杂记[Ⅳ【]//葛元煦,黄式权,池志微.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9. [1 7]吴昌硕.缶庐诗[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 5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8]丁申,丁丙.国朝杭郡诗三辑[M].刻本.1893(光绪十九年癸巳). E19]陈璃.(民国)杭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2册.上海--E海书店,1993. [2oJ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 E21]孙殿起.贩书偶记E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982. E22J李烈初.清磬远韵:书画、印、泉收藏趣谈E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33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E24]钟广生.逊庵诗集[M]//钟广生.湖滨补读庐丛N//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6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25]李兴盛.流寓文化中黑龙江山水名胜与轶闻遗事E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6]马忠骏.遁园杂俎集[M]//李兴盛。何陋居集(外二十一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陈燎宏) ①原诗为《乙丑五十生日,适孙师郑同年以六十初度诗览寄,因次其韵,追述生平并答教》六首.可见《湖滨补读庐从刻》本,《近代中周史料 丛刊》第26册,第609—6l1页。孙雄(师郑其字)生于同治五年丙寅(1866),相差正为l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