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49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3.23
(21)申请号 201510560552.2(22)申请日 2015.09.06
(71)申请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33号申请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闫雁军 崔晓强 陶金 宋自杰
黄淼 尤雪春(51)Int.Cl.
E02D 29/05(2006.01)E02D 31/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发明名称
一种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中隔墙分层分段拆除后再进行两侧结构的连接,导致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该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首先在中隔墙两侧设置临时构造柱作为中隔墙拆除前两侧结构临时悬挑部分的支撑;其次待两侧临时构造柱施工完成后,分段切割拆除中隔墙,吊运拆除的地墙垃圾;之后连接两侧结构的底板、各层楼板及顶板,从而使得两侧结构连为一体结构;最后从下至上分层拆除临时构造柱。
C N 1 0 5 4 2 1 4 9 1 A CN 1021491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所述中隔墙包括第一区中隔
墙和第二区中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所述中隔墙的两侧结构临时悬挑端部设置临时构造柱;步骤二、待所述中隔墙的两侧结构施工完成后,分段切割拆除所述中隔墙,吊运拆除的地墙垃圾,之后连接两侧结构的底板、楼板及顶板;
步骤三、从下至上分层拆除临时构造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第一步,完成所述第一区中隔墙的拆除及垃圾清运施工,形成第一空腔区;第二步进行所述第一空腔区的两侧结构底板、楼板及顶板的连接施工;第三步,进行第二区中隔墙拆除及垃圾清运施工,形成第二空腔区;第四步,进行所述第二空腔区的两侧结构底板、楼板及顶板的连接施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先从上至下一次性凿除所述第一区中隔墙,并采用塔吊将产生的垃圾从所述第一空腔区上方吊出;然后从上至下一次性凿除所述第二区中隔墙,并采用塔吊将产生的垃圾从所述第二空腔区上方吊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在所述中隔墙与两侧结构的底板之间浇筑后浇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在两侧结构的底板连接处铺设防水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在两侧结构的地下室顶板连接处铺设防水层。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钢板。
2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一种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
1/4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
方法。背景技术
紧邻地铁线路的基坑施工前,为保护地铁线路安全运营,在距离地铁线路一定的位置需设置中隔墙(中隔墙是地下连续墙的一种),中隔墙将一个地下室分成两部分,两侧结构分别施工,最后拆除地墙,将两侧结构连接。[0003] 现有的施工方法不能够同时满足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存在以下缺点:[0004] 第一,中隔墙拆除过程较为繁琐,中隔墙分层分段拆除,之后完成该层结构的连接,整个过程需要经历中隔墙拆除、垃圾外运、搭设模板排架、连接两侧结构等阶段,由于施工工序彼此搭接,整个施工工期耗时较长;[0005] 第二,对于无梁楼盖,由于中隔墙分隔,地墙两侧楼板为悬臂结构,结构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这一施工过程,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危险或引起质量事故;
[0006] 第三,将中隔墙从顶部开始分层拆除,接着进行两侧结构分层连接,顶部结构连接造成后续拆除的地墙垃圾不能通过垂直运输方式运送至场外,而是需要货车二次转运,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及周边环境的污染。
[0007]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使中隔墙及
两侧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影响现场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10] 一种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所述中隔墙包括第一区中隔墙和第二区中隔墙,包括如下步骤:[0011] 步骤一、在所述中隔墙的两侧结构临时悬挑端部设置临时构造柱;[0012] 步骤二、待所述中隔墙的两侧结构施工完成后,分段切割拆除所述中隔墙,吊运拆除的地墙垃圾,之后连接两侧结构的底板、楼板及顶板;[0013] 步骤三、从下至上分层拆除临时构造柱。[0014]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包括:第一步,完成所述第一区中隔墙的拆除及垃圾清运施工,形成第一空腔区;第二步进行所述第一空腔区的两侧结构底板、楼板及顶板的连接施工;第三步,进行第二区中隔墙拆除及垃圾清运施工,形成第二空腔区;第四步,进行所述第二空腔区的两侧结构底板、楼板及顶板的连接施工。
[0008]
3
CN 1021491 A[0015]
说 明 书
2/4页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先从上至下一次性凿除所述第一区中隔墙,并采用塔吊将产生的垃圾从所述第一空腔区上方吊出;然后从上至下一次性凿除所述第二区中隔墙,并采用塔吊将产生的垃圾从所述第二空腔区上方吊出。[0016]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在所述中隔墙与两侧结构的底板之间浇筑后浇带。[0017]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在两侧结构的底板连接处铺设防水层。[0018]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在两侧结构的地下室顶板连接处铺设防水层。[0019] 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为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钢板。[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首先在中隔墙两侧设置临时构造柱作为中隔墙拆除前两侧结构临时悬挑部分的支撑,其次待两侧临时构造柱施工完成后,分段切割拆除所述中隔墙,吊运拆除的地墙垃圾,之后连接两侧结构的底板、各层楼板及顶板,从而使得两侧结构连为一体结构;之后先拆除位于地下室底板处的临时构造柱,再从下至上分层拆除剩余临时构造柱。该施工方法采用分区段方法拆除中隔墙,每个区段中的每幅中隔墙从顶端至底端一次性拆除,并随后进行中隔墙区域的两侧结构的对应楼板连接,从而方便现场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也方便了垃圾从拆除中隔墙后形成的空腔区上方吊装和外运,而且为两侧结构的连接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操作平台,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此外,在分段拆除中隔墙之前,先在中隔墙两侧结构的拟连接处设置临时构造柱作为临时支撑,使得两侧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均不会出现悬挑的工况,避免了前述两侧结构的悬挑结构由于挠度过大而产生有害的裂缝,从而起到安全施工的作用。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步骤一的示意图;
[0023] 图3至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步骤二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步骤三的示意图。
[0025]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0026] 1-中隔墙,11-第一区中隔墙;12-第二区中隔墙;2-临时构造柱;3-后浇带。
[00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本发明提供了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中隔墙分
层分段拆除后再进行两侧结构的连接,导致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污染周边环境的问
[0028]
4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3/4页
题。
下面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0030] 实施例一[003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分段方法拆除中隔墙1,并随后进行中隔墙1拆除区域的两侧结构的对应楼板的连接。当分为两段共两次进行中隔墙1拆除时,将中隔墙1分为第一区中隔墙11和第二区中隔墙12,中隔墙1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 如图2所示,S001:中隔墙1的两侧设置临时构造柱2;[0033] 如图3至图4所示,S002:待中隔墙1的两侧结构施工完成后,分段切割凿除中隔墙1,吊运拆除的中隔墙垃圾,并连接两侧结构的底板、楼板及顶板,使得两侧结构连接成为一体结构;
[0034] 如图5所示,S003:从下至上逐层凿除临时构造柱2。[0035]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便合理的拆除地下中隔墙1的方式,分段、间隔地拆除中隔墙,即将中隔墙分为两个区间(第一区中隔墙11和第二区中隔墙12)进行拆除,而且每幅中隔墙从顶端至底端一次性拆除,从而方便现场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也方便了垃圾从拆除中隔墙后形成的空腔区上方吊装和外运,而且为两侧结构的连接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操作平台,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此外,在分段拆除中隔墙之前,先在中隔墙两侧结构的拟连接处设置临时构造柱2作为临时支撑,使得两侧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均不会出现悬挑的工况,避免了前述两侧结构的悬挑结构由于挠度过大而产生有害的裂缝,从而起到安全施工的作用。[0036] 特别地,步骤S002包括:第一步,完成第一区中隔墙11的拆除及垃圾吊运施工,形成第一空腔区;第二步,进行第一空腔区的两侧结构底板、楼板及顶板的连接施工;第三步,进行第二区中隔墙12拆除及垃圾吊运施工,形成第二空腔区;第四步,进行第二空腔区的两侧结构底板、楼板及顶板的连接施工。较佳地,步骤S002还包括:先从上至下一次性凿除第一区中隔墙11,并采用塔吊将产生的垃圾从第一空腔区上方吊出,完成第一区两侧结构连接;从上至下一次性凿除第二区中隔墙12,并采用塔吊将产生的垃圾从第二空腔区上方吊出,之后完成第二区两侧结构连接。[0037] 进一步地,为了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中隔墙1与两侧结构的底板之间连接处预留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即后浇带3。当然,中隔墙1拆除后,两侧结构的底板连接处需要铺设防水层,以起到防渗止水的作用。同理,两侧结构的地下室顶板连接处也需要铺设防水层。考虑到取材的方便性和成本,防水层可以选择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钢板。[0038]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中隔墙拆除及两侧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首先在中隔墙两侧设置临时构造柱作为中隔墙拆除前两侧结构临时悬挑部分的支撑,其次待两侧临时构造柱施工完成后,分段切割拆除所述中隔墙,吊运拆除的地墙垃圾,之后连接两侧结构的底板、各层楼板及顶板,从而使得两侧结构连为一体结构;之后从下至上分层拆除临时构造柱。该施工方法将中隔墙分为两个区间进行拆除,而且每个区间中的每幅中隔墙从顶端至底端一次性拆除,从而方便现场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也方便了垃圾从拆除中隔墙后形成的空腔区上方吊装和外运,而且为两侧结构的连接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操作平台,加快了施
[0029]
5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4/4页
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此外,在分段拆除中隔墙之前,先在中隔墙两侧结构的拟连接处设置临时构造柱作为临时支撑,使得两侧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均不会出现悬挑的工况,避免了前述两侧结构的悬挑结构由于挠度过大而产生有害的裂缝,从而起到安全施工的作用。
[0039]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6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7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2
8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3
9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4
10
CN 1021491 A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5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