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 源
女上衣(blause)是从肩到腰围线(waistline)或臀围线(hip line)附近的妇女及儿童用的单层、夹层、袄等类之总称,这有的是从妇女的胴衣变化而来,含有外衣的要素,也有从男用衬衣变化而来。 ,
对于上衣一词之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是由罗马时代(1l~12世纪)农民的工作服而来的;一说是穿上衣时,要把衣摆塞进裙子里面所产生的宽松量而得此名称的。比罗马时代更早,狩猎生活的人们,因为使用有限的兽皮制衣,所以做了上下分开的衣服,故也有从那时就开始有了上衣的说法。
上衣的机能依时代而异,王侯贵族穿着的是豪华的服饰,也作外衣穿用,跟着服饰文化的发展而出现了外衣,上衣就穿在整套套装里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要求适合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合理衣服,于是上衣又作为外衣穿用了。如今上衣既作为适合现代生活的有机能性的衣服外穿,也穿在里面作为套装之衬托深受人们喜爱。
二、分 类
上衣从功能上可分为内上衣(穿在裙子里面的上衣)和外上衣(穿在裙子外面的上衣);从其领子造型可分为开放式领型上衣和关闭式领型上衣;从下摆来分,可分为有宽松量较大的和卡克摆的上衣,同时还可分为开衩和不开衩,平下摆与圆下摆的上衣;从是否上夹里可分为单层上衣、夹层上衣、半衬上衣;从袖子造型上分平袖、大小袖、有折裥的袖子、长袖、短袖、中长袖;从制作工艺上分为精做上衣和简做上衣。本章重点介绍外上衣的缝制工艺。
三、面 料
面料包括面子面料、里料和衬。
女上衣常用的面子面料(表布)有纯毛、毛涤混纺、丝织物(香缎、天鹅绒)、毛织物(苏格兰呢、法兰绒、高支纱、有伸缩的毛料)、毛麻、仿毛、棉织物(绣花布、灯心绒、斜纹布、莱卡)、纯化纤等纤维面料。面料图案常采用素色(红、黑、白、灰、蓝等色彩的同类色系列色彩)的面料。
里布(夹里)是帮助表布显出轮廓,又是穿在衬衣或毛衣之外的,所以要滑润穿起来舒服,并以耐摩擦性、耐洗涤性、轻及不褪色为条件,它的选择是根据面子面料的色彩和质地而决定的。常用的中高档里布有电力纺、大绸、缎纹料、美丽绸、仿真丝,中低档里布有尼龙绸、羽纱等。色彩的选择应尽量与面子面料相同或相近,一般多采用素色无花或暗花面料。
衬布:上衣的衬布是在表布与里布之间,而以能正确地显出轮廓,以及穿着舒服和保形好为条件,如同建筑之骨架,担当着重要的支撑任务。种类有:毛衬、棉衬、麻衬、化纤衬。化纤衬又可分为有粘合剂的有纺衬、无粘合剂的有纺衬、有粘合剂的无纺衬、无粘合剂的无纺衬。
第一节 女上衣缝制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
女上衣的缝制工艺流程的编程方法的种类较多,各个厂家根据自身情况制订
适合自己生产的工艺流程。女上衣的工艺程序一般遵循以下两种方法,即精做缝制工艺和简做缝制工艺,精做和简做工艺按完成秩序的不同又分为大上缝制工艺和小上缝制工艺。
一、“大上”与“小上\"的区别
(一)大上缝制工艺
大上缝制工艺是指将上衣的工序分成两件衣服来分别完成(面、夹里),再将上衣的面与夹里通过门襟止口、领、袖口、下脚边的组合从夹里袖窿翻出。 大上缝制工艺程序适合单件制作,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工艺难度较大。 (二)小上缝制工艺
小上缝制工艺是指将上衣的各道工序按前片面与夹里组合(门襟止口),袖面与夹里组合(袖口底边组合),通过和肩缝(面与面合,夹里与夹里合),然后上领(分开上),合下脚边,上袖(面),最后从夹里袖窿翻出。
小上缝制工艺将多道复杂的工序简单化,由若干个人分别完成,工艺难度相对较小,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要低一些,适合批量生产。 二、女上衣缝制工艺流程
女上衣缝制工艺流程是根据其里布所衬的部位不同,其工艺流程也不同,常见的有不加里(单层)上衣缝制工艺流程(与衬衫的工艺大同小异),半里上衣的缝制工艺流程和全里上衣工艺流程。 (一)半里上衣的缝制工艺流程
清剪—锁边一熨衬一做零部件(领子、口袋)一做前片(收省、合弧线开刀缝、装袋、装挂面与夹里、合门襟止口)—做后片(合弧线开刀缝、背中缝)—合肩缝(面、夹里)一合摆缝(面、夹里)一缝半衬夹里脚边—上领一做袖子—上袖、包袖窿一垫肩—检查—缭袖脚边、下摆脚边一锁眼、钉扣一成品整烫 (二)全里上衣的缝制工艺流程
清剪—打线钉一环缝或锁边一熨衬一做零件(车缝、熨烫领子和口袋)—做前片
(车缝和熨烫:开刀缝、装袋、合缉挂面与夹里、合缉门襟止口,扦挂挂面)一做后片(合缉背中缝、弧背开刀缝)一合肩缝(面、夹里)一合摆缝(面、夹里)一做袖子一上袖、上垫肩—合缉下脚边(面与夹里结合)一扦挂(下脚边、摆缝)一检查—缭夹里袖窿一锁眼钉扣一成品整烫。 三、质量要求
(1)成品尺寸符合规格。
(2)成品没有皱褶和七扭八吊的现象,衬头无起泡。 (3)领子左右对称,无反翘、吐里现象。
(4)袖子吃势均匀,装袖居中,袖山头前圆后登,无死褶,左右袖对称。
第二节 两用领女式上衣的缝制
一、全里女上衣简做
缝制工艺流程
打线钉一环缝_熨衬一合缉前片开刀缝、归拔一做贴袋、装贴袋一覆牵带—缝合挂面与前片夹里一缝合门襟止口并翻、修、烫一做后衣片(合开刀缝、背中缝)—缝合肩缝、摆缝、下脚边、扦挂—做领、装领—做袖(面子、夹里)装袖一装垫肩、缭夹里袖窿一锁眼、成品整烫一钉扣。 二、缝制工艺
(一)打线钉
使用白棉线,用串针针法打线钉,线钉留0.3cm长,不可把衣片剪破。需要打线的裁片有:前片、后片、袖片、挂面、领面、里,如图8—3—4所示。
(二)环缝
高档两用领上衣在缝制过程中不锁边,用环缝处理质地松、易毛出的边,如肩缝、袖窿、摆缝、底边开刀缝等处;若质地紧的材料则可以不环缝。环缝分单环和双环,针距长为0.6cm,宽为0.3cm,线松紧适度,如图8—3—5所示。
(三)粘衬
粘衬的部位有:大身、袋位、袖口贴边、后袖窿等处。熨烫时,注意温度、时间、压力的适度,以免烫黄、起泡或未粘牢。
(四)合缉前片开刀缝、归拔
1.合缉前片开刀缝:对齐符合记号车缝后,分烫开刀缝,如图8—3—6所示
2.归拔
(五)做贴袋、装贴袋 1.做贴袋
将贴袋面与里正面相叠,在袋口处车缝后烫平,再在贴袋圆角处分别放眼刀;然后将袋布置入净粉贴袋样板中,将缝头烫平,并修留缝头1cm;最后将缝头锁边即可。
2.装贴袋
按线钉确定好袋位后,再装贴袋。先将贴袋底边与袋位底边对齐后缉线,然后再分别缉两边。起针、收针回针,贴袋上好两角要圆,不能有死褶出现。
(六)覆牵带
敷牵带之前先将衬头缝头修掉,分别在门襟止口、下底边、翻驳线等处覆牵带,辅助前片成型,且使门襟止口缝头变薄。覆牵带松、紧、平的要求如图8—3—9所示。
(七)缝合挂面与夹里
挂面放下,夹里放上缉线,缝头倒向夹里烫平;再在与面子开刀缝相对应的地方即腰节处收一省道,并将省道倒向侧缝。如图8—3—10所示。
(八)缝合门襟止口并翻、修、烫 1.缝合门襟止口
一般可将挂面放下,衣片放上,先用手针擦一道线,再沿牵带净粉线合缉,止口顺直,注意驳头角的层势,如图8—3—11所示。
2.修、翻、烫止口
(1)修止口:止口缉好后把擦挂面的线抽去,为了使止口成薄形,把大身一片的止口缝头修留0.3cm。如图8—3一12所示。
(2)扳止口、烫止口:驳头处按缉线扳转,大身止口按缉线扳进0.2cm,止口要扳直扳实,烫止口时要把止口放直,以免烫弯。如图8—3—13所示。
(3)攘止口:烫好后把止口翻出,距止口1cm用手针擦止口,从驳头至第一眼位沿大身止口一边擦出O.1cm坐势,第一眼位至下底边止口沿挂面一边擦进
O.2cm。将其烫平服,同时把挂面驳头横丝绺捋正。擦好的驳头要里外匀,形成窝势,最后将夹里肩缝、袖窿按面子修齐。如图8—3一14所示。
(九)做后片(合开刀缝、背中缝) 1.合开刀缝、背中缝(面)
合面子开刀缝、背中缝:将面子开刀缝按合符记号对齐,缝后烫开,同样将背中缝对齐缝后烫开,注意合缝上下层,吃势要一致。如图8—3—15所示。 2.归拔后片
肩缝、背中缝的背高部略归腰节拔开,臀围处归拢。通过归拔使之能符合肩胛骨和臀部凸出的形体,腰部产生吸势。如图8—3—16所示
3.合夹里开刀缝、背中缝
臀围处归拢。通过归拔使之能符合肩胛骨和开刀缝依记号对齐缝合好后,将缝头倒向摆缝一边烫平;背中缝从后领窝中点下10cm左右处起,到腰节线下2cm止,缉线比面子多出1cm左右,即做出余势,以满足面子的活动,缝份按缉线倒向右。如图8—3—17所示。
(十)缝合摆缝、肩缝、下脚边、扦挂 1.缝面子、合摆缝
将前后衣身以摆缝腰节线记号为准,分别上下对起,按线钉缝头缉线,再分烫平缝头。分摆缝时,将前衣片靠身,上下摆归拢烫,中腰拔开烫;再将底边按衣长线线钉扣转烫煞。 2.缝合面子肩缝
将前后肩缝对齐,后片放下,从横开领起缉缝,在1/3肩缝线处,略放吃势,外肩1/3起至肩外端不能有吃势,再在烫包上分烫平整并略归。 3.夹里摆缝、肩缝的缝合
夹里摆缝、肩缝的缝合比面子的缝头(0.8cm)少缝0.2~O.3cm(即夹里的缝头只缝0.5~0.6cm),使夹里比面子松,以满足面子的穿戴,再将缝头倒向后片烫平。注意夹里前身的摆缝缝头要对齐面子衣身的摆 4车缝面与夹里的下脚边
将面与夹里底边的各个缝头分别对齐,且正面相叠,缉线1cm左右,缝头倒向下脚贴边烫平
5.扦挂(挂面、摆缝、下脚边等缝头)
将挂面与夹里结合的缝头按3cm一针,扦挂在前衣身上,线要放松,扦挂时衣身表面露微小针迹(只能缭半根纱),再将面子与夹里袖窿肩缝、摆缝、开刀缝各自分别对齐.让夹里袖窿稍大于面子袖窿,然后扦挂摆缝面与里的缝头,袖窿
留10cm不扦挂以方便上袖。将下脚边面与里结合的缝头扦挂在衣身面上,针距、针迹的要求均与前面相同。最后穿在人台上,看衣身是否有起吊或起皱的现象,若有则需撤了重新扦挂。 (十一)做领、装领
开始做领之前,需查看衣身领框的尺寸是否与领子的尺寸相吻合,如有出入还需调整。若领子短了,制领时则少缝一点缝头,反之则多缝一点缝头,如果误差太大,则需重新配领或修改领框。 1.拼领里、扎领衬
将领里按缝头大小缉线拼接,并分烫缝头,按领脚宽度的标记朝衬头一边来回缉线4~5条,再翻入正面缉三角线形。缉时领里面子要有窝势,使领头窝势平挺,缉线不起链形。 2.归拔领面、领里
将缉好衬头的领里用水喷湿,在颈侧点处,领里下口拔开,上口归拢(因人体颈根部粗,上面细),注意领的里外均匀,左右对称,再将领面按领里弯度归拔,归拔之前按照样板领口弯度和串口长度加以核对,准确的画上粉印的串口长度
3.覆擦领面
覆擦领面时将领面放在下面,领里放在上面,中点对准,正面相叠合,用手工擦线,在肩缝左右领侧面归拢部位略放些吃势,后领平擦,再翻到领面一边,将两边的领脚略放些吃势擦好,以免领角向外翘(若面料有条子,注意对称)。 4.合缉领头
合缉领头时按照领衬沿边离开0.1cm缉线,两端修留缝头0.3cm,再把领面向衬头方向扳牢,扳好后把领止口烫薄翻出攘好,画好串口宽窄长短的粉印。 5.装领
将做好的领子分别放三只刀眼,后领脚中心点一只,另外两肩两只,先装领里,后装领面,驳头缺嘴处领脚缝0.8cm,各刀眼对准,按缝份缉线。领装好后,凡是扳紧处要放刀眼,不可将缉线剪断。然后喷水分烫领夹,烫平、烫干,再将领里串口缝头缉线0.1。m攘牢,最后将领里、领面、后领脚分别用手针擦牢。注意上领时,要严格对准驳脚缺口线的对档,若有略微差距,领驳脚就会起皱。 (十二)做袖、上袖(面子、夹里) 1.面子合缉后袖缝
大袖片放下面,小袖片放上面缉缝并分烫开缝头。在袖衩处放一刀眼;分开缝头烫煞、烫平,翻转正面盖湿部,喷水烫平。袖衩反面先向大袖片方向坐倒。正面盖湿布烫煞、烫平。再沿袖贴边衬将袖贴边折转烫煞。如图8—3—27所示
2.面子合缉前袖缝
小袖片放下面,大袖片放上面,按缝头宽窄缉线,再用熨斗分烫缝头,如图8—3—28所示。
3.做袖夹里
袖夹里合缉前后袖缝后,将前后袖缝坐倒,翻到大袖片一面烫平。将面里两层正面相叠,翻倒反面缉线1cm,夹里袖口坐势1cm攘好,扦挂袖贴边、扦挂前、后袖缝,袖山处留10cm不扦挂,以便上袖。再把袖子翻到正面,把前后缝喷水烫平。袖口处10cm左右盖水布烫平。袖肥处擦长针一周。如图8—3—29所示。
4.收袖山吃势 5.上袖
(十三)上垫肩、缭袖窿 (十四)锁眼、成品整烫 (十五)钉扣
三、质量要求
两用领女上衣的质量要求,由于是立、驳两用领,所以在驳角止口处正反面同等大,无需相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