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与江苏、广东、山东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基于《中国区域

来源:好走旅游网
研究学术InvestigationAcademic浙江与江苏、广东、山东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数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张乐萍

摘要: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7年以来,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列全国第5位,居全国前列。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的数据为基础,把浙江的主要指标数据与江苏、广东、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浙江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科技创新;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体系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由科技部、中科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系统工程研究院等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10余年来采集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借鉴了《世界竞争力年鉴》《国家创新指数》等国内外知名报告,形成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进行了动态性调整,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跟踪监测,并发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年度报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对创新驱动阶段进行量化分析的报告。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报告的权威性和综合性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提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浙江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优势(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劲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是浙江的创新优势。一直以来,浙江都十分重视企业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提升,1999年开始就针对科技企业设立了技术创新资金,出台了一列行动计划。截至2016年底,浙江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47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1584家,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报告》显示,浙江企业研发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19%,列全国第2位,高于江苏的0.97%、广东的1.19%和山东的0.82%;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达8429家,是山东的2.8倍、广东的2.9倍,列全国第2位(位江苏之后);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比例为20.64%,列全国第2位一、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基本情况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是山东的2.8倍、广东的2.9倍;企业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位江苏之后)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浙江从2007年以来,区域创新能力一直居全国第5位,处于全国创新先进水平。2016年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得分37.94分,落后排名第1的江苏(57.2)19.26分,落后排名第2的广东(53.62)15.68分,与两省的分差进一步拉大;高于排名第6的山东(36.29)1.65分,与山东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浙江创新能力与江苏、广东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也具有其他省市不具备的优势,分析与归纳浙江与其他创新先进地区的优势与不足,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5.64%,列全国首位,远高于江苏(16.58%)、广东(17.59%)和山东(10.17%)。(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浙江是依靠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克服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劣势,依靠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处于长三角南翼的地理条件以及高效务实的体制机制优势,在全国率先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如今58

2017.06

在“双创”背景下,以阿里巴巴为代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浙江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进入新常态后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报告》显示,浙江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达9667家,列全国首位,高于江苏(9013家)和广东(8222家);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比重为11.98%,列全国第2位,高于江苏(8.69%)和广东(8.90%)。(三)产学研合作紧密浙江有着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传统。浙江产学研合作起步早,1999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而后采取以企业主体引进创新载体、柔性机制引才引智为主的一系列措施,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载体708家。《报告》显示,浙江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中来自企业的资金18.77亿元,高于广东的16.22亿元、山东的12.20亿元;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中来自企业的资金比例为24.42%,列全国第5位,高于江苏(21.27%)、广东和山东(15.46%)。三、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劣势(一)产业结构不优2016年浙江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4.3:45.9:49.8调整为4.2:44.2:51.6,服务业比重继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与其他三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第三产业总量及增速不及其他三省。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2万亿元,虽列全国第4位,但仍处四省末位,低于广东的3.32万亿元、江苏的3.06万亿元、山东的2.58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4.04%(全国第25位),增速不及江苏和广东(16.68%)。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浙江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792.42亿元,列四省末位(全国第7),仅相当于广东的16%亿元)、江苏的18%(26114亿元)、山东的47%亿元);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6.56%,列四省末位(全国第11),明显落后于广东的47.49%、江苏的31.9%和山东的16.77%。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浙江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少,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7%,列全国第24位,低于江苏的37.84%、广东研究与探讨的35.76%、山东的14.23%。(二)发明创造能力不强从全社会范围来看,浙江发明专利水平不及江苏、广东。《报告》显示,浙江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3372件,列全国第4位,不及广东的22276件和江苏的19671件;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率为31.53%,列全国第14位,落后于江苏(35.68%)和山东。从企业方面来看,浙江企业发明专利水平不及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1.68万件,列四省末位(全国第4),仅相当于广东的30%(5.56万件)、江苏的42%(3.99万件)、山东的97%万件);企业每万名研发人员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数仅464.38件,相当于广东的45%(1020.8件)、山东的92%(505.44件),列全国第20位;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列第15位;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82万件,列全国第3位,相当于广东的22%、江苏的38%;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数6913件,相当于广东的22%、江苏的46%,列全国第17位;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增长率列全国第22位,不及江苏、广东和山东。(三)技术转移水平不高一是浙江技术交易活跃程度有待加强。浙江技术市场交易金额(按流向)为198.55亿元,处四省末位(全国第13),仅相当于广东的28%(560.72亿元)、江苏的35%(700.19亿元)、山东的49%(403.16亿元);技术市场企业平均每项交易金额(按流向)为123.34亿元,处全国末位,低于江苏(257亿元)、广东(244亿元)、山东(203亿元)。二是浙江技术引进力度需加大。以国内技术引进来看,浙江企业国内技术成交金额14.43亿元,列全国第6位,企业平均每项国内技术成交金额3.53万元,列全国第18位,两个指标均不及江苏(34.44亿元,7.07万元)、山东亿元,5.11万元);企业国内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5.41%),列全国第25位,落后于江苏、广东、山东。以国外技术引进来看,浙江企业国外技术引进金额12.47亿元,处四省末位(全国第10),仅相当于广东的22%(56.80亿元)、江苏的27%(45.46亿元)、山东的57%(21.70亿元);企业平均每项国外技术引进金额3.05万元,列全国第21位,明显落后于广东13.81万元、江苏的9.33万元、山东的5.33万元。2017.06

59

(15.68%)(34.84%)(1.73(20.82(18.0%)(30329(10212研究学术InvestigationAcademic(四)金融投资力度不够首先,浙江企业灵活运用市场资本能力不强。浙江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中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为7.62亿元,处四省末位(全国第4),不及江苏的15.43亿元、广东的11.12亿元、山东的10.38亿元;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中平均每个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1.87万元,处4省末位(全国第17位),落后于江苏(3.17万元)、广东(2.7万元)和山东(2.55万元)。其次,浙江服务机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获得风险投资额4.49亿元,处四省末位(全国第7位),仅相当于江苏的16%(28亿元)、广东的43%(10亿元)、山东的60%(7.4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获得风险投资增长率位26.82%,列全国第21位,不及山东的71.22%、江苏的37.32%、广东的28.86%;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金总额8.52亿元,处四省末位(全国第7),仅相当于江苏的14%(60.63亿元)、广东的27%(31.40亿元)、山东的69%(12.32亿元)。四、加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转型升级主线,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和协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现代金融为核心,高端装备为支撑,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加快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带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层次。(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引导科技人员走进市场搞创新、保护科技人员创新成果的重要激励手段,强化知识产权资产意识、提高知识产权获取效率和质量,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60

2017.06

维权援助和信用体系。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推进计划,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转化支持力度,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运用效益。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的体制创新,推动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三)加快构建科技大市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技术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和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深化科技大市场建设131”工程,深化技术交易平台,完善技术供需、服务和保障三大体系,开展科技成果竞拍活动,线上线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建立一支懂科技、懂法律、善于经营、诚实信用的高素质科技经纪人队伍,提供优质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建立并扩大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四)推动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整合各类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创投资金、社会资本积极投向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浙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积极发展天使投资,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投资规模。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本合作的方式,鼓励和引导银行、证券、保险、担保、投资等金融机构推进多品种科技金融服务,扩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门槛。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融资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设施,为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