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畜牧兽医青贮甜高粱饲喂育肥牛试验效果研究
张建春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定西 748100)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77-01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县的养羊业和肉牛育肥产业发展迅速。随之,草食畜牧业对能量饲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饲草料资源短缺。我县草食家畜饲草主要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品质和适口性较差,且季节性供应极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县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此,我县近几年引导农牧民种植甜高粱,加工甜高粱青贮饲料,解决饲草短缺的问题。本试验研究青贮甜高粱的饲喂效果、经济价值,为进一步开发、推广甜高粱饲料提供依据。
甜高粱是一种禾谷类饲草,具有“三高、两强、一快”的生物特性,即产量高、饲喂效益高、营养含量高、抗逆性强、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单株分蘖8-10个,叶片大,茎秆柔软,拔节期茎叶比为1:1,粗蛋白含量可达13.2%,蔗糖含量高达4-6%。大力士饲用甜高粱甜高粱最高株高可达4.1m-4.6m,亩产鲜草8-12吨,远高于青饲玉米,粗脂肪粗纤维8.17%,53%,粗灰分1.18%,Ca为0.09%,P为0.03%。既能作青饲料直接饲喂,也可调制成青干草或青贮饲料贮备。
健胃等常规性处理。
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计 45d , 其中预试期 15d , 正试期 30d ,在试验期间, 各企业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同一配方的精料补充料,精料补充料的喂量相同, 每头牛每天饲喂 3.5kg , 分早晚 2 次, 拌湿饲喂, 粗料分别饲喂青贮玉米秸杆,氨化麦草,青贮甜高粱,以吃净不剩料为原则, 计量不限量。
4 数据分析
由表可见, 本试验对肉牛体重的影响中,3家企业用青贮甜高粱饲喂的日增重比用青贮玉米和氨化麦草的效果明显,所选日增重差异均极显著( P>0.01 )。
青贮甜高粱、青贮玉米、氨化麦草对肉牛日增重的影响
平均日增重罗记乳业
贝尔格肉牛养殖合作社嘉利源牛羊合作社
青贮甜高粱
1.051.011.02
青贮玉米0.780.690.54
氨化麦草0.330.280.35
1 试验时间及地点
本次实验于2015年9月20日-11月3日在陇西南部养牛集中区的陇西县菜子镇罗记乳业养殖场、陇西县贝尔格肉牛养殖合作社和嘉利源牛羊合作社三家企业进行。
试验所用精料为自配肉牛精料补充料,青贮玉米秸秆、氨化麦草、青贮甜高粱均为企业于同一年制作的。
5 结论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牛羊存栏量持续增加,饲草供给矛盾突出,由于饲用甜高粱亩产量高,饲喂青贮甜高粱育肥肉牛效果明显好于氨化麦草和玉米秸秆,可大大提高草产量,有效解决草畜矛盾,既可以解决饲草料不足、品质低劣、季节性问题,又可以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是育肥牛羊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饲草料。
作者简介:张建春,男 (1984.3--) 甘肃省陇西县人,2009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养殖、饲草料制作等。
2 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
试验在3家企业选择各体重、个体相近的1.5岁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牛30 只,进行饲喂试验,最终进行增重对比,牛群统一饲养管理,单槽饲喂、先粗后精,粗、精料3次/日,给足饮水。试验前做预饲喂15天,期间,对试验牛进行驱虫,
现代化生产方式来转变发展,合理开发牧草资源、适度发展规模、缓解生态压力,有序利用有限资源变成无限的效益,推动可持续性发展,要大力推广多年生牧草的种植,特别在高原地区牧草生产空间和资源有限,要充分利用多年生牧草的优势来提升生产产量,还可以充分利用沿江河谷乡镇、二半山区乡镇气候优势,多在这些乡镇种植一些一年生、多年生牧草,当高原乡镇牧草紧缺时,由优势乡镇向高原乡镇积极调运牧草,保证常年各乡镇牧草的供给平衡,以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4 政策扶持,政府主导
针对我市牧草业发展缓慢,牲畜存栏量逐年增加,牧草加工、生产、销售企业缺乏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出台优化政策,尽力使优化配套政策向牧草业发展方向倾斜。要加强政府主导,鼓励外商投资和招商引资,出台适应本地区牧草业发展的新政策,鼓励民间开办牧草产业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加大对资金困难牧草开发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牧草业发展设备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全盘搞活牧草产业发展链条,有效促进产业各环节系统发展、协调并进。
2.5 依托项目,科学发展
要在积极开展“人、草、畜”三配套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退耕还草建设项目、退牧
还草建设项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项目、牧草良种补贴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巩固项目建设成果,稳步实施好在建项目,积极争取畜牧业牧草发展相关项目,借助项目建设发挥好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依靠政策、依托项目,科学规划,结合实际,大力实施科学养畜,实现畜牧业生态发展。建议牲畜存栏数量大的农牧户可有计划地自行建设3-5亩的青绿饲料地,建设青贮窖,适时对牧草进行青贮氨化,部分剩余牧草可进行储草棚有效储藏,避免高寒季节牧草紧缺的困扰。
参考文献
[1] 陈云霄.彭阳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养殖与饲料, 2011(10):55-56.
[2] 赵晓军.海北州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2):23-24.
[3] 吉明发.淮安市牧草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01(7):19-20.
[4] 王温宁.宁夏优质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 2012, 53(12):123-124.
[5] 杨启莲.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8):51-51.
作者简介:李凤云,女( 1970年生),纳西族,香格里拉市人,学历为大学专科,职称为中级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原监理、草山工作及畜牧兽医科技服务推广。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