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644461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7.24
(21)申请号 201721711633.9(22)申请日 2017.12.11
(73)专利权人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华奥路
777号重汽科技大厦(72)发明人 曹立军 李旭 王吉庆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耿媛媛(51)Int.Cl.
B62D 21/00(2006.01)B62D 21/11(2006.01)B60G 11/1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包括:与车架侧面同向的主面板、与主面板同向且连接于主面板后下方的副面板、垂直设置于主面板前部的前面板;其中,所述主面板上设置有车架安装孔、转向器支架安装孔、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踏板支架安装孔、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驾驶室限位块安装孔、冷却模块安装孔、过线孔;所述副面板上设置有板簧前支架安装孔;所述前面板设置有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前牵引横梁安装孔、保险杠支架安装孔。该前悬组合支架集合了多种支架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了整车前悬部分装配零件多但空间狭小的矛盾。CN 207644461 UCN 20764446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架侧面同向的主面板(9)、与主面板(9)同向且连接于主面板(9)后下方的副面板(11)、垂直设置于主面板(9)前部的前面板(15);
其中,所述主面板(9)上设置有至少3个车架安装孔(1)、6个分两列设置的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至少2个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3)、至少2个踏板支架安装孔(4)、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5)、至少1个驾驶室限位块安装孔(6)、至少2个冷却模块安装孔(7)、过线孔(8);
所述副面板(11)上设置有3个板簧前支架安装孔(10);所述前面板(15)顶部设置有1组4个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14),前面板(15)上设置有至少2个前牵引横梁安装孔(12)、至少2个保险杠支架安装孔(13);
所述前牵引横梁安装孔(12)、保险杠支架安装孔(13)、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14)、冷却模块安装孔(7)、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中左上方的孔、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3)中右下方的孔均设有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引横梁安装孔(12)为呈弧形分布的4个,上下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5)采用喇叭形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面板(11)截面为Z形,所述Z形的竖线中轴与主面板(9)截面中轴相比,向车辆内侧方向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支架安装孔(13)为上下排列的4个,且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右侧列的3个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与全部板簧前支架安装孔(10)的另一端同时也具有车架安装孔(1)的作用,左上方的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的另一端同时也具有冷却模块安装孔(7)的作用,左下方的踏板支架安装孔(4)同时也具有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3)之一的作用。
2
CN 207644461 U
说 明 书
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的重型汽车行业,集约化、轻量化的设计思路是大势所趋。在车辆的轻量化、集约化工作中,车架前端的部件组合是难点;因为这一位置安装有驾驶室、前牵引装置、前下防护、冷却模块等多种零部件,布置极为复杂;但这一位置空间小,车架向前延伸受限,功能相对独立的支架因数量多已很难布置;同时独立支架还存在成本高、重量大的问题,与现如今集约化、轻量化的设计思路背道而驰。[0003]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集多种支架功能于一体,同时又便于装配的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型汽车车架前端的部件组合存在的布置复杂、成本高、重量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能集成度高、结构相对简单、受力均匀、承载能力高、装配简便、使用可靠的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0006]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架侧面同向的主面板、与主面板同向且连接于主面板后下方的副面板、垂直设置于主面板前部的前面板;[0007]其中,所述主面板上设置有至少3个车架安装孔、6个分两列设置的转向器支架安装孔、至少2个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至少2个踏板支架安装孔、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至少1个驾驶室限位块安装孔、至少2个冷却模块安装孔、过线孔(8);[0008]所述副面板上设置有3个板簧前支架安装孔;
[0009]所述前面板顶部设置有1组4个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前面板上设置有至少2个前牵引横梁安装孔、至少2个保险杠支架安装孔;[0010]所述前牵引横梁安装孔、保险杠支架安装孔、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冷却模块安装孔、转向器支架安装孔中左上方的孔、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中右下方的孔均设有内螺纹。[0011]优选的,所述前牵引横梁安装孔为呈弧形分布的4个,上下排列。[0012]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采用喇叭形结构设计。[0013]优选的,所述副面板截面为Z形,所述Z形的竖线中轴与主面板截面中轴相比,向车辆内侧方向偏移。[0014]优选的,所述保险杠支架安装孔为上下排列的4个,且交错分布。[0015]优选的,右侧列的3个转向器支架安装孔与全部板簧前支架安装孔的另一端同时也具有车架安装孔的作用,左上方的转向器支架安装孔的另一端同时也具有冷却模块安装孔的作用,左下方的踏板支架安装孔同时也具有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之一的作用。[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3
CN 207644461 U[0017]
说 明 书
2/3页
(1)孔位的布置使在所述组合支架上安装的各零部件集成安装,不再需要独立支
架,既满足了批量装配要求,又减轻了部件总重;[0018](2)各安装孔位的设置方式,使该前悬组合支架受力均匀,承载能力提高;[0019](3)优选方案中采用了一孔多用的设计理念,多个孔位共用,减少了孔的数量,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也使整体强度更好。附图说明[0020]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侧结构示意图;[0021]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侧立体结构示意图;[0022]其中:1.车架安装孔,2.转向器支架安装孔,3.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4.踏板支架安装孔,5.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6.驾驶室限位块安装孔,7.冷却模块安装孔,8.过线孔,9.主面板,10.板簧前支架安装孔,11.副面板,12.前牵引横梁安装孔,13.保险杠支架安装孔,14.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15.前面板,16.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2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包括:[0025]与车架侧面同向的主面板9、与主面板9同向且连接于主面板9后下方的副面板11、垂直设置于主面板9前部的前面板15;[0026]其中,所述主面板9上设置有3个车架安装孔1、6个分两列设置的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还设有2个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3、至少2个个踏板支架安装孔4、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5、至少一个驾驶室限位块安装孔6、至少2个冷却模块安装孔7、过线孔8;[0027]所述副面板11上设置有3个板簧前支架安装孔10;
[0028]所述前面板15顶部设置有1组4个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14,前面板15上设置有前牵引横梁安装孔12、至少保险杠支架安装孔13。
[0029]各安装孔之间根据实际受力情况由一系列加强筋连接,加强筋的布置有利于力的传导,能使组合支架本身和车架整体应力较小。[0030]所述前牵引横梁安装孔12、保险杠支架安装孔13、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14及冷却模块安装孔7、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中左上角的孔、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3中右下方的孔周边均设有凸台,孔内均设有内螺纹;这样设置的原因,是考虑到由于结构或者空间限制,这几处位置不方便使用螺母。
[0031]所述前牵引横梁安装孔12用于安装牵引横梁总成,单侧四个安装孔上下排列、弧形布置,牵引钩安装于牵引横梁的中央位置,牵引力由两侧车架均匀承担.这种设计,牵引横梁既是牵引支架又是车架前横梁,减少了零件数量。[0032]所述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5采用喇叭形结构设计,可减小应力集中。[0033]所述保险杠支架安装孔13为上下排列的4个,且交错分布。[0034]所述副面板11截面为Z形,所述Z形的竖线中轴与主面板9截面中轴相比,向车辆内侧方向偏移;这种结构使副面板11可与车架侧下两翼面贴合安装,增大车架安装面积,减小车架应力水平。
4
CN 207644461 U[0035]
说 明 书
3/3页
驾驶室翻转轴安装孔14与驾驶室举升缸安装孔5均设置于凸台上。
[0036]所述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3用于安装前下防护总成。[0037]本实用新型有很多孔位是共用孔,图1中右侧列的3个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与全部板簧前支架安装孔10的另一端同时也作为车架安装孔1来使用,左上方的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的另一端同时也作为冷却模块安装孔7来使用,左下方的踏板支架安装孔4同时也作为前下防护支架安装孔3之一来使用。其中作为车架安装孔1来使用的3个转向器支架安装孔2,两端孔径不同,用以应对不同的安装强度需求。[0038]本实施例采用QT450浇铸毛坯,再进行配合面及连接通孔的精加工。[003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5
CN 20764446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