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秀芽”有机茶园项目实施方案
一、 项目概况 1 项目区域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地永川区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产业的优势区、全国名茶百强区(县)、重庆产茶大区(县),有亚洲最大的山地连片茶园和全国知名品牌“永川秀芽”。永川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发展,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永川农业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1.1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永川区现有茶园面积2833.33公顷,主要分布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巴岳山四大山脉,已全部通过无公害化茶叶基地认证,有无公害产品10个,绿色食品产品8个,有机食品产品8个。茶树品种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平阳特早、乌牛早、蜀永系列为主,无性系良种化率达到了35%。茶叶生产企业1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5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5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量2300吨,每年为茶农创收达6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500个。产品主要有绿茶、花茶,主要销往江浙、成都和重庆等地区。主要品牌有“云岭”、“新胜”、“金风”、“渝州”、“绿宝”、“又一舂”、“云升”、“得川”、“永荣”等。主要名优茶有:“永川秀芽”、“乌金吐翠”、“竹海萌芽”、“竹海竹针”、“金凤银针”等十余个。永川茶叶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共获得金奖27个,银奖、优质奖56个,其中“永川秀芽”l989年被评
1
为全国名茶,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其形秀、叶绿、味醇。1999年和2001年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知名品牌,2002年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永川质量信得过产品。其主要分布在永川5个主要产茶乡镇:茶山竹海办事处、大安镇、何埂镇、永荣镇、三教镇,这5个乡镇占总产量的85%。 2 项目区的茶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 2.1 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优势 2.1.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每年都要多次专题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的问题,督促检查加快产业发展措施的落实,并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展茶叶产业化的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得到贯彻实施。各产茶重点镇街的党委、政府更是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发展本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2.1.2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永川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步,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严寒,春季回暖早的气候条件,促进了茶树春季提早萌发,与同纬度的浙江、安徽、湖北等产茶大省相比,茶园可提早2O~25天开采。每年2月上中旬,即有茶园开采,优越的生态条件,是开发高附加值早市名优茶的独特优势。永川区56.8%属于丘陵和低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宜(pH
2
值4.5~6.5);水热资源丰富,云雾多,温差大,为生产优质名优茶提供了广阔的种植空间和土地资源。 2.1.3 产业科技力量雄厚
永川区拥有西部最大的茶叶专业研究机构一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该所长期从事茶树良种,栽培、茶叶加工、生理生化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课题达182个,取得科研成果8l项,其中获奖成果70项,累计发表论文450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5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此外,区业务部门和茶叶企业,有常年从事茶叶生产业务管理和茶叶科技推广的专业队伍,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茶叶科研、推广与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2.1.4 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永川区地处成渝交通要塞,水陆空交通十分方便、快捷,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客、货运班车直达重庆、成都、广州、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成渝铁路贯穿城区,城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90km,随着“1小时经济圈”工程的实施和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永川便利的交通将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5市场前景行情看好
由于春茶上市早,产品质量好,且这时劳动力充裕,生产成本低,因此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随着世界绿茶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我国绿茶出口量的不断增加,永川区名优绿茶出口市场前景看好。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无公害绿茶成为市场消费热点,绿茶内外销潜力巨大。
3
2.1.6茶文化旅游独具特色
永川区已建成西部最大的生态观光和茶文化旅风景区,面积已达1333.33余公顷。通过连续3届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活动的开展,永川的茶文化旅游已深得社会各届认可,以茶山竹海、中华茶艺山庄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和茶文化旅游业已成为西部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将有力推动西部茶叶产业的发展。 2.2 永川区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
纵观永川区茶业现状,茶产业虽然已被重视,并有一定产量,但总体上还是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2.1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永川区茶农普遍缺乏茶叶种植管理技术,茶园种植管理水平较低,多数茶农没有对茶园进行必要的管理,完全靠天“吃饭”。大多数茶园基础条件差,且零星分散,老茶园、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占茶园面积的20%以上,所栽品种多为20世纪70年代的老品种,良种化程度低,高产、优质、生态茶园建设滞后。高附加值的名优茶比重过小,而普通中低档茶利润薄,造成整个永川区茶叶产业经济效益低。椐统计,永川区乡镇茶园面积平均每66m2产量不足60kg,茶农每667m2收入不到500元。2.2.2加工技术落后,未能形成品牌规模优势永川区茶叶生产基本处于传统工艺、初级产品阶段,多数粗、精制茶厂设备属20世纪80年代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与外省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茶叶深加工方面(如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尚未起步,茶产业联动作用小。品牌不突出,全区有茶叶品牌数十个,品
4
牌多、乱、杂,尚未形成像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安徽黄山毛峰等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2.2.3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分工不明,缺乏市场竞争力永川区有茶叶加工厂12家,大多数属小型企业,经营规模小,既管生产,又管销售,增加交易成本,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经营,其市场开发能力差,导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流通矛盾突出,形成永川区茶叶大量外流进行精包装或上外地品牌包装销售的现状。
2.2.4市场培育滞后。无序竞争突出永川区无茶叶专业市场、茶叶批发市场和专业的营销人员,这与“西部茶城”的地位极不相称。茶叶销售与新型流通业对接滞后,市场开拓不力,宣传意识较差;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和茶叶地方标准的制定滞后,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竟相压价,存在无序竞争现象,易导致永川茶叶的信誉下降;外贸市场的开发尚属一片空白,少部分产品外销尚属搭车销售。 3 项目地概况 3.1 项目地基本情况
项目地位于永川区三教镇花桥场云龙村的巴岳山南麓,植被以楠竹、松树、杉树和楠木等为主,自然环境优越,现有退耕还林的梯级土约100亩,可打造茶园的林地约200亩,该地域已退耕还林多年,山民早已搬迁至山下,土质较为肥沃深厚,且远离人口聚集区,附近原有的两处小型煤矿也已关停,无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是打造有机茶园的优良场所。
巴岳山还是我国古茶区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贡茶——水南茶的
5
生产地,巴岳山上所产的茶在明朝永乐年间被定为蜀王贡茶。
3.1.1项目地气候条件优良:项目地海拔600--800米,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温早,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雾气缭绕,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达320天,同时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有利茶内含物积累。
3.1.2项目地土壤条件优越:项目地因退耕还林多年,地被茂盛,土壤以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砂土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PH值4.5--6.4,适合茶树生长。
3.1.3从项目地到永铜路现有土路连通,相距5公里;到永川城区约20公里,到最近的高速路入口约12公里,交通便捷。
综上所述,此规划在巴岳山上600-800米山区的300亩有机茶园条件较理想,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3.2 项目建设方案 3.2.1建设地点:
有机茶园拟建在永川区三教镇巴岳山南麓海拔600-800米的山坡地,以碎银寺、三仙洞、老茶园等区域为主要基地。 3.2.2建设规模:
建设共计300亩,其中原有梯级地修复建设约100亩,原村民和集体自有林地需新建梯级地约200亩。 3.2.3建设进度:
拟在2017年2~6月完成所有土地规划改造、道路建设、底肥堆蓄、电力设施和管理用房等建设;7~9月完成底肥施入、灌溉设施建
6
设等,10~12月完成茶苗种植和种后保育措施等。 3.2.4技术方案:
按生态建园的标准设计,配套水、电、路,生态林等,实施“茶—林—鸡”的复合种养模式,生态林以原生的竹、松、杉、楠为主,尤以区内楠竹颇多,形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茶行有树,树中有花,花中有果的生态茶园良好格局。在道、渠边可间种木姜树、香椿等生态防护林木,以及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物理和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控。林下茶下散养土鸡,即可减轻虫害,有助除草施肥,还可充分利用茶园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每亩产值。 建园标准为: 3.2.4.1 定植品种
“永川秀芽”良种茶树可引进早白尖、南江茶、福鼎大白茶等品种,苗木要求粗壮、青秀、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 3.2.4.2 定植方式
采用双行单株条式错位栽培,大行距1.2米,小行距0.35米,株距0.35米,亩株3500株。 3.2.4.3 园地整理
要求平整地形,杂蔸除尽,建成水平梯土,依据具体地势情况梯面宽度不小于150cm(双行)、260cm(双行+单行)、320cm(双行+双行)三种规格。其次分行画线开种植沟,沟距120cm,沟宽50cm,沟深40cm。 3.2.4.4 施足底肥
7
底肥于定植前施放入定植沟中,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斤,饼肥200斤,底肥施入最底层,再在肥料的上层覆盖15~20cm的松土。 3.2.4.5 追肥修剪
每年春采后和秋剪后施入有机肥。 3.2.4.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①茶园经济指标 茶树成园期:3年 密度:3500株/亩 受益期:第四年
亩产鲜叶:毛尖鲜叶100斤
鲜叶亩产值:100斤x80元/斤=8000元,亩纯利润2500元。 总利润:2500元x300亩=75万元 ②散养土鸡经济指标
散养土鸡密度:按300亩林地,10只/亩
受益期:第1~2年可林下养殖,第三年开始可茶园养殖。 出栏量:300亩林地可散养土鸡3000只,按公母比例1:1算, 公鸡(六个月出栏):1500只x(3.5斤/只x18元/斤)=9.45万元 母鸡(因产蛋按12个月出栏,10元/月计算):1500只x120元/只=18万元
土鸡蛋(按12月龄母鸡总产蛋70枚):70枚x1500只x1.5元/枚=15.75万元
第一批1500只公鸡出栏后,可再进1500只鸡苗,亦按公母比1:1
8
算,公鸡(六个月出栏):750只x63元/只=4.7万元;母鸡(因产蛋按12个月出栏,10元/月计算):750只x120元/只=9万元;土鸡蛋(按12月龄母鸡总产蛋70枚):70枚x750只x1.5元/枚=7.8万元。 散养土鸡年产值:64.7万元,年纯利润约30万元 二、财务分析
本项目300亩有机茶园建设,包括基地开发、培育管理、配套水电路林等。 1 投入与产出分析 (1)茶园财务分析 ①茶园投入
土地租金:150斤稻谷/年/亩X1.4元/斤X300亩=6.3万元 种苗费:3500株/亩X0.12元/株X300亩=12.6万 整地工费:200元/亩X300亩=6万 底肥:300元/亩X300亩=9万元 种植工费:120元/亩X300亩=3.6万 杀虫灯等物品:0.6万 管理用房建设:2万
第一年总投入:40.1万元(灌溉和电路建设暂无法估算) 前三年养护费:300亩x300元/亩x3年=27万元 前三年总投入:67.1万元 ②茶园收入(按鲜叶算) 茶树成园期:3年
9
密度:3500株/亩 受益期:第四年
亩产鲜叶:毛尖鲜叶100斤
鲜叶亩产值:100斤x80元/斤=8000元,亩纯利润2500元 总利润:2500元/亩/年x300亩=75万元/年 (2)散养土鸡财务分析 ①散养土鸡投入
鸡舍费用:6X500元=0.3万元(预计分区搭建6个鸡棚) 第一批脱温鸡苗费用:3000只X12元/只=3.6万元 第一批脱温鸡到出栏饲料费用:30元/只X3000只=9万元 人工费:2人X3万元/人=6万元/年
散养土鸡鸡总投入:18.9万元(围网费用根据实际规划再计) ②散养土鸡收入
散养土鸡密度:按300亩林地,10只/亩
受益期:第1~2年可林下养殖,第三年开始可茶园养殖。 出栏量:300亩林地可散养土鸡3000只,按公母比例1:1算, 公鸡(六个月出栏):1500只x(3.5斤/只x18元/斤)=9.45万元; 母鸡(因产蛋按12个月出栏,10元/月计算):1500只x120元/只=18万元;
土鸡蛋(按12月龄母鸡总产蛋70枚):70枚x1500只x1.5元/枚=15.75万元;
第一批1500只公鸡出栏后,可再进1500只鸡苗,亦按公母比1:1
10
算,公鸡(六个月出栏):750只x63元/只=4.7万元;
母鸡(因产蛋按12个月出栏,10元/月计算):750只x120元/只=9万元;
土鸡蛋(按12月龄母鸡总产蛋70枚):70枚x750只x1.5元/枚=7.8万元。
散养土鸡总产值:64.7万元/年,总利润约30万元/年 ③总投入与总收入
A、总投入:因第一年需缴纳三年的租金给村民小组做保证,故园区第一年总投入约为84.5万元;前三年总投入约111.5万元。 B、总收入:茶75万元/年+鸡30万元/年=105万元/年 2、政策性收入
政策性收入:茶园建园补贴1100元/亩,定植后前三年补贴300元/亩。合计补贴收入60万元。 三、市场分析 1 社会前景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茶叶生产在我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区传统的经济作物,有着丰富和成熟的生产、加工、经销经验。茶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饮茶有利于健康,已为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茶叶消费逐年增大。特别是我区生产出来的“永川秀芽”等名优茶叶,受山区小气候的影响,茶叶内含物丰富,加工品质好;同时若按照有机茶标准种植生产,达到有机茶标准,更是会受到商家的青睐和民众的喜欢。
11
特别是项目区远离工业和农业污染,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我任何生态污染,是有机食品生产的上佳之地。在该区域建设有机茶园,是特色农产品与特色资源的有机结合,是农业生态经营与生态农业开发的有机结合,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是极具潜力的生态农业开发项目。 2 市场分析
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越来越多的人饮用茶叶,国际市场年消费量大500万吨,且以每年3.7%的速度递增。随着有机农业运动的发展,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不仅量的需求量大,价格也较高。我国茶叶面积达1690万亩,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67.6万吨,有机茶产量只有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有机茶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国际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有机茶市场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市场空间相当大,因此目前是有机茶发展的有利时期。 3 市场竞争分析
我区茶叶生产环境十分优越,不仅具有其它地区优美的环境,在该山区发展茶叶,更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成熟的市场条件。从已生产出来的“永川秀芽”有机茶销售价格达到每斤1000多元,还供不应求。 四、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方向,合乎区域经济规划,是一个立足本区资源优势,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农业项目,项目规划理念有较好的环境和生态观,有可持续发展观。同时,项目规划起点高,规划较合理,投资效益较好。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