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再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

再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

作者:杨金石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

我国高职院校经过20多年发展,规模快速增长,区域分布趋向协调、社会认可度逐步提高;自2006年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发展、改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可供借鉴与推广的经验成果,为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样的大格局中,高职院校发展仍存在诸多困境,比如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师资整体结构素质与人才培养本质要求不相匹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等。同时,2006、2007年遴选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顺利通过验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百所骨干院校即将新鲜出炉,新的发展格局日趋明显,高职院校如何推进整体发展、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成为关注焦点。

加强内涵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由跨越式转向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内涵建设涉及到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师资水平、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就是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重组优势、渲染特色、巩固成效、培育亮点。既要渐次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从而实现量的积累、基础上质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 1.树立先进理念是必然前提

办学理念是职业教育观在现实中的折射,是教育精神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树立、更新教育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结构调整中,解决如何明确定位、如何提炼特色、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如何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问题的必然前提。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必须先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职院校应始终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职业教育的根本诉求,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 2.彰显办学特色是本质要求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和积淀的独特、稳定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征,是办学经验、传统、文化的总结、提炼、传承和升华,是办学水平与优势的有力体现,更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表达与安身立命之本。办学特色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管理体制机制及社会美誉度的综合反映。在推进内涵建设中,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院校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洞悉同类院校发展趋势,明晰自身现状与优势,以此挖掘、培植、保持、强化学校的类型特色、区域特色和差异化特色。 3.加强专业建设是根本抓手

高职院校以专业设置与布局来集聚教学资源,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是推进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有效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集结优质教育资源,才能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表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将继续坚持就业导向,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院校新模式,从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面向出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打造教学团队是核心任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特色、推进内涵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和核心任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结构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教师队伍与能力结构已明显不能适应新要求,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应培养选拔和引进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以此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推进内涵建设的实现策略

1.探索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进一步理顺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有效整合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资源,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逐步形成由政府统筹、行业主导、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资源有效整合的职教集团理事会工作机制,形成“政企校三方联动、产学研协同推进”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 2.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

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引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构建“校企互通、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师评聘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岗位的竞争、激励、约束、退出机制;构建起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岗位培养体系,着重提高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营造起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环境。

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制度与政策,建立各类技术应用(咨询)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应用性项目研究、推广工作,满足区域及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多形式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4.加强开发办学与国际交流力度

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一是根据职业岗位国际化程度,引进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跨国企业权威职业资格证书融入教学内容。二是提升合作办学项目绩效,深化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科技开发、学生海外实习等方面广泛合作,提升项目绩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成果(编号:SZY200517)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