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分析
摘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对电力、能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社会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接地故障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生接地故障,就会对供电的平稳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关键词:配电线路;接地故障;查找方法;应对措施 一、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查找方法 1.传统查找方法
在配电线路中,最常见的故障检测方法是传统的方法,如经验法、推法等。但传统的接地故障查找方法存在技术水平低、应用盲目、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等问题。例如推力器的实际搜索精度和稳定性较差,搜索过程会对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随着配电线路建设的复杂性,传统的配电线路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已经无法高效、快速地检测到。为了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必须对传统的搜索方法进行改进。
2.配电线路绝缘遥测法
(1)如果配电线路比较复杂或涉及交叉,可采用广泛用于发现接地故障的绝缘现场检测遥感设备。需要先拆下配电电路,将配电电路置于有一定湿度的沙土中,在沙土下倒埋3-4cm,再与销式瓷避雷器连接。在绝缘线圈导线末端的砂子上,用绝缘线圈导线末端作为接触点,最后进行绝缘现场检查和试验。该方法可用于配电线路单绝缘子和多绝缘子的测试,测试效率高。
(2)对配电线路进行综合绝缘遥测,可大大提高故障发现的精度。在这种方法中,地面体产生的脉冲信号由局部放电传感器检测。这种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特别适用于距离短、变压器密度小的配电线路。通过对配电线路两端绝缘值的遥测和参数对比,可以确定绝缘值降低的区域为接地故障端,缩小故障检测范围。
二、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应对措施 1.进行配电线路接地故障预防
线路的质量问题是引起线路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投入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以确保设计要求。电气设备和线路一旦投入运行,应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老化问题,按常规检查方法进行维修或更新。经过正常的运维管理,可减少85%以上的配电线路故障。
用电单位必须根据本辖区的情况,制定正确的运行维护业务检查计划。自电气设备投入运行之日起,应认真记录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状况,注意设备和电路的运行时间,排除运行安全故障。特别是要加强对设备生命周期的检测。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对设备的设备报废日期进行评估和合理判断。
2.提高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报警速率
为了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电力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配电线路上安装自动报警系统。故障发生时会触发系统报警,大大缩短了维护人员处理接地故障的响应时间,以便尽快完成对各种接地故障的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
3.加强配电线路影响因素管理
(1)预测和规避外界因素。雷击是所有因素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操作人员需要采取预防雷暴的措施。要制定暴雨气候等应急管理措施,关注天气变化和未来预测,在暴雨到来前全面检查配电线路,对绝缘子等关键部件进行稳定性试验和高效防护。
例如,在容易发生雷击的地方和重要的线路区域应安装避雷针。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心附近设置三角形导线,在中心处设置避雷器或避雷器设备,以保证整个输配电网络不受直接雷击。如果电网故障,应及时维修和更换部件。
(2)做好人为因素的监督预防。配电线路应定期检查。如发现违法建筑,应及时向租户说明原因,发布隐患通报,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供电单位的工作,纠正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盗窃电线电缆的犯罪分子,警示盗窃电线电缆直接危害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
4.应用新型设备及监控技术
(1)新型绝缘设备和部件的应用。新设备、新元器件的应用可以解决传统电路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减少土地资产浪费和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延长土地使用寿命,降低维护生产成本;提高配电线路的系统安全性和绝缘刚度。
(2)使用智能检测技术。它可以减少由于材料缺陷和管件特性的快速衰减而引起的绝缘损坏引起的接地故障。在配电线路及重要设备上配备故障指示器、自动开关等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对线路上的电流、电压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定位零序电流、电压异常,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三、配电线路接地故障查找的实际应用 1.故障概况
北京时间8:03,某城市GH线零序方向动作,不能重叠,试送失败,按照调度指令进行电缆班,北京时间9:35将GH线1#环柜103开关拔掉,前端供电正常。经检查发现:开关设备均完好;高压母线和低压侧断路器无异常显示。随后又进行了现场检查和试验,确认故障位置在10kV进线处。
2.接地故障查找过程中的缺陷
(1)工作量大,不确定性大。传统的摸排式法与随机取样法相似,在第一次试验中最容易检测到接地故障,在最后一次试验中最难检测到地面断层线。在
现场进行测量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工作人员来说比较难掌握。检测可靠性差,不能准确定位故障点;采用了抽样技术,费用较高。
(2)容易发生危险。配电网所处地理环境复杂,负荷点多且分散,一旦出现短路事故会造成大面积断电,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检修难度较大,为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不可以失去全部的故障线路,但可以隔离事故地点附近的支路。
(3)增加成本,耽误工期。一旦将线路接入使用的配电室,要与有关单位协调配合。若采用新技术,也要先进行试运测试。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还耽误工期。传统测试方法只需将被测设备接入测量回路即可完成测量,操作过程简单快捷。上述方法的流程非常复杂,一次试验最少要10min。
3.缩短接地故障搜索时间的方法
(1)方法一:对缆道表面情况进行观测,是最准确判别接地故障的手段。如果发现一些小范围内较大面积的土壤的电阻率较高,且没有受到外界干扰,可以考虑采取人工挖沟或者打井等方式进行排查。不过这些方式并不能应用于所有的工作场景,在线路上外力作用破坏点并不明显或被人为遮挡时,仍需要借助仪表检查,以确定接地故障。
(2)方法二:使用显示接地故障的装置,以大幅度减少接地故障的查找时间。在全国各地的重要线路分支箱内和环箱内都设置了指示接地故障的故障指示器。这个设备既能测量非正常的相电流,也能测量非正常的接地输出电压。设备型号和生产厂家不同,但原理基本相同,核心构成部分也基本相同。变压器保护层上的接地线须通过互感器套圈连接,以减少对屏蔽网电压的影响;当产生单相接地线或相间短路现象时,将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电压和一个相位相反的正弦波。装置的基本应用原理是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当导线中发生单相接地问题时,其相位角的矢量值和电流都不是零,中线额定电流也不是零。当中线电压在规定时限内达到整定值(10~100A,通常设置为20A)后,零序电流互感器中将出现错误位置的信息,并使用指示灯展示相关信息。一旦找到接地故障点,就能根据其特征确定线路是否出现断路或短路等故障,从而迅速恢复供电。如果在某一点发现有电弧存在,表明线路已经断开。
结束语
一般来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电力供应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对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进行检查,从而大大提高接地故障的解决效果,减少停机时间。
参考文献
[1]田鹏飞,于游,董明,等.基于CNN-SVM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2,50(13):119-125.
[2]左鹏飞,秦文萍,夏福良,等.基于零模电流相关性的直流配电网单极接地选线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2,50(13):86-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