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3卷第7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5 2012.Vo1.33.No.7 基于协同教学理论的高校学习型教学团队 建设木 侯筱蓉赵文龙 罗丽娟 胡 虹 重庆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信息管理系[摘要] 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环境下,提出建设基于协同教学理论的高校学习型教学团 队,结合协同教学与虚拟团队等理论基础,阐述教学队伍的组织模式、构成及平台支撑等。 [关键词] 教学团队;协同教学;学习型团队;高校 The Construction ofI船rIIing rI切cbjIlg Team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11 Team Teaching Theory HOU ∞一rong,ZHAO Wen—long,LUO Li-juan,HU舶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enmt,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alents cultivation pattern experimental area construction,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nstructing learning teaching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eam teaching theory.Combin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ba— sis of team teaching and virtual team,it elaborates the organizational pattern and composition of teaching team,as well as platform sup— port,etc. [KeywordsJ Teaching team;Team teaching;Learning tea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 1 引言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启动,明确提出高等 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 养体系。其中,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和提高高校教 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重庆医科大学为适应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拓展学科服务领域,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 卫生方向)专业已由重庆市教委批准作为2009年 迫的任务,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 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 [收稿日期] 20l1一l2—19 高等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进行新兴 特色专业建设,并被作为重庆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建设——面向卫生信息化“模 块平台式”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团队建设是该创新实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旨 在通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协同教学团队,将学习 型组织理论融入其中,形成学习、创新、实践的综 [作者简介] 侯筱蓉,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 信息分析,发表论文13篇。 0年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工程项目“面向卫生信息化‘模块平台式’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 合体,带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培养具备 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提供源动力。 号:渝教财[2009]51号)。 ・86・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年第33卷第7 2 理论基础 2.1协同教学理论 2.1.1 概述 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rr.T) 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Sharplin教授提出的¨ ,他认 为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助理 人员和学生;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 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或部分教学任务。协同教学需具 备如下特征:(1)教师在同一个学生群组的共同学 习中具有密切的协同关系。(2)由两位或两位以上 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3)在学生的分配、时间 的分配、分组的调配或空间的配置等方面是灵活 的。其组织形式上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创新方面的 优势。协同教学的实施模式主要包括全员模式、支 持模式、嘉宾模式、分享模式…。 2.1.2 全员模式教学团队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并直接在学生面前交流 意见,每位教师对于成绩的评定拥有平等的发言 权,教师之间的协作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2.1.3 支持模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协同 合作,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负责不同的 课程阶段开展轮流授课,共同参与最终的成绩评 定 。 2.1.4 嘉宾模式 由1位教师负责整门课程的教 学内容设计和考核,但可以邀请其他教师以嘉宾的 身份不定期开设讲座,针对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进行 实践扩展和补充。 2.1.5 分享模式教学团队的成员虽然分别在不 同的班级独立授课,但需要不定期地碰面交流观 点,分享经验和资源。通过搭建一个共享的资源站 点或网络平台,成员可随时把自己的资源上传,以 供其他老师借鉴和学习。 2.2虚拟团队理论 是指团队成员在工作中通过不同程度地运用技 术交流来完成某项不可能独立完成的项目,该团队 跨越了空问、时间和关系的界限 I4 。国内学术界 认为虚拟团队是具有共同目标,具备动态性和灵活 JOURNAL 0F MEDICAL INFORMA11CS 2012。Vo1.33,NO.7 性,依靠一定技术因素,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 界而形成的小型群体 ,但最重要的是要共同完成 任务。 2.3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的组织通过培养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 员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建立起具有团队精神、持续 学习能力的组织,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 效_6]。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学习型教学团 队,通过教师间的学习与合作,最大程度地挖掘团 队成员的潜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整体 教学能力 。 3教学团队组织建设模式 3.1 概述 通过对教学团队所涉及重要基础理论的分析, 本创新实验基地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构建了基于协 同教学模式的学习型教学团队。本教学团队的构建 借鉴协同教学的4种模式,但并非单一采用,而是 根据课程教学不同阶段的需求,将4种模式融合贯 穿。在对组织模式的理论思考基础上,本创新实验 基地建立了一支比较合理的专兼职教学队伍,充分 利用学校各院系强大的师资力量,依托医学情报专 业人员,构建了“跨院系的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 团队渗透教学”的师资队伍,见图1。 — ………一 【学习型平台支撑】——基于知识点的开放性课程优化系统 ………… 萼 堡堡 曼! 妻堡堡 墨 妻盛墨 …………, 图1教学团队组织模式 3。2跨院系“虚拟”教学团队(强调学科分布) 本创新实验区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 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素养(M),熟练应用计算机 技术(C),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医药企 ・87・ ..................- —.... ...蓦j口[ 2012 第33卷篦7 业、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信息服务等部门进行信息 分析(A),从而提供科学管理决策参考和信息咨询 的卫生信息化高级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 标,在教学团队的组建上,尤其突出了“跨院系” 这一特征:合理配置医学领域、信息技术领域和信 息管理领域的教师,打破了原有课程自成体系、各 自独立的局面,冲出了组织间的壁垒,淡化组织概 念,形成虚拟教学团队,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其 余人员辅助协作,3大领域融汇交叉且相互渗透。 3.3协同教学团队构成(强调角色分配) 3.3.1 概述 围绕本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 标,在能力培养方面强调对基本能力、专业基础能 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因此搭建 3个平台:实验教学平台、能力拓展平台、校企结 合平台。结合这一方案,在虚拟教学团队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了协同教学团队构建模式以及成员的角 色分配方案:形成专业课程团队、实践教学团队、 素质拓展团队,某个成员可以是一个团队的负责 人,同时也可以是另一个团队的协同者。 3.3.2 专业课程团队 专业课程团队的任务是提 高学生专业素质,尤其强调课堂教学质量。采取课程 负责制,由课程负责人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其他成 员根据各自研究专长分段参与课程教学;通过互听课 堂、教研活动、学科培训、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形 式,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控制教学质量。教师队伍 以老带新,通过试讲、教研活动、随堂听课、申报课 题、教学督导等形式,指导和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水 平和教学质量;定期召开主题明确的教研会议,帮助 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3.3.3 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方案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 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 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根据人才培养的 总体目标,分解学生的各种能力结构,并配以相应 的课程和实验做支撑。团队工作方案以校外实习基 地为组成单元。本创新实验基地建立了以校附属医 院为主、教学基地为补充的信息管理系学生生产实 习基地12个,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团队 ・88・ JOURNAL OF MEDICAL lNFORMATICS 2012.Vo1.33.No.7 核心成员基本由各实验基地相关负责人担任,并与 专业课程团队保持密切联系,负责人需制订管理实 践教学方案,明确实践目的、内容、要求和考核办 法,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工作,加强指导。目前本创 新实验区的教学实习基地不仅包含多所附属医院, 还有国内多家医院信息系统研发企业,无论在地区 分布还是行业分布上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3.4 素质拓展团队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 想,素质与知识、能力往往是融为一体的,3者密 不可分。因此要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人格” 的人才质量关:一要提升学生的素质;二要培养学 生的能力;三是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本创新实 验区的素质拓展团队通过能力拓展训练平台拓展学 生知识结构,加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 作平台使学生尽早融入社会、规划职业生涯,全方 位提升学生能力。团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1)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组建信息管理系“学生素 质拓展训练营”,学生加入训练营成为营员,接受 训练。(2)项目式拓展训练,总结实验区两年来能 力拓展训练的经验,将能力拓展训练项目扩展到每 个年级。结合课程教学,设计拓展项目,补充完善 课堂能力训练。 3.4 学习型平台支撑——基于知识点的开放性课 程优化系统 本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的整体定位还在于建立一 个学习型团队。为此已自行研发出学习型支撑平台 ——基于知识点的开放性课程优化系统。教师根据课 程体系知识点的分配,在课程优化系统中上传知识点 详细信息,不同课程的教师遇相同知识点均有权限编 辑、更新。学生可以按课程浏览知识点及其详细信 息,或者按知识点浏览所属课程、章、节信息,即对 知识的把握可以从整体到细节,也可以从点到面。教 师或者学生均可以在系统中按照课程、章、节浏览自 动生成的教学大纲。该系统经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中的运行,效果良好,基本达到课程体系优化的目 的。以知识点为切人面,知识点的设置与否来自于专 业培养方案与职业发展需要的结合,有效避免了专业 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结构混乱的问题,授课过程中节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年第33卷第7期 JOURNAL OF ME Dl AL I ORN ̄TIC O12, I.呈呈 .Z (上接第81页) 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要 求流通馆员不断地加强学习,掌握各方面技能,提高 综合能力,为读者提供周到、具体的细节服务;同时 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培训来增强图书馆员细节 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培训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 的,可采用在岗培训、自主学习以及“走出去”的参 观学习方法,就泖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来说,每 年都送馆员到柳州市图书馆、广西图书馆、广西大学图 细节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着时间、地点、条 件、读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作为高校图书馆 工作人员,要认真观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改 变,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新的细节服务,用心对待 读者的点滴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 质量和整体形象。在服务中要处处关注细节,用细 节感化读者,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 书馆。 参考文献 1边建芳.高校图书馆细节服务探讨[J].忻州师范学院 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地培训学习,使馆员都能更好 地了解细节服务的内涵,也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流通工作中 学报,2010,26(2):129—131. 2金美丽.关注图书馆细节服务打造图书馆良好形象 [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0(2):1—4.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