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端午粽评课

端午粽评课

来源:好走旅游网
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评课日期授课人

4.16

马睿

评课人课题

王宝珍《端午粽》

《端午粽》一课由基本功扎实的马老师演绎,上得很成功!这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听了使人受益颇多。首先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总是保持着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随和。其次,老师的语言简洁、过渡自然:比如屈原是谁?人们为什么用吃粽子的方法纪念他?现将本课的亮点总结如下:

1、创设情境,富有童趣端午粽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马老师从我国的传统节日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2、目标明确,学得充分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锁定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①学法清楚:读好词“箬竹叶”、“糯米”;读好词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教给方法“的”字轻读,最好藏起来读;做好“词组连读”;用问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训练,扎实有效。②读的形式多样:有开火车读、同桌读、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个别读、齐读。③习得方法读好读好第二三句,继续迁移运用读第一段的那句话。目标相当明确,层次清晰。

3、人文渗透,设计巧妙上课伊始,让学生看图片猜节日,了解端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课结尾,在练读长句子“一……总会……”的过程中,“端午”自然地替换为“中秋”、“春节”,无痕地渗透爱家,爱亲人,有亲人付出,我们应该感恩惜福。这两个点的设计自然巧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