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编号:C25 课程学时:36学时 开课专业:护理学 制定时间:2009年01月 制定者:刘庆国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重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科学的急救思维,具备扎实的急救理论和掌握常见实用的急救技术。
本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训16学时。课程共13章,其中讲授8章,其余5章内容在内外科护理学已经讲过,不再重复。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及救护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述
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第二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了解:医院急诊科及社区救护中心的任务。
第二章 院外急救
第一节 概述
掌握:院外急救、急救半径、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的概念;掌握院外急救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了解: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掌握:现场救护要点、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 熟悉:现场评估与呼救,伤员急救分类及标记。
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
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熟悉:急诊科设置、急诊科任务。
第二节 急诊科(室)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掌握: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第三节 急诊护理工作
掌握:急救护理工作流程、护理程序。 熟悉: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第四章 重症监护
第一节 ICU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ICU的基本功能与服务对象,ICU的模式与规模。
第二节 急重病人监护
熟悉:收治程序与治疗原则。 了解:监护内容与监护分级。 第三节 监测技术
掌握: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呼吸功能、体温、肾功能等监测内容、相关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熟悉:休克指数、CVP的概念;影响CVP的因素及并发症防治;漂浮导管基本原理及并发症防治。
了解:动脉血气分析和酸碱监测的内容、临床意义及相关正常值。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概述
掌握:心脏骤停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诊断。 熟悉:心脏骤停的原因及类型。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掌握:CPR的ABC步骤及注意事项;CPCR的内容、方法、效果判断及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熟悉:复苏中常用药物的适应证及用法。 了解: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第三节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掌握:复苏后的护理要点。 熟悉:复苏后的监测内容。
第八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掌握:MODS的概念、病因。 了解:MODS发病机制。 第二节 病情评估
掌握: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表现;MODS的诊断依据;SIRS的诊断标准,MODS的监护与防治。
第九章 急性中毒
第一节 概述
了解:毒物的体内过程、中毒机制。 熟悉:病情评估、救治原则、护理。 第二节 常见急性中毒
熟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了解:镇静安眠药中毒
第十三章 救护技术
掌握: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术、动静脉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外伤止血包扎及骨折固定的方法、注意事项;呼吸机的参数调节、应用的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表 章 序 第一章:绪论 学 时 理论 2 实践 合计 2 第二章:院外急救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 第四章:重症监护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八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九章:急性中毒 第十三章:救护技术 临床见习 合计 2 2 2 2 4 4 2 20 4 2 2 10 16 2 2 6 4 4 6 12 36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10%,操作成绩10%,期末成绩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