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包虫病流行及防治措施

包虫病流行及防治措施

来源:好走旅游网
包虫病流行及防治措施

作者:尹山红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期

尹山红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畜牧兽医局,酒泉 736400)

摘要: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所引发的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可以引发人畜共患病,该病的成虫可以寄生在犬的小肠中,棘球蚴主要寄生在牛、羊、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脏、肺脏等器官中,该病多发生在甘肃、四川等地区。为能够更好地控制包虫病的发生,该文从包虫病的流行特点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御此病,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防控该病。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1.050

0 引言

包虫病的流行及防治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该疾病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有直接性的影响。对动物的危害表现在一旦有动物感染此疾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的情况,染病的动物毛发粗糙没有光泽。因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当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也感染此病时其临床表现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出血、腹部坠胀等。为能够进一步加强预防,防止此类疾病危害畜牧业的发展,以下对该疾病的流行特点做详细概述,目的是保证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

1 流行现状

从目前的包虫病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寒冷地区,其中在阿克塞县地区此类疾病最为常见。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为主要分布病原,其中前者的幼虫会引发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这一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主要由犬、羊等感染此病,而牧民在放牧中通过接触染病动物的粪便而感染此病疾病。牧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民,原因可能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类群众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本身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不具备良好的卫生意识,进而加大疾病发生的概率[1]。

1.1 病原特征

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通常会寄生在犬的小肠中。绦虫的外形为带状、扁平,分为4~5个节片,包括头节、颈节、体节、成熟体节和孕卵体节。棘球蚴为包囊状结构,内充满透明液体,形状如塑料袋中装水,由豌豆到核桃大小不等,还有的似西瓜大小[2]。囊内含原头蚴和胶状物,每个发育良好的囊内含有多达200万个原头蚴,每个原头蚴在犬小肠内可以发育成为一个成虫。我国范围内存在的棘球绦虫有3种,包括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以及石渠棘球绦虫[3]。

1.2 发病原因

包虫病在我国流行的原因主要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农牧民生活习惯以及常见动物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农牧民都会养犬,而且数量也较多,在养犬时大多数是散养,周边会存在较多的流浪犬,家畜以及家犬都会与其接触,此时犬排出的虫卵也就很容易附在家畜以及家犬身上,导致很容易患包虫病。西部地区群众经常会将家犬拴于菜地旁边,或者用犬粪作肥料,并且水资源本身十分匮乏,经常会出现人与家畜共同饮用水源的现象,此时人也就很容易会因食物以及生水而出现感染的现象。

2 羊包虫病分析

在养殖中犬科动物、牛、羊等都会成为包虫的寄宿体,以下就以养羊为例,分析在养殖中病羊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相关数据显示,羊的感染几率明显增加,而且在羊养殖方面,散养模式较多,当羊在草地上食用带有虫卵的草后就会被虫卵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

羊包虫病是羊食用被绦虫卵污染的草后,由于虫卵的繁殖能力超强,就会随着血液移行至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引起发病。多头蚴的成虫是一种多头绦虫,它寄生在狗、狐狸、狼的小肠中,长40~80 cm。含有成熟虫卵的后部节片不断成熟与脱落,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羊食用被虫卵污染的草料,进入羊消化道的虫卵、卵膜被溶解,六钩蚴逸出,并钻入肠粘膜的毛细血管内,随血流被带到脑内继续发育成囊泡状的多头蚴[4]。

2.1 临床表现

从临床症状方面可以了解到,发病初期的羊群会出现食欲不振,行走迟缓,反应上明显低于其他的羊,仔细观察会发现病羊的目光呆滞。发病羊体温、呼吸正常,外形上非常消瘦,病羊发病时会出现间断性的癫痫,每天会发作几次,但每次持续的时间却不长,表现为多种神经症状,但主要是作转圈运动。寄生虫寄生的部位不同,引起的症状也不相同。若虫体寄生在脑部的某侧,则病羊将头部抵于患侧,并向患侧作转圈运动,对侧的眼常失明;若虫体寄生于脑的额部,则病羊头部抵于胸前,向前作直线运动,行走时高抬前肢向前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若虫体寄生于小脑,则病羊易惊慌,行走时出现急促步样或蹒跚步态,严重时衰竭卧地,出现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等症状,后期高度消瘦;若虫体寄生于脑表面,则有转圈运动的表现,共济失调,出现神经症状,触诊时容易发现压迫病羊患部有疼痛感或颅骨萎缩甚至穿孔;若虫体寄生于脑后部,则病羊表现为角弓反张,行走后退,卧地不起,全身痉挛,四肢呈游泳状姿势。

发病前期以羔羊的急性型最多见,感染初期六钩蚴移行引起脑部炎症,表现为发热、呼吸、脉搏加快,甚至强烈兴奋,患畜作前冲、后退或回旋运动;有时沉郁、长期躺卧、脱离畜群,大部分羔羊多在3~5 d内因患有急性脑炎而死亡,部分患畜耐过急性后转为慢性型症状。

(1)急性型。以羔羊的症状最明显,在感染后15 d左右出现发热、食欲下降、反应敏感或迟钝、无目的奔走或长时间的沉郁等症状。严重的病例表现为精神高度沉郁或强烈兴奋,有的斜视,颈弯向一侧,流涎磨牙;有的作圆圈运动、前冲或后退,发生痉挛;有的兴奋沉郁,离群躺卧,病程为5~7 d,死亡率低,多数症状逐渐消失,转变为慢性[5]。

(2)慢性型。慢性疾病的案例中常会出现行走不正常,寄生囊泡没有蔓延到大脑时常无明显的症状;在大脑形成病态时,病羊常会表现为典型的原地转圈,在站立时会失去平衡而倒地。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出现,严重时1~2个月死亡。

2.2 治疗方法

当羊发病后,可以根据寄生的部位判断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通常都是通过手术摘除寄生虫而进行治疗。具体做法要根据羊的表现进行判断,通常寄生在脑部的病羊寄生部位的

判断和术部选择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吡喹酮,病羊按每千克体重50 mg,连用5 d;或按每千克体重70 mg,连用3 d。山羊脑包虫病防治较为复杂,病原在幼虫阶段侵入牛羊的脑或脊髓内,而成虫寄生于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因此山羊脑包虫病必须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①加大犬的管理,实行定期驱虫;②加强羊的饲养管理,对健康羊群采取免疫接种,定期驱虫,增加体质;③加强环境消毒,特别是患病死后的羊只,要进行焚烧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羊只污染的饲料、圈舍、饲槽等用高氯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④对患病羊进行手术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损失[6]。

3 防治措施

相关数据显示,包虫病在阿克塞县地区的流行极为严重,包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而由于人们的防护意识比较淡薄,在养殖中用牛羊脏器喂犬的陋习普遍存在,这给包虫病的流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更加有效地防控包虫病的发生,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畜牧产品的安全,从青海地区养殖分析,绵羊和牦牛是阿克塞县地区棘球绦虫最主要的中间宿主,在包虫病传播流行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要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加强宣传,促进畜牧业的不断发展。

3.1 切断传播源,做好养殖卫生

包虫病的预防必须从包虫病的传播根源切断传播源,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在传播中要从养殖中病原的发生地对此病进行防治。在养殖人员进行畜牧养殖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水源的卫生,在散养的牧区要对水源进行封锁,保证牛羊在饮水上不被粪便污染。此外,预防中养殖人员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不与犬玩耍,在对牛羊进行喂养后要消毒手部,在一定程度上对远离传播源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包虫病的传播源大多数通过家犬进行传播,因此,对犬的驱虫是最主要的任务,要加大驱虫力度,在驱虫中要使养殖环境真正得到净化,要对传播源进行很好地控制,虽然犬是主要的传播源,但要做好犬和羊之间的循环传播,在消毒方面做好彻底的消毒和防范工作,保证相关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并且在养殖中水源是重中之重,要保持水源的干净不被其他动物的粪便污染,从源头上做好防疫工作。

从源头上切断传播源是保障工作人员健康最直接的举措,相关部门要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工作。养殖技术人员也要加强专业养殖知识,认清包虫病对人体的危害,在养殖中达到高标准养殖。在屠宰方面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防疫,真正达到切断传染源的目的,必要时扑杀以根除感染源。

3.2 加强宣传,提升疾病诊断水平

任何动物的疾病必须从防范做起,在预防动物包虫病的同时要加强宣传,加强养殖户的疾病预防工作,只有了解包虫病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效果。在一些屠宰场要强化知识宣传,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保证在屠杀中人员不被传播,控制疾病的传播源,当发现染病动物时要进行集中掩埋、焚烧,防止携病动物肉类进入市场。另外,要逐级开展兽医专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包虫病宣传。同时,在防治中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增加先进的治疗设备和鉴定仪器,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根源上减少疾病的传播和防控[7]。

3.3 加强饲养管理,创造良好养殖环境

为更好地加强包虫病的防范与治疗,相关部门要注意监督管理养殖业的卫生,做好包虫病的预防工作。对养殖场的卫生要加强防疫监督,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性的驱虫管理,疾病发生时,也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如果养殖的动物感染包虫病可以利用药物进行治疗,阿苯哒唑、甲苯咪唑都是治疗包虫病较为有效的药物,而治疗时则经常使用吡喹酮药物驱虫,同时对犬粪进行集中处理,以此有效地切断包虫病原的循环。绵羊是包虫病最适宜的中间宿主,在传播中可

以是中间间接寄宿者。在养殖中最有效的防疫与防范措施是对羊进行免疫疫苗接种,此后对免疫羊每年进行1次接种。当饲养者患包虫病时,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另外,无论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恰当的药物治疗必不可少。

疾病的发生与防治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在养殖中要注意疫苗的预防和接种。作为疫情防治部门要做好每年的疫苗接种工作,对疫情高发区域要建立一定的免疫制度。做好相关环境的灭菌、消毒,并且在消毒中要注意防止工作人员感染此病。在养殖中无法彻底消除此病,因此,要加强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做好相关的疫病管理工作。

在防疫方面需要建立一支防控队伍对此疾病进行积极防治,我国大多数地区一直以牧区养殖为主。这样在管理方面就存在一些弊端,为有效加强防范,使防治工作实现最大化,在防治中相关畜牧防疫部门必须担此重任,帮助防疫部门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在防疫上能够加强防范,建立一支以边区养殖防疫为对象的防疫队伍。防疫队伍要经过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在工作上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专业水平的防疫知识,这样在包虫病发生和防疫方面能够积极开展工作,并且能使工作顺利实施。

4 结束语

为能够对包虫病有进一步了解,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包虫病的宣传工作,在对动物进行饲养时,加强疾病的诊断和防范,合理判断动物所患疾病,并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辉霞,王虎,韩秀敏,等.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1 022-1 025.

[2] 李永霞.我国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控策略[J].兽医导刊,2017(17):17-18.

[3] 朱帝文,穆民,任伟新,等.经门静脉药物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电镜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8):674-677.

[4] 桑泽杰,朱帝文,纪卫政,等.射频消融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及病理改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54-57.

[5] 赵立娟,陈福星,郭红宾.羊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J].贵州畜牧兽医,2003,27(6):32.

[6] 靳月生,罗桂河,张贵云.羊脑包虫病的诊疗[J].疫病防治,2010(5):33-34.

[7] 左新,赵恩科,段才春,等.一起黑山羊脑包虫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15(6):52-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