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附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赏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 描写,分析其作用。 3、 理解“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

,进而认识小说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封建社会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和谐社会 ”“民生社会 ”的

【学习重点】 林冲性格的转变。 【学习难点】 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 文体知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描写。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 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人物形象。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只有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 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 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和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 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 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 4)、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

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社 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 作用。

2.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 1296— 1370),祖籍苏州。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擅文,才华出众。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 后代,是元至顺进士,曾任钱塘县官两年。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过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 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最后终于创作完成了巨著《水浒传》 。《水浒 传》现存有明代 100 回 和 120 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 70 回本。

《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故事,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 “水浒”故事在宋末已 经成形,《李逵负荆》等“水浒戏”在元代也已经十分盛行。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了中国第一部 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 ,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各种领域,几 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展示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书中的众多人物 形象和故事情节让人耳熟能详。

《水浒传》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叙事,跌宕起伏而又章法绝奇,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 短篇,十 分贴近市民生活。 书中描写了一批聚集江湖、 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每个人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和经历, 把一百零八位草莽英雄描写得“情状逼真,笑语欲活”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明确指出: “别一部书,

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 ,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人有其性情,正所谓“所叙一百八人, 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 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 评点之一。

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 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

1

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 、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 冲手执利刃闯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 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 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 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 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 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 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 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预习检测】 、给加点的字注音

..

逦(

酒馔.( )

) 朴.刀( )

央浼(

嗔.怒(

行.货(

勾.当.( ) 聒.噪(

)尴尬(

) 朔.风( ) 髭.须( ) 赍.发(

) 沽.酒( )彤.云( )

道行(

) 忒.好( ) )

搠倒(

) )

)剜.肉( )拽.上(

) 仓廒.(

2、识字形,并组词

(1)

(2)

3. 文本理解:

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段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导学】

.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开端: 发展:

(1) (2—5)

过渡: (6—9)

高潮和结局: (10—12)

2

、合作探究:

(一)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第二段写道: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思考: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这一段是不是闲话?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

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3、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

态度?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4、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林冲变得如此 “残忍”(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 5、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 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 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 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三) 景物描写的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

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 写。课文是怎样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大风雪的?请在课文中用红笔划出来。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

六.拓展探究

作为现代青年,我们如何看待林冲这样的英雄呢?

达标检测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一部分

(自然段 )是故事的开端 ,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 ?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

A. 交代了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 B.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了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C. 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和斗争。

D. 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准备。 2、林冲巧遇李小二 ,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冲突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为什么一开始就写这一段 ?它对表现林冲性格起什么作用 ?

A. 虽然落难 ,林冲仍然仗义疏财 ,扶危济困 ,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 B. 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 ,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 C. 为了使李小二知道林冲为什么由禁军教头变成囚犯。 D. 表明此时的林冲有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软弱性。 3、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

,完成后面的问题。

,前面那个

忽一日 ,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

人是军官打扮 ,后面这个走卒模样 ,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 :\" 可要吃酒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 道:\" 且收放柜上 ,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 ,果品酒馔只顾将来 ,不必要问。 \"

(1)文中的 \"一个人 \"(军官)是指 ____________ , \"又一人 \"(走卒)是指 _____________ 。 (2)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

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而是通过的观察来进行叙述的 ,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看 ,这样写

学习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4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

的发展而完成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理解“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

,进而认识小说的主题。

了解封建社会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和谐社会 ”“民生社会 ”的

【学习重点】 林冲性格的转变。 【学习难点】 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知识链接】

1.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 1296— 1370),祖籍苏州。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擅文,才华出众。相传是孔子七十二 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是元至顺进士,曾任钱塘县官两年。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过 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最后终于创作完成了巨 著《水浒传》。《水浒 传》现存有明代 100 回和 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 70回本。

《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故事,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 “水浒” 故事在宋末已经成形, 《李逵负荆》等“水浒戏”在元代也已经十分盛行。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 故事、戏曲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 ,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 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各种领域,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 展示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人耳熟能详。

《水浒传》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叙事,跌宕起伏而又章法绝奇,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 孕含 短篇,十分贴近市民生活。书中描写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每个 人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和经历,把一百零八位草莽英雄描写得“情状逼真,笑语欲活” ,金圣叹在《读 第五才子书法》中明确指出: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 ,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 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正所谓“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 状, 人有其声口”。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导学过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聒噪嗔.( shuò) . (guō) 髭.须(zī)

怒( 尴尬行.

.(gāngàháng) 央浼.(měi) ) 赍.发(j ī)

货( 搠倒拽.zhuà. ng) i ) 剜.肉( wān) . (shuò) 彤.云(t ó上( 、请从林冲的角度用四个字分别概括故事情节

(yǐ)l ǐ 酒

馔(zhuàn)

chē)n 朴.刀( pō)

gòudàn)

朔.风

沽.酒 (gū

道行

(héng

仓廒

)( áo.

忒好(

) ī) . tu

开端:沧州遇旧 (1) 发展: 买刀寻敌 ( 2— 5)

过渡:到草料场 (6—9) 身寒沽酒

夜宿荒庙

高潮和结局: 雪夜报仇 (10—12) 三、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第二段写道: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思考: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这一段是不是闲话? 明确:不是

5

闲话。原因:①插叙在东京情况,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②交代来沧州原因,也表现了他忍辱求安的一面。 (高俅“生事陷害” ,自己才吃了官 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 ,自 称“罪囚”,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 酒店里密谋陷

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大惊、大怒、两次“寻” 、自心下慢。说明林冲有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但反抗并不坚决, 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是什么

反应?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①有警惕性──“不知何意”∕带尖刀拿花枪;②安分守己、 随遇而安──不识阴谋,认为“好 差使” ∕唤泥水匠来修理 ∕ 求神明庇佑。

4.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林冲变得如此 “残忍”(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 明确:

草料 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 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残酷的现实使他嫉恶如仇,毅然杀死仇人,走上反抗的道路。 5.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①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②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性 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就是“官逼民反” 。

四、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 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 进行细致具体描写 的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他“挑了酒葫芦,盖了火炭,戴上毡笠帽,拿了钥匙,拽了草厅 门,才信步投东而去” 。这一组特写境头细腻地刻画了林冲谨小慎微、惟恐出事的思想性格,也就 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的一面。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 ;尖 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 “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

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 安(第十二段)。再如第十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 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

五、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 文章也着力在 “风 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大风雪的?请在课文中用红笔划出来。

(二)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烘托人物感情,渲染气氛:写出大雪的气势,暗示了林冲所处的社

6

会环境,烘托了人物沉 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渲染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北风呼啸,大雪 纷飞, 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 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草料场烈焰腾空, 山神庙前, 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 )②推动情 节发展。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雪紧→喝酒→庙→厅倒→借宿破庙→复仇。

拓展探究 作为现代青年,我们如何看待林冲这样的英雄呢?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