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和策略

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和策略

来源:好走旅游网
南方论刊・2010年第7期 教育广角 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和策略 林小萍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广东茂名525000) 1.班级精神文化的含义 当下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仍 然未能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和形式的束 缚,重日常管理,重制度执行,重灌 输,重训诫,而忽视了班级文化尤其 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因而既苦且 累,也缺乏明显的效果。文化的通俗 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等三个层面。班级文化属于校园文化 范畴,特指存在于学校班级社会组织 内部的一种机制、关系或氛围。从这 个概念上说,班级文化大体上可分为 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 的灵魂是树立共同的目标、信念、理 想,形成正确的舆论,培养科学的人 生价值观、优秀的品行、坚强的精神 意志,使班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 容 2.1积极开展有深度的读书活 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设图书架和 阅报栏,班主任和班集体向同学们提 供中外文学名著、名人传记以及《智 慧背囊》、《意林》、《读者》、 《青年文摘》、《半月谈》、《中国 教育报》、《中国青年》、《中国青 年报》等书籍@.Tij,要求每位同学每 周至少阅读一篇情感与哲理交融的精 品文章和感人的人物事迹小传或报 道,并写读后感悟短文;每学期读一 本名著,并写一篇不少于1 000字的推 荐短文,向其他同学推荐该书。 2.2每天利用早读、晚读时间集 体朗读一篇精悍的哲理美文,诵读一 句格言警句或讲一则富有人生启迪意 义的小故事。 2.3建设墙壁文化。在教室前后 104 左右的墙壁建励志标语活动板,每月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价值 更新一次;每月办一期专题黑板报; 3.1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铸奠思想 设学生心语栏和建议栏,创造情感互 与精神品格的基础。现在,社会思想 动交流平台,营造献言献策的民主氛 和社会意识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信息 围。 传播现代化、网络化。当前社会主流 2.4每月办一份专题手抄报,每 舆论弱化,“戏说”成风,精神被物 月出一期专题剪贴报。 质调戏,理想被现实嘲弄,对正统思 2.5每学期结集出版一本学生文 想和文化的“戏说”、“歪说”成了 集,所收集的文章是学生平常的优 时髦,这些消极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成 秀习作、读书笔记及学生写的班训 了青少年学生的精神鸦片,对学校教 和格言,以此记录同学们的成长历 育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重视班 程。班主任写序言,电脑打 ,新 级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具有娱乐、沟 闻纸18开油一『],装订成册,每生一 通、交流、凝聚、熏陶、感化功能的 本。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如每天朗读 2.6开展“造星”活动,如设置 一篇文质兼美的哲理短文,诵读一句 学习优秀之星、进步之星、爱心之 格言警句,讲述一则感人的小故事, 星、劳动卫生之星、环保之星、文明 开展“名人、英雄和身边榜样伴我成 守纪之星等奖项,每月一期,在教室 长”等活动,使学生树立共同的奋斗 张贴“群星”们的相片并附上简要的 目标、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先进事迹介绍,营造“群星闪烁” 形成正确的舆论,唤醒他们的是非判 “星光熠熠”的育人气氛,树立身边 断,铸造他们崇高的人生观和科学的 榜样,让学生获得自我成功的自信和 世界观,塑造其高尚的品行,为他们 喜悦,能从身边找到学习的榜样和道 成长和发展铸奠深厚的思想底蕴与坚 德的标杆。 实的精神支柱。 2.7开展“我为班级写格言、班 3.2使学生的成长由“他律”走 训”的活动,师生共同制定班风和学 向生命的自觉。传统德育重灌输轻养 风的奋斗目标,形成共同的信念和理 成,没有通过养成而内化为道德主体 想。 的自觉行为。道德是点亮人心灵的火 2.8开展“名人、英雄与身边榜 把,而不是训斥青少年的鞭子。德育 样伴我成长”的活动。通过阅读名人 不是教训人,而是应该引导青少年 传记、英雄事迹报道文章,观看与名 学生不断发现内心的美德和人性的光 人、英雄事迹相关的视频,介绍身边 辉,应该给他们内在的力量,引导 榜样的感人故事,讲述他们的事迹、 他们走出狭小的自我,成就伟大的自 精神品格对自己的影响等形式,做到 我。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够激 知、情、意、行合一,使这些名入、 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 英雄和身边榜样的高尚德行深刻影响 育。”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得到发展, 学生的一生。 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心灵的成长离 2.9每月写一篇“班主任寄 不开精神食粮——优秀的读物。名著 语”,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的主题班 名文是真善美的荟萃,在班级精神文 会课上朗读,表达班主任的祝愿和期 化建设中,班主任应指导学生积极开 待、情感和思想、要求和理念。 展有深度的读书活动,从而增加思想 教育的深度、高度、广度和力度。名 著名文以博大浩瀚的人文世界、优美 的语言、隽永的意境、高雅的情趣和 深刻的哲理,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生 报就可以结合这些时事专题刊出。又 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 如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 师。”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是突出班 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百家讲坛” 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人生导师的地位 中一些精彩节目,都是学生很感兴趣 和促进作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 的,班主任可以给学生播放这些视 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频。再如班级标语的设计,要根据学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都向往自我 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内的班级实际,实现,教育的职能和目的,从根本 上说,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 的形成,是引导人达到最佳状态。因 此,班主任要努力通过班级精神文化 由师生共同设计和拟写,做到有的放 的意义、生命的价值、青春的真谛、 个人的责任,使他们得到精神的升 华、情感的陶冶、思想的锻造、性格 的锤炼,使疲倦的心灵得到休憩,消 沉的意志得以振奋,自卑的心理得到 扭转,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 有深度的读书活动及其他形式生动、 矢,讲究实效,富有感染力和号召 力,而不是简单地引用名言警句。 4.3成果共享化。两个人各自有 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的活动,如 每周的“我的成长足迹”、“你让我 如此感动”写作课、演讲会等,消除 了说教、训诫的弊端,让青少年在感 动中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和高尚灵魂 的提升,使其成长由“他律”走向生 命的自觉。自我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有 无穷的力量。德育只有激发学生的自 我教育意识,启动学生的内驱力,通 过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评价、自 我命令、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心理 活动,改变自我言行,才能使学生逐 渐成长起来。 3.3实现由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向 以人终生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转 变,体现对人的精神关怀,促进人的 发展。现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 相对落后地区,过于功利、实用的德 育观仍较盛行,学校教育更多地强调 升学与前途关系教育,文化学科的学 习成绩与学习方法成为班主任的主要 教育话题。青少年在学校、班主任、 家长心眼中,更多的成了考好试拿高 分的机器,班主任未能从青少年学生 终生发展的高度来关怀其精神的铸造 和思想的奠基。因此,有的班主任把 德育窄化成养成教育、纪律教育、训 诫教育,且仅借助于规范、制度去约 束学生,仅通过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 批评来教育学生,仅凭借纪律处分来 惩诫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单调的、压 抑的。师生难以享受德育的乐趣和成 长的快乐,班主任也因此陷入繁重 的“婆妈”式的事务中,承受巨大的 工作压力,成了一个纯粹的经验主义 者、忙碌的事务主义者或班级的“警 察”、“灭火器”。《中小学生班主 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责任表述如 下:“班主任是中小学生日常思想道 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 建设使自己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起着“火箭式”的“助推器”的作 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巩固他们的想 象,引导他们开拓最大的精神空l司, 实现最丰富的精神自由。 4.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策略 4.1主题系列化。教育活动主题 鲜明才有显著效果,才便于开展。如 每天朗读一篇哲理短文或讲述一则感 人小故事,每天诵读格言,每月刊出 —期黑板报、手抄报、剪贝射艮等这些精 神文化活动,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分为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教 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爱 教育、 成功教育、侮亡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 育和乡土乡情教育等主题。 4.2内容与形式生活化。一个人 不仅因为理解某项道德规范而践行 它,而且更因为他喜欢这一准则才践 行它。苏霍姆林斯基说: “道德准 则,只有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 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 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 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要与 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需要紧密结合。如 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前夕,观 看歌颂母亲、父亲、老师的视频,阅 读写母亲、父亲、老师的文章,开展 生活中母亲、父亲、老师“让我最感 动的二三件小事”的写作活动和演讲 活动;又如五月、九月、十月的黑板 报、手抄报、剪贴报可以分别以“青 春的誓言”、“红烛颂”、“永远的 丰碑”为主题。青少年学生胸怀祖 国,放眼世界,关心时事, ̄2008年 汶川地震、北京奥运、2010年中国西 南旱灾、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广 JJ、I亚运会等,黑板报、手抄报、剪贴 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个人依然只 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 互相交换,每个人就各自有两种思 想。成果共享,才能取得最大成果。 如在开展深度的读书活动中,要求学 生写名著读后感和推荐短文,每天朗 读哲理短文,讲述感人小故事,每月 刊出的黑板报、手抄报、剪贴报等, 其实都是师生共享劳动与智慧成果的 体现。 4.4活动全员化。在班级精神文 化建设活动中,行动全员化,既是集 全班智慧、力量共建精神文化的要 求,也是成果共享、实现教育成果最 大化的要求。如每月刊出的黑板报、 手抄报、剪贴报,班主任把全班学生 分成九个小组,每月由三个小组分别 负责黑板报、手抄报、剪贴报。活动 全员化,人人得到锻炼,人人受到教 育,德育才实现最优化。 人是~种道德存在,也是一种 诗意栖居。班级是一方沃土,一池活 水,一座圣坛,更是一所画廊,一处 高炉,一个摇篮,一个乐园。班级教 育不是技术活,而是以心育心,以德 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 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必将在班级教 育中越来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方平:关注班级文化《班主 任》2010.2. 【2】赖华强:《班主任工作案例教 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3】程方平: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班主任》2009.1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 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5】张万祥:做一个善于运用名文施 教的班主任《班主任》2009.11. 编辑,关山校对,小田 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