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2002年 2012年 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比率(%) 举家迁移比率(%)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30.09 27.89 22.38 25973 52.57 35.29 20.66 45565 3.01% 2.38% -0.80% 5.78%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1.2002~2012年间,我国
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2.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
A.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下图是“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重心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3.图中显示我国城镇人口重心与城镇化水平重心均分布在( ) A.河南省 B.陕西省 C.湖北省 D.江苏省
4.2000年以来,二者重心均向西偏南移动,其首要影响因素为(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支持 C.能源资源的开发 D.交通运输的改善 5.我国推动城镇化,最终要实现( ) A.土地城市化 B.人口流动化 C.城乡一体化 D.农业工业化
下图为西安附近渭河某河段河道变迁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中渭河河段不断北迁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①区域内地壳运动的差异 ②南岸堆积物颗粒较大 ③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④泾河携带的泥沙较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西安市大型新区不向南拓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南部 A.交通条件差,居民出行不便 B.水资源严重不足,用水困难
C.保护古遗址等文化景观需要 D.地势平坦,易发生城市内涝
“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第1页,总5页
8.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9.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优化配置道路资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的迁移率(%)表 15—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2000年 年龄分布 14.47 33.79 24.13 15.84 11.78 迁移率 2.86 3.95 2.04 1.26 0.85 2010年 年龄分布 8.34 25.29 30.33 21.61 14.43 迁移率 13.17 14.53 7.65 3.38 2.07 2013年 年龄分布 6.93 20.33 29.44 23.87 19.42 迁移率 17.79 18.01 11.03 5.10 2.42 10.表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C.随年龄段增大,人口迁移率增长速度减慢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11.据表分析,农村劳动力年龄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B.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C.39岁以下青年劳动力迁移率上升较快 D.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图,该区域南部沿海东段为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中段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40—50m;西段有大面积的盐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关于该区域的发展规划,合理的是
A.乙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B.丙地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 C.丁地附近种植红树林 D.丙地附近建设海滨浴场 13.关于该区域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丙相同 B.乙的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大 C.乙的服务功能比戊多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丙
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以中心公园为基心,向周边辐射,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在这里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互交融。下图是该城区的卫星影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规划布局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是
试卷第2页,总5页
A.城市道路网特征的形成 B.居住区分散布局 C.未形成工业区 D.商业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15.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自然因素 D.政策因素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完成下列各题。
16.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 B.2个 C.3个 D. 4个 17.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 ④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题。 18.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地所在省区以盆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图中A地所在省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A→B→C,年降水量逐渐减小 D.A→B→C,年降水量先减小后增大
19.下表表示C地所在省区南部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推测其有利于( )
A.耕地面积增加 B.外出务工人口增加 C.植被覆盖率增加 D.粮食单产提高
小麦麦苗的旺长往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控制麦苗旺长,华北农民经常全家出动到麦田中“踩麦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20..“踩麦苗”发生在 ( )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冬季 21..下列不属于小麦旺长期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是( ) A.土壤有机质丰富,墒情好 B.气温回升,蒸发强烈 C.小麦旺长期,降水充沛 D.晴天多,光照充足
二、综合题 23.(12分)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试卷第3页,总5页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 下表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 用地类型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 水利 未利用地 1996年 面积(公顷) 73682.62 60875.32 5973.97 6833.33 162425.74 比重(%) 6.06 5.01 0.49 0.56 13.37 2004年 面积(公顷) 88794.83 72251.29 9105.62 158607.22 158607.22 比重(%) 7.30 5.94 0.75 0.61 13.05 (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8分)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24.(22分)读世界某国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城所在国是世界第五大蔬菜和水果生产国,分析材料叙述该国发展蔬菜、水果业的有利条件。(10分)
(2)说明A城所在国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4分)
(3)指出A所在国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试卷第4页,总5页
试卷第5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10 BCABC DCDCD 11—20 CDBAB BCBCA 21 C 22.(1)1997—1998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很快;(2分)1999—2001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增加幅度较小;(2分)2002—2004年,耕地由呈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呈大幅度的增加。(2分) 城市化加速发展。(2分)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较多,交通用地增长相对较少(可能进一步加剧交通问题),城市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未利用土地比例较高,闲置土地较多。(4分,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23.⑴沿海地区光热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靠近欧洲,国际市场广阔(2分);海陆交通便利(2分);政府支持(或答地形较平坦,水源较充足)(2分)
⑵连接亚欧大陆(或答处在亚欧分界线)2分;控制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重要通道(土耳其海峡,扼守重要航线)(2分)
(3)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 原因: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2分;地形较平坦2分; 降水较多(或农业基础好)2分;(或答内陆地区地势高,地形起伏大2分;降水较少2分;交通不便2分)
答案第1页,总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