氇 孽碌 l j●j |ll li 败 心 芎 § l2013年第3弱 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黄传亿 (鄱阳县鄱阳镇西元小学,江西鄱阳 333100)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两者在语文教学中同等重要,不可以机械割裂 开来。两者应该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但近年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颇有争议。近来,“人文性’’崛起,“工具 性”沉寂。因此,本文就替“工具性”寻找正确地位,以及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大语文 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是有充分根据的。叶圣陶先生 认为:“语就是151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 字,就是工具。且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 思想,达到互相了解。”毛泽东说:“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那 他们出校后的发展,就有了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了。”这就 告诉我们.不但外部语言是交际工具.而且内部语言还是思 维工具。语文学科既然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那么工具性 当然是它的本质属性了 在全国语文教改大讨论中.在对语文教学弊端的形成原 因的探讨中,有人把它归咎于叶圣陶先生的工具论.说是工 32 具论导致人文性的丧失。多数人则持公允之论.认为在教学 实践中,把“工具论”做过了头:导致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 习,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能改,要改的是做过头的部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语文学科本来声名显赫的“工具 性”这一性质,沦落到如今谈其色变之式呢?究其根源。标准 化考试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1)标准化考试历史已久,其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它可 取先进的一面,但时至今日其显现的弊端也越来越多。语文 学科是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惟其模糊和多义.才更有韵 味。可笑的是语文课居然有了统一的所谓的“标准答案”!中 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内涵丰富,多词一义、一词多义的 现象层出不穷,何来标准可言。“齐心协力”与“同心协力”何 别之有?把“齐心协力”判错的那个小学语文老师大概是个什 么都不懂的“文盲”吧?我真为他感到悲哀,为中国的教育事 业感到悲哀 由此可见.标准化考试中的诸多试题非但不见 “人文性”的踪迹.反而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引人歧途.完 全偏离了其本来的航向。从而沦落为标准化考试的奴隶.甚 至充当了标准化考试的侩子手。替标准化考试背了黑锅却浑 然不知。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标准,应该多渠道,多思维,多方 向的,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生机。那所坚持和强调的真 正的工具性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2)按照叶老先生的说法:语文的“语”,就是指口头语, “文”就是指书面语 人们的交际。一般是通过口头语和书面 语进行的.因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决 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 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工具在于运用.能力重在训练。语 文训练离不开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字、词、段、语法、修辞、 逻辑等。但切忌零敲碎打,死记硬背,肢解文章、架空分析。要 注重文章的整体性.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语文是一种工 具,这在语文界已达成了共识。但对语文工具的特殊性,未必 有多少人理解。这种特殊性至少是: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 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 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语文的 基本训练不单单是一种技术训练.而要联系人们的生活。联 系生活进行语文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 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脱离了生 活,语文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语文训练必然呆板枯燥、劳 而寡效。具体说,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 生活;一旦脱离生活,读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活动.吸收和鉴赏 都失去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 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服务于生活;一旦脱离生 活,写就成了无源之水。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 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从而达到“语文生 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而进行“大语文教育”则 是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境界的理想模式 “大语文教育”是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 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他所创立的“大语文教育”思 想最根本的一句话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 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 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大语文教育不仅是大 语文的教育,更是语文的大教育。如果说大语文的教育展示 着宏阔的教育视野.语文的大教育则要揭示出既有现实性又 具超越性的教育价值功能 大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功 能应是生存教育、终身教育和人生教育。质言之,大语文教育 追求的是“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主线、以人格为目标”的 完人教育。这也正是“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语文教育的大课堂。 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等”。因此,我们应该高举“大语文教育”的旗帜,努力做到“语 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为学 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