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的自主创新
鲁国梁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39
摘要:风力发电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发电举措。然而就我国目前的风力发电现状来看,该行业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群控制,高科技。高效率,高人力”的风电运行管理新模式以我国的风力发电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风电行业的运行特点为主线,发挥着其独有的优势,缓解了风电行业许多压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但却在步向风电技术强国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摆脱对国外风电技术和产品的依赖。 关键词:风电产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7-0103-01
能源的使用不当导致环境的污染,而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风电企业的发展,国家要不断的为企业创造条件,使风电技术得到有效的创新,从而拥有在世界风电市场上竞争的实力。
1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概况 1.1 风电产业起步晚、发展快
欧美在现代风电发展领域起步较早,引领着现代风电产业的发展方向,风电并网是其大规模风电场的唯一应用模式。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虽晚,但在政策扶持下,发展速度惊人。2005年我国出台《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形式要求电网公司无条件全额收购风电,使得我国风电产业出现井喷式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在2005―2009年连续5年每年翻番,2009年新增装机1.38×107kW,实现增长113%,装机容量达到2.601×107kW,位居全球第二,新增装机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2012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96×107kW,总量已达7.532×107kW,分别占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30%和总容量的26.8%,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见图1)。
图1 2001—2012年中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1.2 规模化时间较短,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我国最初发电基本以燃煤发电为主,带来环境的破环和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风电行业,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管理运行经验尚处于积累阶段,许多管理模式都是模仿燃煤发电的管理模式改变演化而来,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由于同燃煤发电的发电方式和技术、操作运营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管理模式就在时机执行过程出现了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我国风力发电厂规模化的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型风力发电厂会出现,上述的风电运行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对生产操作的影响会日渐加深,严重制约风电公司运营能力的提升。
1.3 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的风电装机数量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风机的技术也向成熟化发展,但是国外的科研水平较高,国家十分重视风机研究,因此,有强大的公共科学研究体系的支撑,使外国的发展速度比我国的发展速度更快。我国的风机研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健全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所以难以突破关键技术的研究。大部分的商业化风电机组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内缺少相应的技术,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风电基础研究无法得到深入的研究。
2 推进风电行业运行管理新模式的实施
2.1 加快推进实施“群控制,高科技,高效率,高人力”的风电运行管理新模式
所谓新模式必须与当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纵观我国多个风力发电厂,不难发现,我国
的风力发电基本都是围绕一个集中点呈散射状分布,这就带
来一个探索新模式的契机。可以将风力发电厂集中管理,在集中点附近设置总控制区,利用高科技技术,对周围散射的风力发电厂进行控制,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反馈,做到“群控制,高科技,高效率,高人力”的区域性管理模式。新模式的实施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的生产管理系统,将多个风力发电厂的操作运行状况和生产信息统一接入一个控制室实现集中控制,通过网络实现各生产现场的可控和再控,做到风力发电厂的“群控制,高科技,高效率”;另外正是由于这种高科技平台的建立使得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和浪费,而且实现了区域性维护,一举两得。
2.2 为鼓励风电企业的投资行为加大技术研发资金投入
国家应积极的建设公共技术研究平台,帮助组织进行基础技术的研发,从而降低企业的自主研发成本。研发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将风电企业发展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企业,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另外,政府也要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进行技术的创新,帮助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支持风电企业投资。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风电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成熟,风电企业要遵循市场的运作规律,从而将整个风电市场的效率和效益提高。
3 风电行业快速规模化与各项应对措施协同发展,更好实施新模式
3.1 加快自主创新,推进技术发展
全球的风电产业都在迅猛发展,我国也不例外。为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紧跟国际化的脚步,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对此,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风电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制出适合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回报的风电行业发电技术与管理模式。
3.2 为推动实现规模经济加大对风电企业的整合力度 首先,政府要先做出表率,扶持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龙头企业来带动风电行业的发展,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发生,鼓励企业实施兼并来重组壮大,积聚龙头产业,实现产业链条延伸。其次,风电产业的发展重心要转移到质量和效益方向,不再是以数量取胜,政府支付风电产业发展,降低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本,加快风电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最后,为提高质量水平,不断完善风电企业的质量标准,制定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定,提升市场准入的门槛,也要提高行业的技术标准,这样就能够将落后的企业淘汰。
4 结束语
我国风电行业发展成果显著,具备很大的开发潜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意识到,随着我国大中小型风力发电厂的建成投产,在电场运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也陆续出现,如何更好地管理风力发电厂的运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最大化,成为各大风力发电厂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吕美英,党继平.推进风电产业发展的途径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16):220.
[2]吴光雄.风电运行管理新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10-111.
2015年57期 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