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钻爆法) 1. 主要方法:钻孔爆破法 2. 工序:钻眼、装药、爆破 3. 施工要求: (1) 按设计要求开挖出断面(形状、尺寸、表面平整度、超欠挖) (2) 石渣大小便于装渣作业 (3) 掘进速度快,作业循环时间占用少 (4) 爆破: 开挖要求 1) 在充分发挥爆破能量前提下,减少对围岩的震动破坏,减少对施工机具设备、支护结构的破坏 2) 尽量节省爆破器材消耗 (5) 严格控制欠挖,尽量减少超挖,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墙法、交叉隔墙法、双侧壁导坑法、仰拱开挖应符合规定 (6) 隧道爆破要求: 1) 炮眼利用率高 2) 开挖轮廓及尺寸准确 3) 对围岩震动小 1. 常用:风动凿岩机、液压凿岩机 机具设备 2. 较少用:电动凿岩机、内燃凿岩机 3. 利用镶嵌在钻头体前端的凿刃反复冲击并转动,破碎岩石而成孔 1. 作用:将开挖面上某个部位的岩石掏出一个槽,形成新的临空面,为其他炮眼的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2. 特点:一般比其他炮眼深10~20cm,保证爆破后开挖深度一致 3. 分类: (1) 斜眼掏槽: 1) 特点:掏槽眼和开挖面斜交,需要随进尺的不同改变炮眼位置和角度 2) 常用形式:锥形掏槽、楔形掏槽、竖楔形掏槽(最常用)、单向掏槽 3) 优点:可按岩石实际状况选择掏槽方式和角度,岩石容易抛出,需要的炮眼数量较少 4) 缺点:眼深受坑道断面尺寸限制,不便于多台钻机同时凿岩 5) 装药:为防止相邻或相对炮眼之间的殉爆,装药炮眼间距>20cm (2) 直眼掏槽(使用多): 1) 特点:比斜眼掏槽作业方便,不需随循环进尺改变掏槽形式,仅需改变炮眼深度 掏槽眼 2) 常用形式:龟裂掏槽、螺旋掏槽、五梅花掏槽 3) 新形式:大孔中空平行直眼掏槽 a) 钻孔深度3~3.5m:采用双临空孔形式,爆破效果最佳 b) 钻孔深度3.5~5.15m:采用3临空孔形式,爆破效果最佳 c) 钻孔深度<3m:采用单临空孔形式,爆破效果最佳 炮4) 优点:可多机凿岩、钻眼机械化、深眼爆破,有利于加快掘进速度,石渣抛掷距离短 眼5) 缺点:炮眼数量、单位用药量多,炮眼位置、方向准确度要求高,技术比较复杂 布6) 临空孔设置: 置 a) 爆破效果和临空孔的,数量、直径、和装药眼间距,密切相关 b) 爆破效果,随临空眼到装药眼中心距离(W)和临空眼直径(Φ)的比值(W/Φ)有很大变化 c) 临空眼数量确定后要求,临空眼所形成的空间>装药眼到临空眼形成的岩柱体积×10%~20% 1. 作用:进一步扩大掏槽眼体积、增大爆破量,为周边眼创造有利的爆破条件 辅助眼 2. 布置:主要解决间距和最小抵抗线问题,可由经验决定,最小抵抗线≈炮眼间距×(60%~80%) 1. 作用:爆破后使坑道断面达到设计的形状和规格 2. 布置: (1) 原则上沿设计轮廓线均匀布置 (2) 间距和最小抵抗线<辅助眼,以便爆出平顺轮廓 (3) 眼口到设计轮廓线距离10~20cm,便于钻眼 周边眼 3. 周边眼底端设置: (1) 松软岩石:设计轮廓线内 (2) 中硬岩石:设计轮廓线上 (3) 坚硬岩石:略超出设计轮廓线外 (4) 为避免欠挖,底板眼底端一般都超出设计轮廓线 1. 光面爆破特点: (1) 爆破后断面轮廓整齐,超欠挖符合要求 (2) 要求: 周1) 开挖轮廓成型规则,岩面平整 边2) 岩面上保存孔痕>50%,且无明显爆破裂缝 眼光面 3) 爆破后围岩壁上无危石 控爆破 (3) 优点: 制1) 对围岩扰动轻微,围岩松弛带范围只有普通爆破的1/9~1/2 爆2) 大量减少超欠挖量,节省砼和回填片石,加快施工进度 破 3) 围岩壁平整、危石少 4) 减轻应力集中现象,避免局部塌落,增进了施工安全 5) 为喷锚支护创造了条件 技术要点 预裂 爆破 2. 光面爆破主要参数(参数选择多采用经验法): (1) 周边眼间距 (2) 周边眼密集系数 (3) 周边眼线装药密度 (4) 光面爆破层厚度 3. 影响光面爆破主要参数的因素: (1) 岩石的爆破性能 (2) 炸药品种 (3) 地质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 (4) 一次爆破的断面大小及形状 4. 技术措施: (1) 适当加密周边眼: 1) 适当缩小周边眼孔距,可控制爆破轮廓,避免超欠挖,又不会过大增加钻眼工作量 2) 孔距(E)=炮眼直径(d)×(8~18) 3) 坚硬或破碎岩石:取小值 4) 软质或完整岩石:取大值 (2) 合理确定爆破层厚度: 1) 光面爆破层,即周边眼和最外层辅助眼之间的一圈岩石;爆破层厚度,即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 2) 周边眼密集系数(K<1)=周边眼间距(E)/光面爆破层厚度(W) 3) 必须使E<W(即应力波在两相邻炮眼间传播距离<应力波到临空面的传播距离 4) K≈0.8,W=50~90cm (3) 合理用药: 1) 宜采用低猛度、低爆速、传爆性能好的炸药 2) 炮眼底部,应采用高爆速炸药,以克服眼底岩石的夹制作用 3) 线装药密度表示用药量,指炮眼中间正常装药段每米长的装药量 4) 合理装药量,既具有破岩所需的能量,又不会造成围岩破坏 5) 确定装药量依据:孔距(E)、光面爆破厚度(W)、石质、炸药种类 (4) 采用小直径药卷不偶合装药结构: 1) 装药结构,宜采用小于炮眼直径的小直径药卷,连续或间隔装药 2) 不偶合装药:药卷和炮眼壁之间留有空隙 3) 偶合系数=炮眼直径/药卷直径 4) 光面爆破不偶合系数>2,且药卷直径>炸药临界直径 5) 间隔装药,相邻炮眼所用药串的药卷位置应错开 (5) 保证光面爆破的炮眼同时起爆: 1) 握测定,各炮眼起爆时差>0.1s,就等同于单个炮眼起爆 2) 优先使用即发雷管和导爆索,其次使用同段毫秒雷管 (6) 要为周边眼光面爆破创造临空面: 1) 在开挖程序和起爆顺序上予以保证(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2) 先爆落的石渣不得堵死周边眼的临空面 3) 一个均匀的光面爆破层是有效实现光面爆破的重要一环,特别关注靠近光面爆破层的辅助眼的布置和药量 1. 预裂爆破是光面爆破的一种形式,原理同光面爆破 2. 起爆顺序比较: 1) 光面爆破: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2) 预裂爆破: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 3. 适用:稳定性差,又要求控制开挖轮廓的软弱岩层 4. 关键技术:保证连心线上的预裂面产生贯通裂缝,形成光滑岩壁 5. 优点: (1) 对后爆的掏槽眼、辅助眼起反射、缓冲作用,减轻爆破波对围岩的破坏,爆破后开挖面整齐规则 (2) 减轻对围岩的扰动方面,预裂爆破优于光面爆破 (3) 可以沿设计轮廓线裂出一条一定宽度的裂缝,对开挖岩石的破坏比较轻,保持岩体完整性 6. 缺点: (1) 预裂爆破周边眼间距、最小抵抗线,都要比光面爆破小,炮眼数量增多,钻眼工作量增加 (2) 预裂爆破只有一个临空面,采取的爆破参数和技术措施比光面爆破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