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123174.5M²。地下室三层,两层裙楼,塔楼由1#,A、B、C单元,2#、3#楼组成,总高度为113.5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3.50M。
本工程高度超出100M,所以做好垂直度控制就成为本工程主要的控制内容之一,即要求很高的平面控制点竖向投影精度。另本工程本身结构复杂,塔楼为剪力墙筒体结构,施工放样难度大。在筒体中设有两部电梯,筒体总高度为115M。而筒体剪力墙只有400和200厚,如此高的剪力墙要保证足够的垂直度,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自然很高。否则,受力结构的承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必将影响到筒体中的电梯安装。垂直度控制不好,外墙装饰工程质量也不能保证。所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施工测量。 一、 建立工程控制网 (一)、平面控制:
高层建筑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控制网多种多样。根据本工程特点,建立施工建立施工控制网,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实用、方便,能够保证精度,自检方便,工作起来速度也较快,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但这种方法必须在施工前要做大量的工作,把各控制点做到位,保证实用、可靠,具体做法如下:
1、 根据国土控制点,I3-1078,I-1079引测,合正锦湖苑建筑控制坐标点,T001、T002、T003、T0
04、T005以着5个点位为基准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出各主要轴线点的方向点位。轴线点位在基坑边坡顶端。由控制点位和各待放点的坐标计算出方位角和夹角以及极距,然后在各轴线方向设站,后视控制点。用钢钉标定出各点,各点位置见附图一。一般情况下,用盘左定位,用盘右检查。由定位精度技术指标:测距相对精度Md≤10∕10000,测角精度Ma≤+10"可知,本工程中最大极距为(p=100m)点是44'点,定位点的测距误差在⊿d≤100*1000/10000=10mm,测角引起的误差da≤10/20625*103*100=5mm时,即符合精度要求.而用全站仪定位的总误差为:
M总=(uIc)2+(u0b)2+e2+(ma/p.b)2+t2 =(2.2)2+(2.2)2+(1.5)2+(1)2+22
式中: u0=uI=2mm+D2ppm c=100m b=100m e=1.5m Ma=2秒 p=206265 t=2mm u0―――红线点测距误差系列 uI―――极距的测量误差系列
e―――对中误差 Ma―――测角误差 t―――标定误差
相对误差: 4/100*103=1/125000<1/10000,满足要求.由总误差公式可以看出,待放样点离建筑红线点越远,则误差越大;还可以看出,误差大小不 取决于放样夹角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测设角度的精度,为此,为了减小误差,就要提高测设距离和
角度的精度.所以,本工程定位选用全站仪.将因为场地大,又要跨越基坑,造成量距困难.
2、 A’、 A’、2K’、2K’、5A’、 5A’、1-12、1-12、1-4、1-51点位完成之后,用钢尺量距,检验A、2K、5A、1-4、1-12、1-51轴之间的垂距,并测量1-1轴与2K轴的夹角,测量结果需满足如下要求: 注:三级方格网精度要求:主轴线相对误差允许值1/10000 方格网相对误差允许值1/5000 直线角相对误差允许值15”
3、 在2K’点架设经纬仪,整平对中,以2K’为零点,转动90度固定照准部,以2K为起点沿望远镜视线方向,用钢尺测量距离X米,定出5A轴的一个方向点,倒转望远镜,仍以2K为起点沿望远镜方向量距Y米定出1-A轴上的一个方向点;以同样的方法,把经纬仪架设在在1-12轴点测放轴和1-4轴上的另外一个方向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格控制网(见图一)。方格网相对误差<1/5000。
测设好方格网之后,为了使控制点免受施工破坏,第一要保护好这12个点,在点的周围设立明显标志,并用细石砼或红砖砂浆在点的周围设置保护墙,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各方格网点,我们还把各点延伸到离基坑较远的地方,或者是靠近墙根,或者是直接在墙面上弹墨线,或者是标定在坚硬的水泥路面上,以此免受人为破坏和机械压坏或撞坏,保证施工的需要。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弹在墙
面上的方向线作为后视点时,可以不用专人指示,架好仪器后直接瞄准墙上的线即可,同时还可以互相检验一条线上的各点是否有移动现象,引起了相互校核的作用,如图二所示: 5、 建筑物轴线放样:
根据方格网,结合图纸上每条轴线间的相对距离放样各轴线,具体方法是,分别在2K或2K设站,转动90度,根据各轴线之间的尺寸量距,把平行于2K轴的各轴线方向点测放实地,并用钢钉在实地标出来,写上轴线编号,为了提高精度,量距时均以2K、2K’为起点拉通长尺,以减少导点误差.量距误差的分配方法是:分配误差值=(量距总误差/总距离)*各轴线相对起点的距离,符号与总误差相反.点位调整后,检查各轴线距离,保护好,以备细部放线.为什么在施工前测放出这么多的轴线方向点?是因为这样做能非常快的放养各有关建筑物的细部,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的精度,减少诸多的量距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测放基础承台和地梁时,把经纬仪架设在相关的轴线方向点上,直接向基坑投射轴线,定出承台和地梁的位置,避免了在基坑用钢尺测量轴线距离的工作,不产生量距误差,提高了线位精度.尤其是一次放样同一轴线上的多个承台和地梁时,工作效率将更高、出错的概率将更小。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引申开来,在放样承台和地梁之前把各方向线投影到基坑护坡底部,做好标记。当放样承台时,只需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方向点之间拉线即可定出轴线。但这
种方法精度不高、主要是受风力因素影响,基坑越大,拉线越长,风力影响越大。综上所述,采用经纬仪放样建筑物轴线的方法比较好。如果配上两台经纬仪分别投影纵横轴线,作业效率就更高。
(二)、高程(标高)控制
水准测量在整个施工测量工作中所占工作量很大,同时也是施工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而周密的加以组织和合理的布置高程控制水准点,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为此,要在工地四周建立高程控制网,此网由三个水准点组成,编号为S1、S2、S3,三个点均布置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用钢钉标定好,在钢钉标定好,在钢钉四周用细石砼保护,并写好编号,然后与高程控制点K1(此点既是导线点又是水准点)联测,采用双面尺法进行往返观测,按图根点要求观测精度,测量闭合差不大于fh=3mm.测完三个点的高程后,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标高测量就以这三个点位为基准,每次测量标高前要核准三个水准点的高程,以免因某个点发生沉降或破坏而影响标高测量的结果。当施工完一层主体后,在一层柱上测出+1.000米标高线,以该+1.000米线为基准,用钢尺引测各楼层+1.000米的标高基准点,然后依据此标高点用水准仪测量各楼层的细部标高。另外,水准仪要定期检验校正I角误差,一般每月一次,I(秒)角计算公式为:I=⊿*pD(⊿---正误差之差、p=206265 D----两个检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I角允
许误差值为正负15秒。 二、 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测量:
因为合正镇锦湖菀楼梯很高,正负0.000以下13.5米正负0.000以上至屋面100米。所以工程主体垂直度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垂直度控制的好,不仅能保证结构承载力,而且使内外墙装饰施工更好的施工,确保装饰工程的质量,为此,经过讨论,结合公司测量仪器、工具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以内控为主(激光铅锤仪)、外控(经纬仪建筑外投点)为辅的整体施工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的垂直投影
1、在地下室主体施工阶段,用经纬仪直接投射控制轴线,即把经纬仪架在基坑的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点上,瞄准同一轴线上的另一控制点,固定照准部位,然后往基坑下投射控制线,这种方法的精度比较高,因为在投点过程中可以采用正倒镜两次投点,然后取其中间位置,这样做抵消了仪器自身的各种系统误差,投点的总误差为:
2、在正负0.000以上裙楼的施工阶段,当一层了楼板浇筑完毕之后,把经纬仪分别架设在2K和1-12点,用正倒镜投射2K和1-12轴线,在一层楼板上弹出墨线,形状如图二,然后把经纬仪架设在0点检验两条轴线的夹角。
根据裙楼各轴线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墙柱的分布情况,确保通视,定出如图二所示的12个控制点。用这12个控制点控制两层裙楼的施工。为了防止这12个点受到破坏,我们专门设置了保护标志,同时把四个点位处的墨线弹精细、清除,便于准确使用。 当工程施工到二层楼板时,在二层楼板上竖向对应于一层12个点位的地方留下一个200*200的洞口,洞口要根据模板图预留准确,在二三层裙房竖向测量过程中,除了用铅锤仪内控平面位置外,还采用经纬仪在建筑物外面竖向投影,进行校核,即把经纬仪分别架在各轴线的延长线上,用正倒镜两次投影,确保精度,为了观测方便,测站的点应选在离建筑物尽可能远的地方,同时在目镜处加上弯管镜头。经过这样的操作,确定的点位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4、 在塔楼主体施工阶段。这是本工程垂直度控制中的最重要阶段,为了把垂直度控制好,公司加大了投资购进了先进的垂准仪,根据规范要求,为了更准确有效的控制塔楼的平面位置。第一、认真参阅图纸,选择有利的平面控制点,做到既能有效控制整个建筑物,又有利于测放各细部结构,同时要考虑较少施工影响和影响施工,最后确定每栋塔楼四个平面控制点,形成一个矩形控制网,这是塔楼纵横两个方向的主轴线平移一米后得到的控制线段,四个点向上投影的方法和裙楼施工阶段一样,每层投影好控制线后,在四个控制点上分别架设经纬仪正倒镜一个测回观测举行控制网的四个角,角度允许误差为15”。测放好的平面控制网
见图二、三、四。施工时在相应的点位预留200*200的洞口作为垂准仪投点的预留空,按图纸尺准确预留。
为了更好的控制外墙的垂直度,在塔楼四面剪力墙的外侧,用经纬仪投影四个平面控制点上的轴线,并依次弹上墨线,为了保证投影精度,每次都用正倒镜两次投点,取其中间点位,依次克服仪器的横轴误差,得到精度高的投影点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高层建筑中,用经纬仪外控投影一般难度较大,一是仰角过大难以观测,二是脚手架影响不能通视,所以采用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方法,外控投影只是阶段性的。 三、 工程主体沉降观测
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和竣工后,由于地基负载的增加,发生应变而产生一定的沉陷,使建筑物高程减小,即建筑物沉降。 建筑物沉降有多种形式,如果是建筑物整体均匀沉降,则在一定范围内对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质量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是不均匀沉降,或者是异常沉降,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特别是大型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尤其重要。所以华泰大厦在施工过程中直至现在都进行较为科学的沉降观测,优化观测方法,采用有效措施,遵守操作规范,合理安排测量周期,认真分析观测结果,因而较为准确的掌握了工程沉降过程,对工程质量、安全起了很好的检测作用,从开工伊始,我们就着手制定研究沉降观测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1、 严格执行国标《工程测量规范》,国标《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及深圳市国土局关于测绘工作方面的有关规定。
2、 点位布设:在预计变形区范围以外的稳定的砼路面上布设三个
水准点,编号为S001、S002、S003水准点用¢16的II级钢打入砼路中,再用细石砼加固,对水准点埋设要做到稳定,不易破坏。待3个水准基点稳定之后,在城市高程点II-1078(+150582)联测,按照三等城市水准点技术要求进行作业,获得精确的水准基点高程:S001、S002、S003在需要检测的和郑锦湖莞主体布设沉降观测点,这27个点要布设在主要承重框架上。在选择点数时数量不能太多,太多会加大观测量,点位不能太密,距离要尽可能均匀,疏密适中,点位不均就不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一般情况下沉降观测点相邻点的距离在10-20M之间。特别注意的是点位布设一定要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在合正锦湖莞主体沉降点的布设过程中,主体塔楼正下方点位要紧,而裙楼要稀,这主要取决于柱体的承重情况,承重大的地方点位要密,承重小的地方点位可以稀疏一些。 1、 沉降观测点的做法:当裙楼一层框架柱模版支好后,在未浇筑
砼前把¢20的II级钢水平插入选定点位的柱体,高度离正负0.000约50cm左右,插入柱体的钢筋长度约为30cm左右,外露15cm左右,待砼浇捣完毕拆掉模板之后,把¢20的钢筋向上弯曲90度,形成“L”型并把钢筋的顶端打磨成半球形。之所以在浇筑前埋设钢筋,这样既减少了破坏柱体又不用焊接,同时也能保证稳固;之所以埋设的高度定在50cm左右,是因为这样在观测过程中只用塔尺的一节就可以保证观测读数,可以
保证观测读数,可以较少塔尺接头松动产生的误差,提高了精度。
2、 用的工具仪器:自动安平水准仪(DSZ3)、塔尺、钢卷尺、水准
测量记录薄、铅笔、小刀、三角架。
3、 观测方法:双面尺法。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每一次
观测的程序为:粗平---瞄准---读数。观测路线为闭合水准路线,即从G1出发,经过全部沉降光测点,再闭合到G1,形成一个闭合环。见图附四。观测前的准备工作:(1)观测前进行仪器i角检验、校正,i角允许值为15秒。(2)当i角检验校正合格后,还要进行三个基准点之间高差的检验,每次结案眼结果误差不能超过1.5mm.
4、 观测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计算成果,固定
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安排合理的观测周期,本工程中,以楼梯发生一次或两次较大荷载的时间为观测周期,即在柱体施工期间,一层裙楼浇筑完砼后进行第一次观测,裙房二层浇筑完砼后进行第二次观测,转换层浇筑完砼观测进行第三次观测,到了标准层以上每浇筑完两层砼观测一次,当砌体与抹辉工程开始后,同时考虑砌体和抹灰的进度情况,砌体抹灰每进行3-4层也要进行沉降观测。当主体做完后,单一进行砌体抹灰工程时,每施工完5层左右要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值得注意的是,观测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遇到工程某一时期某些点沉降异常时,要马上增加观测次数,甚至一天
观测几次,当工程沉降很有规律、沉降量很小时,一可以适当减少观测次数,使观测周期变长,当工程基础稳定后,一般工程竣工后一年,即可以停止观测。本工程施工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控制在10-20天。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为施工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这时往往为了寻找合适的侧站点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确定观测路线前要进行多次现场勘探。综合图纸与临设布置以及材料堆放情况,实地规划出观测路线,最后选定如附图所示的观测路线,用固定的“水准路线”,可以节省观测都做到:
A、 前后视距差小于0.5m,对于视距小于6 m的几个侧站前后视
距差小于0.2 m。
B、 前后视距累积差小于0.5 m。 C、 视线离地高度大于0.5 m。 D、 仪器与塔尺距离小于20 m。 E、 同一视尺读数之差小于0.5 m m。 F、 测站高差中误差小于0.3 m m。 G、 水准环高程闭合差小于2 m m。
为了测量方便,在第一次测量完成之后,在实地标定侧站点,以后每次观测都不用丈量前后视距,加快了作业速度。因为施工现场的水准仪、塔尺本身精度不高,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观测质量,每次观测都选择了较好的观测时间,一般是上午9点或者是下午5点,因为这时气温较低,大气温差较小,大气折光
影响较弱,视线不抖动,观测成像清晰、稳定,同时为了防止太阳直射,有时要打上太阳伞。所以能提高观测精度。
为了使沉降观测成果形象化,要把沉降数据绘制成沉降曲线。为了更直观反映增加荷载产生沉降,再在数周上增加一个荷载参数P(单位:千吨)。该图以沉降量S(单位:m m)为纵轴,时间T(单位:月)为横轴,根据每次测量的时间、沉降量和大致的荷载增加量绘出个点,然后连成曲线。为了确保各沉降观测点起始高程正确无误,起始高程应该取三次连续观测后的平差值。 总之,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竖向控制、沉降观测,即坑边坡变形观测以及建筑物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确保合正锦湖菀施工测量工作全面、准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仪器、工具名称 技术参数 电子经纬仪 经纬仪 2”正像 2”正像 数量 1台 1台 2台 1台 2把 2把 厂家 苏光 苏光 苏光 苏光 苏光 自动安平水准仪 +2.5mm正 激光垂准仪 铝合金塔尺 钢卷尺 垂球 +1mm/100m 1mm(5m) 1mm(50m) 2.5kg\\0.75kg 各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