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生命教育体现教育价值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生命教育体现教育价值

作者:李 颖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1期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基础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基础?一所学校怎样办学才是办“真教育”?一系列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成为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建构并探索“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 (一)生命教育的思想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而“人”又是什么呢?人是一种双重的生命存在。 首先,人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必然要去追求自然生命生长的需要。然而,人仅有自然生命的存在,与动物无异。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更是一种精神生命的存在,人能够感知生命存在本身,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去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 由此可见,教育的作为在于:教育在尊重人的自然生命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去培育和唤醒人的精神生命;引导人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给予人体现生命价值的能力。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针对青少年自杀、吸毒、暴力等社会问题,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

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提出的“生命教育”并不是狭义上的以生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而是在尊重生命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唤醒生命的主体意识,通过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命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引导学生追求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一种学校教育体系。因此,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将“生命教育”的内涵概括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 (三)生命教育的基本任务

基础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基础?传统教育强调给予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生命教育从全人教育的视角出发,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应该给予学生“五基”的课程理念。给予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后续发展的基本能力、面对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 (四)生命教育的创新基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才能不断地实现教育思想的自我完善。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生命教育实践创新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1. 将生命存在与生命意义有机结合。 2. 将素质教育与升学质量有机结合。 3. 将民族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优长有机结合。 (五)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

1. 生命教育把教育对象和教师都作为有生命、有情感、有发展潜质的人去看待。 2.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形成生命发展的自觉。

3. 生命教育切中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生命发展价值与意义的最大化。

4. 生命教育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去追求,把学校作为教育精品去打造。 二、“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 1. 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

(1)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小学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认知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一些教师往往因为忽略学生现实的低起点,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脱节,使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起点上就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学校提出“低起点,小台阶,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低起点”要求教师以现实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为起点;“小台阶”倡导降低台阶、分散难度,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成长的自信,从而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在这个教育教学策略中,“低起点”是前提,“小台阶”是策略,“体验成功”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2)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学校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圣地,课堂是师生生命智慧涌动的乐土。课堂教学既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更不是教师个人“独白”的舞台。正是在教学的涓涓细水中,师生的生命潜质被激活;正是在课堂的激情碰撞里,师生的生命内涵才迸发出火花!基于对生命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极关怀的教学思想,学校确立了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

(3)教学的最佳境界。“生命教育”所要追求的教学境界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赋予每一项教学活动以意义,真正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建构充满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 2. 生命教育学校课程结构

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在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以生命教育理念统整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渐形成了多元立体的“五基课程结构”。 “五基课程结构”立体图:

3. 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主要倾向:一是知识化倾向,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思想情感的灵动和价值观的引领;二是模式化的倾向,把课堂教学概括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运用于每一学科和每一个课堂,千篇一律,循规蹈矩;三是同质化倾向,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使用同一标准去衡量。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没有生命力、僵死的课堂。我们的生命教育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个倾向,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特征。

(1)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多样化的课堂。多样化的课堂既体现在学校立体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上,以满足学生发展中不同层次的需求;更体现在学科教学特色的多样性上。在学校“生命教育”整体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校13个学科的教师不断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本学科教学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鲜明的学科教育教学特色,不断充实着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正是由于各学科特色鲜明,在长春市优秀学科教研基地、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初中部13个学科全部获得市级优秀教研组、优秀学科教研基地的荣誉称号。

多样化的课堂还体现在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上,学校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每个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知识的有效转化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准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体验式的课堂。新课程改革既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学校遵循现代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个“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简单过程,而是学生“课前预习——听课理解——想象探究——动手实践——巩固练习——生成创新”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实现知识有效转化、思维品质形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体验式学习意味着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实践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知识的科学结论、感受知识带来的丰富情感,并且在这种领悟与体验中形成每个生命的个性化理解。

为了让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学校创建了10个非实验学科功能教室,这些教室成为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快乐空间。语文学科的戏剧表演专业教室、书法专业教室、科技创新教室、生物学科家政与营养学专业教室、信息技术学科的机器人实验室、录播专业教室、历史考古专业教室、天文地理专业教室、政治学科的礼仪训练专业教室、英语的国际理解教室等等。

(3)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初中学生往往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但对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却懵懂迷惘。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仅把课堂教学视为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把课堂教学作为培育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载体,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个教师通过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学生建构“三个世界”:

①为学生建构科学的世界。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 ②为学生建构生活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应用体系,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③为学生建构意义的世界。帮助学生塑造自我人格体系,完善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操。 (二)生命教育的育人实践

学校在六年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特色的生命教育育人范式:

1. 以系统健全的人格教育为核心

我校把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作为生命教育的育人目标。明确人格教育的三个方面:一是习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三大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心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形成三种心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三是责任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父母和家庭负责、对班级和学校负责的朴素责任感。学校围绕人格教育的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达成教育目的。例如:每年3月在团队学生联合会的倡导下,学生们走向社会,面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益性的“爱心行动”,用一颗爱心温暖他人、帮扶弱者,从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项活动坚持6年,先后组织活动236次,参与学生9458人次,社会受益群众逾万人。 2. 以科学健康的身心教育为基础

我校本着对每一个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每年都要对入学新生进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调查,建立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个人档案;并针对目前学生身体状况下降和心理问题增加的整体趋势,采取积极应对的教育策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确立了《初中学生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的省级科研课题,建立“东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创办学生体验式心理活动室——“朗晴地带”,在每个班级推举学生同伴互助心理咨询员,成立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创办学生心理健康杂志——《心晴》等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在身体健康教育方面,为每个学生制定《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记录手册》,具体指导及评价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同时通过常规体育课程、校本选修体育拓展活动课程、体育特长发展课程,以及每年举办的体育节、校园篮球联赛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健康发展。

3. 以自主的学生自我教育为重点

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要让学生成为自我生命积极发展的主人,为此学校向学生提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生命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主体性德育,建立了具有生命教育特色的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模式。我们成立“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学生干部管理学院”,定期对校级、年级、班级的学生干部进行集中理论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评价、每周的升旗仪式、学生的各种社团、大型的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教师指导,民主议事;分工协作,合力做事;关注细节,实事求是;改进方法,创新成事。”的学生干部管理风气。 4. 以立体的社会实践教育为特色

21世纪的教育最深刻有效的形式莫过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参与社会各种实践活动,把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自己提炼结论。因此,学校确定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丰富情感,提升能力”。学校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三个社会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第16集团军高炮旅、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目前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农村——公主岭大榆树乡。这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从道德、心理、体能等方面全方位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群体生活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 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园文化活动是达成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六年以来学校立足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具有生命教育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氛围成为引领学生文化追求的导向。这些活动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理想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科技教育活动、法制安全教育活动、艺术素养教育活动、奥运主题教育活动等等。学校还以学科组、学生会组织学生各类社团,一格文学社、各种动漫社、话剧社、心理协会、环保协会等20多个学生社团覆盖全校,累计吸纳社团成员2000余人,编辑出版各类社团刊物21期,开展各种社团自主创新活动130余次。

三、开展生命教育的阶段性成果

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都必须经过教育实践的检验。实施生命教育六年来,无论是学生综合素质,还是教师专业水平,乃至学校品牌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生命教育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在生命教育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智慧的力量、创造的喜悦、运动的舒畅、劳动的欢乐、合作的愉快、收获的惬意;在学习和实践的自身体验中逐渐形成生活的激情、高尚的志趣,坚韧的品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状态下,教育一改“应试教育”下那种生硬单调、枯燥乏味、周而复始、被学生所排斥的局面,教育真正成为充满激情与活力、内涵丰富而深刻、被学生悦纳的活动。在学生自信心与归宿感形成的同时,各项学习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近六年来学生在信息技术、机器人、数学竞赛、航模比赛、作文竞赛、英语竞赛、体育、艺术等各学科的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其中获得国际一等奖62人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79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312人次;总计获得省、国家、国际一等奖的学生共553人次。

(二)生命教育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改革也激活了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激情,生命教育的先进理念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思想。初中部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发展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表现出突出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整体实力。全校专任教师191人中获得硕士以上学历1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国家、省、市教学骨干、教学新秀123人,占教师总数的64%;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354人次。学校教师队伍逐渐形成“敬业、务实、和谐、创新”的团队精神和组织文化。 (三)生命教育促进学校品牌发展

生命教育理念为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的发展注入了灵魂;生命教育实践不断彰显着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局面。学校中考成绩逐年攀升,连续五年在当地名列前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令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我校先后获“长春市民最佳口碑学校”、 “吉林省人民满意的金牌形象使者”、“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初中办学最具成长力学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09年度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在生命教育理念建构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品牌得以成功确立。

六年来,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以对教育发展的前瞻理性和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用生命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不断地诠释着教育的价值。

我们坚定地相信:有了正确的素质教育方向,在实施生命教育、创办精品初中的发展进程中,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将不辱使命、遵循规律、大胆改革、潜心实践,必将创为生命教育在中国大地的开花结果增添绚烂多彩的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